广州满族舒姓寻源
笔者与同文馆首任提调王镇雄后人同窗,某夜相聚于光塔之下,仙邻巷侧之士多前,剥花生,喝啤酒,闲话八旗旧事。其间店主告诉我,其母舒姓,满洲人,就住在仙邻巷,请我代为寻根溯源,我答应为之一试。
据《驻粤八旗志》记载,满洲舒姓人物有多人,其中以舒伦一家最为显赫。舒伦的祖父名松福,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来粤,是驻粤满洲骑兵之落广祖。是年,以防御之职从征台湾,在镇压林爽文的战斗中屡建战功,凯旋之日,被升为佐领。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再升任镶白、正蓝旗满洲协领,掌管库款,他自具手册登记,账目分明。嘉庆七年(1802),惠州发生动乱,广州将军奉旨派旗兵镇压。八旗点派兵丁,别人都选择壮健的年青人,只有松福选择的是上了年纪的。别人都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他说:那些造反的人,是官逼民反,如今大军前临,他们就会如鸟兽散尽,不需要强攻硬打。我考虑选择年青的士兵,恐防他们年少气盛,搞不好,还会滋扰良民。八旗大军到了惠州,结果不出松福所料,兵不血刃,动乱自平。松福在任三十余年,年逾七十才退休。
松福有两个儿子,大的名达兴阿,次子名乌郎阿。达兴阿少承家训,循规蹈矩,待人处事甚为宽厚。他的孩子和侄儿有时会贪玩,荒废学业,他就严加责罚。他专门手书了一篇满汉合璧的《圣谕广训》,恭悬堂上,用以教训众子侄。道光元年(1821),他任正黄、正红旗协领,治军一如教子,不滥事鞭挞,兵丁都感德服教。
松福次子乌郎阿,是道光朝镶白、正蓝旗协领,为人精明干练,不畏强暴。初任镶黄旗骁骑校之时,旗镜西华里有无赖闲散人员,凭藉上台家丁声势,纠合回民,私铸小钱,没有人敢过问。乌郎阿乘夜率壮士数十人,破门而入,人赃并获。这时有人拿重金来求情,有人狐假虎威来阻吓他,但他都不为所动。他把案情直接向上级反映,结果犯事之人受到严惩。道光九年(1829)乌郎阿升任镶黄、正白旗协领,数年后,卒于任上。
舒伦是达兴阿的少子,松福之孙。也官至正黄、正红旗协领。松福的曾孙伊勒哈春光绪间任镶白、正蓝旗协领。松福一家“一门贵胄,四世弗衰”。据说除协领广德家外,再没有别的家族可以与之媲美了。
在满洲舒姓人家中还有正蓝旗的舒敏,精通满文,善骑射,乾隆二十一年(1756)来粤驻防,任镶白、正蓝旗满洲协领。他深深忧虑满人在粤渐染汉人习气,便大加整饬,有衣服样式、饮食习惯有与满洲不同的都加以制止,在语言文字方面有乱说乱写的也大加禁止。他上班办公,与人问答都坚持说满语,来往的公文都坚持写满文。在他的带动下,旗风由是得以纯固。历任将军和副都统都十分敬重他。
此外,有舒泰者为咸丰朝翻译举人;舒康为道光朝翻译举人、咸丰时中翻译进士;舒林道光朝翻译举人;舒兽道光朝镶红旗满洲骁骑校;舒鲁道光朝正黄旗满洲防御;舒起乾隆朝正红旗满洲防御;舒太嘉庆朝镶红旗满洲骁骑校,正黄旗、镶红旗满洲防御;舒诚乾隆朝镶白旗满洲骁骑校;舒明咸丰朝甲兵,打仗阵亡;舒尔德乾隆朝镶红旗满洲防御、协领;舒普泽光绪朝水师旗营佐领:舒和正蓝旗汉军衙门笔帖式、防御、乾隆朝佐领、嘉庆朝协领。
满人素有出名不出姓之规矩,因此上述名中带“舒”字的,是否就是舒姓人家的先祖,还得舒氏后人根据家族有关资料对号入座。
毛泽东有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管舒氏人家先祖曾经如何辉煌,然而终归已成历史。相信在当代,舒氏人家会有更多杰出的人物,出现在新的岗位上。
朱广

文献资料来源:2011年1月   摘自《文史纵横》第41期

作者:陈泽泓主编

索取号:K206.6/12/2011-1

本馆校对:古文红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