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称舞狮,南方狮发源于明初的佛山镇。据传,当时佛山有只独角怪兽,发出“涟涟”的怪叫,人称涟兽,常于夜间出来残害禽畜和农作物,弄得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人们商议要消灭怪兽。有父老提出,狮子是百兽之王,只有狮子才能镇住怪兽。于是人们便以竹篾、彩纸扎成狮头,用布做狮身,选壮年男子戴着狮头埋伏在涟兽出没之地。当涟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狮子”向涟兽猛冲过去,吓得涟兽拔腿逃跑,从此不敢再现。于是舞狮驱邪相沿成俗。又据古老传闻,明代佛山曾流行瘟疫,人畜伤亡,人们认为狮子是吉祥之物,于是耍舞看狮子,鸣放鞭炮,逐家登门为百姓驱邪祝福,后来瘟疫消除了,人们更相信舞狮可驱邪避灾,令国泰民安。于是民间狮会纷纷成立,凡节日喜庆,盛大庆典,人们都喜欢舞狮游行,采青破阵,共祝吉祥如意、人乐年丰。
舞狮以舞狮头、舞狮尾二人合作,配以三星、五星或七星鼓点,技法采用武术的四平马、子午马、丁字马、座盘马、吊啼马;步法如麒麟步、碎步、马步、弓步、虚步、探步、行步、盖步、扑步、趟步、跳步等。传统套路有佛引狮、狮子采灵芝、狮子出洞、巡山会狮、狮子滚球、吐球、狮子上楼台、过云桥、狮子花灯等。狮子采青有地青、桥青、盆青、水青、蟹青、蛇青、板凳青、八卦青、叠罗汉采青、爬竿采高青、飞陀采青、骑膊采青等等,采青是舞狮技艺最精彩的表演,又是民间讲究的吉利风俗。“青”是一两棵生菜,捆上“利是红包”,由主家设青,狮子采青后按俗例“吐青”,把示意“青”的生菜抛向事主,以示吉利。
珠江三角洲城乡,舞狮的风气日盛,民间舞狮队遍及各行各业甚至学校,除作喜庆娱乐外,更是民间体育锻炼的重要形式之一。
舞狮以舞狮头、舞狮尾二人合作,配以三星、五星或七星鼓点,技法采用武术的四平马、子午马、丁字马、座盘马、吊啼马;步法如麒麟步、碎步、马步、弓步、虚步、探步、行步、盖步、扑步、趟步、跳步等。传统套路有佛引狮、狮子采灵芝、狮子出洞、巡山会狮、狮子滚球、吐球、狮子上楼台、过云桥、狮子花灯等。狮子采青有地青、桥青、盆青、水青、蟹青、蛇青、板凳青、八卦青、叠罗汉采青、爬竿采高青、飞陀采青、骑膊采青等等,采青是舞狮技艺最精彩的表演,又是民间讲究的吉利风俗。“青”是一两棵生菜,捆上“利是红包”,由主家设青,狮子采青后按俗例“吐青”,把示意“青”的生菜抛向事主,以示吉利。
珠江三角洲城乡,舞狮的风气日盛,民间舞狮队遍及各行各业甚至学校,除作喜庆娱乐外,更是民间体育锻炼的重要形式之一。
文献资料来源:2010年9月   摘自《珠江三角洲广府民俗》
作者:余婉韶著
索取号:K892.46/1
本馆校对:戴燕梅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