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特有的“凉茶”,功能清凉散热、解暑去湿,具有保健止渴作用,不论盛夏浓冬,四时可服。长期以来成为穗港社会各界人士喜爱的普遍饮料,历时不衰。
历史上岭南为疯瘴之地,多雨潮湿。先民们为了除湿去热、适应环境,遂采集一些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的草药,经过一些具有中医药知识的人长期的实践配伍,遂各师各法,创造出多式多样的“凉茶”。制售“凉茶”的药店、摊档,也随着社会的需要,不断得到发展。
卖“凉茶”有三种形式。
一是专门制造凉茶的大小包、或小盒的干品成药店号,它属于“半成品”性质,专门批发给中药店经销。顾客买回后煎服,或用开水冲服。
抗战以前,广州市较负盛名的凉菜,有橘香斋的甘露茶、榄葱茶,生茂泰的午时茶,以及源吉林的甘和茶。它们都是将药料加工成茶叶碎末,用开水即可泡服,十分便利。这类小型药茶,人们称为“盒仔茶”。
抗战胜利后,市上出现了常屧堂的快应茶与神农药店的神农茶。这两家药店出售的凉茶,主要是以草药为主,体积比较大,顾客买回后,要用煎药方式饮服。这两家药店,还各自雇请一些贫民,每日肩负虎头牌,上面大书所售品名,穿街过巷,沿途么喝“××茶,发热发烧有揸拿(粤语把握之意)”以招徕顾客。
第二类是凉茶店,除了销售干品的大茶包以外,为了方便群众,他们还在通衢大道设肆贩售已经煲好的现成凉茶,供应过客和街坊饮用,售价一般三五分钱。当年较负盛名的,除了老牌的“葫卢商林”的“王老吉”外,还有以“三虎”为记的“三虎堂”,“人之初”的“百草凉茶”,与“凉茶大王”李祥。
第三类的凉茶档,多是个体摊档。一般多是向药店购回“凉茶包”,经过加工煎制,然后以瓷碗或水杯出售(售价一二角不等)。其中也有自购草药来配制的,主要是夏枯草、冬桑叶、野菊花、绵因陈、崩大碗、岗梅、车前草、地胆头、水翁花、金银花、紫苏、薄荷、布渣叶、半边莲等等、有标榜“十八味凉茶”、或“廿四味“凉菜的,五花八门,繁繁拥拥。
此外,还有一些老弱妇孺,以流动形式向路人兜售一些云雾茶、银菊茶、五花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凉茶业也发生了大改革,不少老字号把药茶浓缩成颗粒小包,利便冲服;还改成“饮包装清凉饮料”,这样,凉茶不但更为普遍也更方便顾客。
(张松龄)
历史上岭南为疯瘴之地,多雨潮湿。先民们为了除湿去热、适应环境,遂采集一些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的草药,经过一些具有中医药知识的人长期的实践配伍,遂各师各法,创造出多式多样的“凉茶”。制售“凉茶”的药店、摊档,也随着社会的需要,不断得到发展。
卖“凉茶”有三种形式。
一是专门制造凉茶的大小包、或小盒的干品成药店号,它属于“半成品”性质,专门批发给中药店经销。顾客买回后煎服,或用开水冲服。
抗战以前,广州市较负盛名的凉菜,有橘香斋的甘露茶、榄葱茶,生茂泰的午时茶,以及源吉林的甘和茶。它们都是将药料加工成茶叶碎末,用开水即可泡服,十分便利。这类小型药茶,人们称为“盒仔茶”。
抗战胜利后,市上出现了常屧堂的快应茶与神农药店的神农茶。这两家药店出售的凉茶,主要是以草药为主,体积比较大,顾客买回后,要用煎药方式饮服。这两家药店,还各自雇请一些贫民,每日肩负虎头牌,上面大书所售品名,穿街过巷,沿途么喝“××茶,发热发烧有揸拿(粤语把握之意)”以招徕顾客。
第二类是凉茶店,除了销售干品的大茶包以外,为了方便群众,他们还在通衢大道设肆贩售已经煲好的现成凉茶,供应过客和街坊饮用,售价一般三五分钱。当年较负盛名的,除了老牌的“葫卢商林”的“王老吉”外,还有以“三虎”为记的“三虎堂”,“人之初”的“百草凉茶”,与“凉茶大王”李祥。
第三类的凉茶档,多是个体摊档。一般多是向药店购回“凉茶包”,经过加工煎制,然后以瓷碗或水杯出售(售价一二角不等)。其中也有自购草药来配制的,主要是夏枯草、冬桑叶、野菊花、绵因陈、崩大碗、岗梅、车前草、地胆头、水翁花、金银花、紫苏、薄荷、布渣叶、半边莲等等、有标榜“十八味凉茶”、或“廿四味“凉菜的,五花八门,繁繁拥拥。
此外,还有一些老弱妇孺,以流动形式向路人兜售一些云雾茶、银菊茶、五花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凉茶业也发生了大改革,不少老字号把药茶浓缩成颗粒小包,利便冲服;还改成“饮包装清凉饮料”,这样,凉茶不但更为普遍也更方便顾客。
(张松龄)
文献资料来源:1993年12月   摘自《广东民俗大观》
作者:刘志文主编
索取号:K892.465/4/1
本馆校对:古文红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