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越秀区六榕街兴隆东社区的关杞津老人,再也不用为每餐饭吃什么而操心了。这得益于兴隆东社区推行“微改造”工程之后对社区带来的变化,不仅社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还增加了不少便民的去处,为社区老人提供配餐服务的长者饭堂便是其中之一。
获得社区居民点赞的“微改造”,少不了的是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发挥的作用,在“微改造”过程中六榕街还摸索出了“群众下单”“党委接单”“共建做单”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方法。
“爆改”70多平方米民居成社区居民活动好去处
越秀区六榕街是典型的“四老”(老城区、老街巷、老居民、老人家)街区。兴隆东社区位于越秀区六榕街辖内,面积约0.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860人。社区自2016年9月份开始正式启动“微改造”工程。
如今,步入兴隆东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带有岭南特色的民居和整齐铺设的地砖,地砖的颜色也和建筑色调相统一。
“社区的部分民居我们采用了‘修旧如旧’的方式,贴上仿古砖,在一些地方还植入古灯饰等元素,以保持老街道的独特古韵。”六榕街党政办主任陈艳介绍,在进行“三线下地”整治等基础的视觉形象工程的同时,社区“微改造”也考虑到文化特色的彰显,接下来还将以六榕文化为主线,打造文化长廊,现正在设计中。
继续进入兴隆东社区内部,记者看到一块区域不大但色彩艳丽的体育设施活动区。陈艳告诉记者,以前这个区域也是体育路径,供居民玩乐,但考虑到社区儿童较多的情况,趁这次“微改造”的机会专门换成了儿童玩乐设施,并在地面铺设了地板胶。
民生需求是兴隆东社区微改造的重要关注点。在体育设施活动区的一侧便是在“微改造”过程中新开辟的长者饭堂。
记者来到长者饭堂走访时,社区居民关杞津老人正在阅读报纸。关杞津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周一到周五基本都在长者饭堂就餐,吃过饭之后,还可以看报纸打发时间,“我觉得这里最好吃的是凤爪黄豆花生。”关杞津笑着说。
新开设的长者饭堂面积不大,70多平方米的屋内设置了母婴室、助老工作室、长者驿站、社区书屋等多项功能。
下午4时刚过,兴隆东社区内的幼儿园放学,小朋友来到幼儿园前的小广场玩耍。“以前这块广场的区域主要是绿化,考虑到社区居民活动的区域有限,在‘微改造’过程中对这里进行了绿化抽疏处理,减少了榕树的数量,增加居民的活动区域,也改善了蚊虫问题。”陈艳说。
群众下单、党委接单、共建做单“三单”搞定
六榕街社区微改造工程推进的过程中,群众的参与,以及基层党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榕街党工委将该工程作为“书记项目”,先后开展驻点直接联系群众80余次,接待党员群众400余人次,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成立微改造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对工程设计、施工、监管等环节实行全面对接。社区党委制定《社区微改造居民意见表》,以网格为单位,上门入户走访收集居民意见建议。
在工程推进的过程中,设立“六榕兴隆东微工程改造”微信公众号,每天发布当天信息,每月发布施工小结。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让社区居民在有需要时可以找到党员。微改造中还将党群服务站一并建设,将社区居委会办公场地与党建阵地“合二为一”,实现党务与政务、社务、居务的集成办理,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
六榕街还摸索出群众下单、党委接单、共建做单的“三单”服务方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设置项目化惠民菜单,由驻街单位和结对单位自主认领惠民项目,提供微改造后期设施管养、党建活动、志愿服务、为老服务、文化服务等项目。
关杞津老人为改善长者饭堂就餐体验提出的建议已经被采纳。“以前长者饭堂用的是一次性餐具,后来建议饭堂用不锈钢餐具,现在用消毒之后的不锈钢餐具既放心又舒服。”关杞津说。
陈艳介绍,六榕街还通过统筹整合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各行各业党组织力量,合作共建惠民工程、惠民项目。截至目前共签订共建服务承诺书78份,省中行助力困难群众“微心愿”、美好家园集团助力长者饭堂运营、市总工会助力党群服务站建设、市一医院助力医疗服务、三大寺庙助力流浪乞讨人员整治等起到良好成效,为群众圆梦“微心愿”375个。南方日报记者 李丹
获得社区居民点赞的“微改造”,少不了的是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发挥的作用,在“微改造”过程中六榕街还摸索出了“群众下单”“党委接单”“共建做单”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方法。
“爆改”70多平方米民居成社区居民活动好去处
越秀区六榕街是典型的“四老”(老城区、老街巷、老居民、老人家)街区。兴隆东社区位于越秀区六榕街辖内,面积约0.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860人。社区自2016年9月份开始正式启动“微改造”工程。
如今,步入兴隆东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带有岭南特色的民居和整齐铺设的地砖,地砖的颜色也和建筑色调相统一。
“社区的部分民居我们采用了‘修旧如旧’的方式,贴上仿古砖,在一些地方还植入古灯饰等元素,以保持老街道的独特古韵。”六榕街党政办主任陈艳介绍,在进行“三线下地”整治等基础的视觉形象工程的同时,社区“微改造”也考虑到文化特色的彰显,接下来还将以六榕文化为主线,打造文化长廊,现正在设计中。
继续进入兴隆东社区内部,记者看到一块区域不大但色彩艳丽的体育设施活动区。陈艳告诉记者,以前这个区域也是体育路径,供居民玩乐,但考虑到社区儿童较多的情况,趁这次“微改造”的机会专门换成了儿童玩乐设施,并在地面铺设了地板胶。
民生需求是兴隆东社区微改造的重要关注点。在体育设施活动区的一侧便是在“微改造”过程中新开辟的长者饭堂。
记者来到长者饭堂走访时,社区居民关杞津老人正在阅读报纸。关杞津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周一到周五基本都在长者饭堂就餐,吃过饭之后,还可以看报纸打发时间,“我觉得这里最好吃的是凤爪黄豆花生。”关杞津笑着说。
新开设的长者饭堂面积不大,70多平方米的屋内设置了母婴室、助老工作室、长者驿站、社区书屋等多项功能。
下午4时刚过,兴隆东社区内的幼儿园放学,小朋友来到幼儿园前的小广场玩耍。“以前这块广场的区域主要是绿化,考虑到社区居民活动的区域有限,在‘微改造’过程中对这里进行了绿化抽疏处理,减少了榕树的数量,增加居民的活动区域,也改善了蚊虫问题。”陈艳说。
群众下单、党委接单、共建做单“三单”搞定
六榕街社区微改造工程推进的过程中,群众的参与,以及基层党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榕街党工委将该工程作为“书记项目”,先后开展驻点直接联系群众80余次,接待党员群众400余人次,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成立微改造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对工程设计、施工、监管等环节实行全面对接。社区党委制定《社区微改造居民意见表》,以网格为单位,上门入户走访收集居民意见建议。
在工程推进的过程中,设立“六榕兴隆东微工程改造”微信公众号,每天发布当天信息,每月发布施工小结。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让社区居民在有需要时可以找到党员。微改造中还将党群服务站一并建设,将社区居委会办公场地与党建阵地“合二为一”,实现党务与政务、社务、居务的集成办理,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
六榕街还摸索出群众下单、党委接单、共建做单的“三单”服务方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设置项目化惠民菜单,由驻街单位和结对单位自主认领惠民项目,提供微改造后期设施管养、党建活动、志愿服务、为老服务、文化服务等项目。
关杞津老人为改善长者饭堂就餐体验提出的建议已经被采纳。“以前长者饭堂用的是一次性餐具,后来建议饭堂用不锈钢餐具,现在用消毒之后的不锈钢餐具既放心又舒服。”关杞津说。
陈艳介绍,六榕街还通过统筹整合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各行各业党组织力量,合作共建惠民工程、惠民项目。截至目前共签订共建服务承诺书78份,省中行助力困难群众“微心愿”、美好家园集团助力长者饭堂运营、市总工会助力党群服务站建设、市一医院助力医疗服务、三大寺庙助力流浪乞讨人员整治等起到良好成效,为群众圆梦“微心愿”375个。南方日报记者 李丹
文献资料来源:2018-04-25   南方日报-AII03
作者:李丹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