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南都记者组团评测了图书馆中面积排名前三名的区和排名后三名的区,包括黄埔、从化、增城以及番禺、天河、荔湾,看看这些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力”如何?
此次测评,南都派出了六路测评小分队,分别对图书馆的综合服务力进行评测。评测的关注点主要是这六家区级图书馆的综合服务力如何,评测内容包括:咨询台的设置情况、借还书的便利性、查找书的便捷性、高端阅读区设置
情况、网速、餐厅、相关配套文创纪念品商店设置、卫生间、图书馆服务人员、人文活动开展情况等十个方面,是一次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力的主观测评。
测评中,南都测评小组还邀请了逾百名读者为这六家图书馆进行打分。结果显示,硬件强的图书馆,综合服务力却未必能匹配,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当然也有图书馆软硬件“齐头并进”,比如黄埔区图书馆就以8 0分排在6所区级图书馆的第一位。
书籍管理系统
黄埔区图书馆:
超强“导航”系统帮“路痴”找书
借书还书是否方便,查书找书是否便利,是考验一个图书馆服务力如何的两项重要指标。黄埔区图书馆总体面积在全市来说是最大的,那么它借还书时的体验如何?
南都测评小组成员在黄埔区图书馆(香雪馆)探营发现,图书馆2-4楼分别设有自助借还书机和人工服务咨询台,可自助借还书,也可人工借还。自助借还书机共有六台,3楼大厅中间设有3台、2-4楼咨询服务台各有一台。自助借还书机操作较为便捷,只需在感应器刷读者证,点击借书、还书、续借按钮,随后将借还图书放置于图书感应区,操作成功。流程简单,容易掌握。
黄埔区图书馆在1-4楼分别设有查询电脑,即文献检索系统,功能包括图书检索、电子阅读、数字阅读、馆内指引。图书检索方面,只要输入检索书名(或作者、关键词等),就会得到相应的信息,包括作者、类型、出版社。选择指定书籍后,将会显示该书索书号、条码号、状态(借出或归还)、归还时间、文献所在馆位置、层架号、位置导航。
值得一提的是,该馆的查询系统还提供该书的位置导航功能,可以通过图片非常直观的显示该书在图书馆的哪片区域,图书架的哪一具体隔层位置,即便是“路痴”,也能看图定位查找,图书架的标识较为清晰。这个指引功能也是其他图书馆所没有的。
但也不是所有的图书馆都有如此水平。从化区图书馆面积排名全市第二,新建的馆也十分高大上,每层每个阅览室都设有查询电脑,不过很多查询电脑并没有开机也无法使用。测评小组在现场看到,有不少读者选择直接在咨询台询问的方式来找书,比较传统。
读者邝女士表示,在从化区图书馆查书找书很不方便,很多书明明图书馆是有的,在电脑上查询却没有显示。“图书馆的环境是挺好的,但没有营造出学习的氛围。”她感觉工作人员的管理也不是很专业。
藏书量
番禺区图书馆:
服务热情,但藏书量略显不足
藏书方面,大部分图书馆都能根据提示顺利找到图书所在的位置。从化区图书馆、黄埔区图书馆的图书摆放都非常合理,方便读者找到所需要的书籍。
不过也有个别图书馆的图书藏量略显不足。在番禺区图书馆(清河西路),测评小组先后尝试了四本热门书籍,结果在该馆没有找到一本。测评小组先试着找了本今年的热门书《时间简史》,搜索后发现,只有在番禺实验中学分馆才有一本。测评小组随后又搜索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发现番禺区图书馆没有这本书。接着,测评小组又试着找了余华的《活着》,结果显示书在石碁四中分馆。最后,测评小组又搜了刘慈欣的《三体》,显示书已被借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该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意识很到位。看到有读者找了这么久都没找到想要的书籍,图书馆工作人员主动上前询问读者“想要借什么”,还帮忙找出了《三体》的第二、三部。
黄埔区图书馆是新建馆,硬件条件没得说,但每层楼的大部分书架都存在空当,“放不满”的情况比较常见,且书籍分区较为简单,通俗类书籍占大部分。随机采访的17名读者中,5名读者表示该馆藏书量确实不是特别丰富,会出现想看的书检索不到的情况。
特色阅览区
特色阅览区多多
但对外开放性不佳
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逐渐个性化,不少有条件的图书馆也开始提供各类特色阅览区、V IP阅览区,甚至是团队活动室,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此次测评中,测评小组也发现不少区级图书馆的特色阅览区相当“有料”。
黄埔区图书馆在4楼设有特色主题馆,琢玉书斋主要入藏教育和国学类图书,商略书苑主要入藏经济类图书,创客书坊主要入藏工业类和设计类前沿图书,三个主题阅读区域内还配合不同主题设置了环境较佳的阅读空间,培有绿植,设有组合沙发,环境适合不同人群的选择。
该馆一楼则设有展览厅、报告厅、少儿部,日常活动包括主题展览、纪录片展播、专题讲座、经典导读、摄影讲座等。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每个星期天的下午2时30分都会举行电影放映活动,而讲座报告要看每个月的具体安排。少儿部区域的孩子及家长较多,设有母婴室,大部分家长表示平时常来借阅儿童书籍或者参与少儿活动。
从化区图书馆在一楼位置专门设置了24小时的自助阅览室,是个非常大的亮点。阅览室配置了宽敞的桌子、舒适的沙发,营造出了良好的阅读环境。不过,从阅览室侧门出去,午饭时间本该开放的咖啡厅与动漫阅览室都紧锁着大门。
增城区图书馆的三楼也设置了多功能报告厅、道德讲堂、文化艺术交流室和读者沙龙室等多种特色功能室,但在5月1日当天没有对外开放。
网速
还有图书馆居然联不上网
广州要打造智慧型城市,近几年来一直在着力于打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测评小组发现,在公共W i-Fi普及的今天,一些公共图书馆还是会出现没有公共网络的情况。
天河区图书馆、番禺区图书馆、黄埔区图书馆的网络情况良好,其中黄埔区图书馆的网络速度最快。从化区图书馆使用的是政府统一提供的移动免费Wi-Fi,但测评小组尝试了6次链接,都没有连接上。测评小组尝试向咨询台工作人员进行咨询,但对方并没有理会测评小组的询问。荔湾区图书馆和增城区图书馆都有网络,但网速太慢,根本无法链接。
还有不少区的图书馆都开放了业务数据实时显示平台,如天河、黄埔等可以显示当天的入馆人数、入馆高峰时间段和低峰时间段、本月借出最多的书籍分别有哪些,方便读者了解有关阅读信息。
视障阅览室
人文关怀却容易沦为形式
在不少区的图书馆还设计了专门为视障人士服务的阅览室,但测评小组发现,这些阅览室的最初设想很美好,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很容易流于形式。
在黄埔区图书馆,测评小组按指引前往视障人士阅读室体验,发现阅读室内空间很小,一张阅读桌、四把椅子,包括周围的书柜都已占据较大空间,供阅读者活动的区域很小,尤其是对于视障人士而言将更加不便。图书的种类也很少,各类书籍被锁在透明柜子中,虽然柜门插有钥匙,但无疑加大了取书的难度。
在咨询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对方解释,这个区域平常没有多少人来。视障人士如果要借书,提出明确的书籍名,工作人员会帮忙寻找。目前尚不能实现视障人士的全自助借阅方式。
从化区图书馆的视障人士阅览室位于二楼,在报纸期刊阅览室的后方。测评小组走进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房间内半环绕着几台电脑,桌上堆着一摞一摞的旧杂志,旁边柜子里则放着类似档案的东西。如果不是门口的牌子写着“视障人士阅览室”,测评小组还以为进入了一间杂物室。
配套设置
大部分没有设置餐厅、纪念品店
在相关配套服务方面,大部分图书馆都没有设置餐厅、人文纪念品商店之类的区域。在番禺、天河、增城、荔湾区图书馆,以及市民满意度非常高的黄埔区图书馆,都没有找到餐厅和纪念品商店等配套区域。
增城区图书馆一楼有一间新华书店(荔城分店),主要以文学名著、教辅图书、文化用品为主,不过也没有找到有关的特色纪念品。
从化区图书馆一楼左侧设置了咖啡厅和餐厅,但并没有按照营业时间营业,测评小组中午12时过去都没有开门。
还有一些图书馆中午有“午休”时段。在番禺区图书馆,测评小组看到,除了一楼的自学室和电子阅览室,其他楼层上午11时30分就要闭馆,下午2时再开馆。晚上则为7时至9时开馆。“五一”节假日期间,图书馆晚上闭馆。
读者打分
黄埔区图书馆(香雪馆)
总得分:80分
2015年12月27日黄埔区新建图书馆香雪馆(现称总馆)启用,位于开萝大道4号,形成香雪馆、大沙馆和西区馆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布局,总面积达3.2万平方米,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管理,实现自助办证、自助借还书,文献搜索和导航功能,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开创创客书坊、商略书苑、琢玉书斋等特色主题馆,设有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不停车自助还书点服务。“一馆一策”的建设思路,建成多种类型的特色分馆,构建“总馆+分馆+服务点”的三级网络服务。
增城区图书馆
总得分:76分
增城区图书馆位于增城区荔城街府佑路100号,现有藏书90万册,年接待读者60万人次。期刊400多种,报纸200多种,馆藏以具有本地特色的增城地方文献为主,注重收藏反映增城政治、历史、科技文化和社会现状的地方史料、地方志、行业志,目前收有《增城年鉴》《增城地方志》及一套价值40万元的《四库全书》等珍贵文献。2013年复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天河区图书馆
总得分:74分
天河区图书馆始建于1992年2月,由龙口西总馆和华港分馆两部分组成,现馆舍建筑面积合计5198平方米,阅览座位807个。总馆按照使用功能设有报刊、未成年人、综合、文学和电子5个大型阅览室,3个书库,1个多功能厅和1个自学室。截至2017年1月,自建古籍,地方文献,音乐数据库平台资源约3TB,自购知网学术,超星名师讲坛,爱不释书少儿科普读物等电子数据资源约14TB,基本建立以高新科技和社会文化为重点的纸型书刊、数据库、网上信息相结合的藏书体系。
番禺区图书馆(清河西路)
总得分:69分
番禺区图书馆成立于1959年,1987年新馆落成并开放,位于市桥清河西路新广场旁边,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馆内藏书40多万册,藏书结构以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为主。已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读者群体,年接待读者保持在25万人次以上。馆内向读者开设的服务窗口有:图书借阅室、报刊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少年儿童借阅室、参考阅览室、老人残疾人员阅览室、自学室、展览厅、报告厅。
荔湾区图书馆
总得分:68分
荔湾区图书馆创建于1986年,由周门馆和芳村馆组成,周门馆位于中山八路周门南路29号,芳村馆位于塞坝路芳雅苑15号荔湾文化艺术中心。荔湾区图书馆现有藏书60余万册,实行开架式借阅服务。馆内设有成人借阅室、少儿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地方文献室等多个服务窗口,全部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2010年与广州市图书馆等多个公共图书馆实现了“一证通借通还”服务,2011年9月实现全面免费开放。
从化区图书馆
总得分:67分
从化新图书馆位于河滨北路616号,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一期(五层)1.1万平方米于2010年2月10日建成对外开放;二期(六层)定位为从化少年儿童图书馆,兼具一期功能的延伸。二期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二星认证标准进行设计,于2016年6月1日全面投入使用。目前图书馆功能区域包括自助借阅大厅、24小时自助图书馆、报刊阅览区、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区、自然科学文献借阅区、预约研讨室、绘本(亲子)阅读区、国学馆、地方文献馆、语言学习馆、展览厅、报告厅、青春创客坊(生活创意馆)等,全年无闭馆日开放,实行全免费服务。从化区图书馆藏书60万册,年订报刊近600种,2013年实现与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
01-03版
统筹:南都记者尹来
采写:南都记者尹来 实习生 琚逸瑾 杨丽云 董晓妍 李昕洋 李婷
读者说
图书馆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但很多工作人员自己都在大声喧哗,而且对于一些制造噪音的读者,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提醒。希望能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从化区图书馆读者李女士
硬件环境已经是目前黄埔区最好的了,服务方面也挺好的。少儿馆的儿童读物资源比较丰富。——黄埔区图书馆读者廖女士
感觉有点旧,中午还要停开几个阅览室,太尴尬了,查书查到一半居然被请出了图书馆。——番禺区图书馆读者林同学
增城区图书馆内部还有儿童游乐区域,不得不说这个设计很贴心,应该也会赢得不少家长的点赞。但这让整个区域太吵了,让图书馆更像是商场里的儿童乐园而非阅读室,飞奔的儿童也影响了整个公共图书馆的阅读环境。
—增城区图书馆读者黎先生
图书馆交通方便,基本能满足阅读的需求,服务也到位,就是太小了,自学室座位不太够。—荔湾区图书馆读者陈同学
藏书还是挺多的,每层都有工作人员机动值班,服务人员态度好,对读者有耐心。图书馆工作人员服装统一,出入有安检,有保安,感觉很好。就是地方有点小,人多。
—天河区图书馆读者张女士
此次测评,南都派出了六路测评小分队,分别对图书馆的综合服务力进行评测。评测的关注点主要是这六家区级图书馆的综合服务力如何,评测内容包括:咨询台的设置情况、借还书的便利性、查找书的便捷性、高端阅读区设置
情况、网速、餐厅、相关配套文创纪念品商店设置、卫生间、图书馆服务人员、人文活动开展情况等十个方面,是一次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力的主观测评。
测评中,南都测评小组还邀请了逾百名读者为这六家图书馆进行打分。结果显示,硬件强的图书馆,综合服务力却未必能匹配,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当然也有图书馆软硬件“齐头并进”,比如黄埔区图书馆就以8 0分排在6所区级图书馆的第一位。
书籍管理系统
黄埔区图书馆:
超强“导航”系统帮“路痴”找书
借书还书是否方便,查书找书是否便利,是考验一个图书馆服务力如何的两项重要指标。黄埔区图书馆总体面积在全市来说是最大的,那么它借还书时的体验如何?
南都测评小组成员在黄埔区图书馆(香雪馆)探营发现,图书馆2-4楼分别设有自助借还书机和人工服务咨询台,可自助借还书,也可人工借还。自助借还书机共有六台,3楼大厅中间设有3台、2-4楼咨询服务台各有一台。自助借还书机操作较为便捷,只需在感应器刷读者证,点击借书、还书、续借按钮,随后将借还图书放置于图书感应区,操作成功。流程简单,容易掌握。
黄埔区图书馆在1-4楼分别设有查询电脑,即文献检索系统,功能包括图书检索、电子阅读、数字阅读、馆内指引。图书检索方面,只要输入检索书名(或作者、关键词等),就会得到相应的信息,包括作者、类型、出版社。选择指定书籍后,将会显示该书索书号、条码号、状态(借出或归还)、归还时间、文献所在馆位置、层架号、位置导航。
值得一提的是,该馆的查询系统还提供该书的位置导航功能,可以通过图片非常直观的显示该书在图书馆的哪片区域,图书架的哪一具体隔层位置,即便是“路痴”,也能看图定位查找,图书架的标识较为清晰。这个指引功能也是其他图书馆所没有的。
但也不是所有的图书馆都有如此水平。从化区图书馆面积排名全市第二,新建的馆也十分高大上,每层每个阅览室都设有查询电脑,不过很多查询电脑并没有开机也无法使用。测评小组在现场看到,有不少读者选择直接在咨询台询问的方式来找书,比较传统。
读者邝女士表示,在从化区图书馆查书找书很不方便,很多书明明图书馆是有的,在电脑上查询却没有显示。“图书馆的环境是挺好的,但没有营造出学习的氛围。”她感觉工作人员的管理也不是很专业。
藏书量
番禺区图书馆:
服务热情,但藏书量略显不足
藏书方面,大部分图书馆都能根据提示顺利找到图书所在的位置。从化区图书馆、黄埔区图书馆的图书摆放都非常合理,方便读者找到所需要的书籍。
不过也有个别图书馆的图书藏量略显不足。在番禺区图书馆(清河西路),测评小组先后尝试了四本热门书籍,结果在该馆没有找到一本。测评小组先试着找了本今年的热门书《时间简史》,搜索后发现,只有在番禺实验中学分馆才有一本。测评小组随后又搜索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发现番禺区图书馆没有这本书。接着,测评小组又试着找了余华的《活着》,结果显示书在石碁四中分馆。最后,测评小组又搜了刘慈欣的《三体》,显示书已被借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该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意识很到位。看到有读者找了这么久都没找到想要的书籍,图书馆工作人员主动上前询问读者“想要借什么”,还帮忙找出了《三体》的第二、三部。
黄埔区图书馆是新建馆,硬件条件没得说,但每层楼的大部分书架都存在空当,“放不满”的情况比较常见,且书籍分区较为简单,通俗类书籍占大部分。随机采访的17名读者中,5名读者表示该馆藏书量确实不是特别丰富,会出现想看的书检索不到的情况。
特色阅览区
特色阅览区多多
但对外开放性不佳
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逐渐个性化,不少有条件的图书馆也开始提供各类特色阅览区、V IP阅览区,甚至是团队活动室,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此次测评中,测评小组也发现不少区级图书馆的特色阅览区相当“有料”。
黄埔区图书馆在4楼设有特色主题馆,琢玉书斋主要入藏教育和国学类图书,商略书苑主要入藏经济类图书,创客书坊主要入藏工业类和设计类前沿图书,三个主题阅读区域内还配合不同主题设置了环境较佳的阅读空间,培有绿植,设有组合沙发,环境适合不同人群的选择。
该馆一楼则设有展览厅、报告厅、少儿部,日常活动包括主题展览、纪录片展播、专题讲座、经典导读、摄影讲座等。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每个星期天的下午2时30分都会举行电影放映活动,而讲座报告要看每个月的具体安排。少儿部区域的孩子及家长较多,设有母婴室,大部分家长表示平时常来借阅儿童书籍或者参与少儿活动。
从化区图书馆在一楼位置专门设置了24小时的自助阅览室,是个非常大的亮点。阅览室配置了宽敞的桌子、舒适的沙发,营造出了良好的阅读环境。不过,从阅览室侧门出去,午饭时间本该开放的咖啡厅与动漫阅览室都紧锁着大门。
增城区图书馆的三楼也设置了多功能报告厅、道德讲堂、文化艺术交流室和读者沙龙室等多种特色功能室,但在5月1日当天没有对外开放。
网速
还有图书馆居然联不上网
广州要打造智慧型城市,近几年来一直在着力于打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测评小组发现,在公共W i-Fi普及的今天,一些公共图书馆还是会出现没有公共网络的情况。
天河区图书馆、番禺区图书馆、黄埔区图书馆的网络情况良好,其中黄埔区图书馆的网络速度最快。从化区图书馆使用的是政府统一提供的移动免费Wi-Fi,但测评小组尝试了6次链接,都没有连接上。测评小组尝试向咨询台工作人员进行咨询,但对方并没有理会测评小组的询问。荔湾区图书馆和增城区图书馆都有网络,但网速太慢,根本无法链接。
还有不少区的图书馆都开放了业务数据实时显示平台,如天河、黄埔等可以显示当天的入馆人数、入馆高峰时间段和低峰时间段、本月借出最多的书籍分别有哪些,方便读者了解有关阅读信息。
视障阅览室
人文关怀却容易沦为形式
在不少区的图书馆还设计了专门为视障人士服务的阅览室,但测评小组发现,这些阅览室的最初设想很美好,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很容易流于形式。
在黄埔区图书馆,测评小组按指引前往视障人士阅读室体验,发现阅读室内空间很小,一张阅读桌、四把椅子,包括周围的书柜都已占据较大空间,供阅读者活动的区域很小,尤其是对于视障人士而言将更加不便。图书的种类也很少,各类书籍被锁在透明柜子中,虽然柜门插有钥匙,但无疑加大了取书的难度。
在咨询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对方解释,这个区域平常没有多少人来。视障人士如果要借书,提出明确的书籍名,工作人员会帮忙寻找。目前尚不能实现视障人士的全自助借阅方式。
从化区图书馆的视障人士阅览室位于二楼,在报纸期刊阅览室的后方。测评小组走进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房间内半环绕着几台电脑,桌上堆着一摞一摞的旧杂志,旁边柜子里则放着类似档案的东西。如果不是门口的牌子写着“视障人士阅览室”,测评小组还以为进入了一间杂物室。
配套设置
大部分没有设置餐厅、纪念品店
在相关配套服务方面,大部分图书馆都没有设置餐厅、人文纪念品商店之类的区域。在番禺、天河、增城、荔湾区图书馆,以及市民满意度非常高的黄埔区图书馆,都没有找到餐厅和纪念品商店等配套区域。
增城区图书馆一楼有一间新华书店(荔城分店),主要以文学名著、教辅图书、文化用品为主,不过也没有找到有关的特色纪念品。
从化区图书馆一楼左侧设置了咖啡厅和餐厅,但并没有按照营业时间营业,测评小组中午12时过去都没有开门。
还有一些图书馆中午有“午休”时段。在番禺区图书馆,测评小组看到,除了一楼的自学室和电子阅览室,其他楼层上午11时30分就要闭馆,下午2时再开馆。晚上则为7时至9时开馆。“五一”节假日期间,图书馆晚上闭馆。
读者打分
黄埔区图书馆(香雪馆)
总得分:80分
2015年12月27日黄埔区新建图书馆香雪馆(现称总馆)启用,位于开萝大道4号,形成香雪馆、大沙馆和西区馆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布局,总面积达3.2万平方米,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管理,实现自助办证、自助借还书,文献搜索和导航功能,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开创创客书坊、商略书苑、琢玉书斋等特色主题馆,设有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不停车自助还书点服务。“一馆一策”的建设思路,建成多种类型的特色分馆,构建“总馆+分馆+服务点”的三级网络服务。
增城区图书馆
总得分:76分
增城区图书馆位于增城区荔城街府佑路100号,现有藏书90万册,年接待读者60万人次。期刊400多种,报纸200多种,馆藏以具有本地特色的增城地方文献为主,注重收藏反映增城政治、历史、科技文化和社会现状的地方史料、地方志、行业志,目前收有《增城年鉴》《增城地方志》及一套价值40万元的《四库全书》等珍贵文献。2013年复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天河区图书馆
总得分:74分
天河区图书馆始建于1992年2月,由龙口西总馆和华港分馆两部分组成,现馆舍建筑面积合计5198平方米,阅览座位807个。总馆按照使用功能设有报刊、未成年人、综合、文学和电子5个大型阅览室,3个书库,1个多功能厅和1个自学室。截至2017年1月,自建古籍,地方文献,音乐数据库平台资源约3TB,自购知网学术,超星名师讲坛,爱不释书少儿科普读物等电子数据资源约14TB,基本建立以高新科技和社会文化为重点的纸型书刊、数据库、网上信息相结合的藏书体系。
番禺区图书馆(清河西路)
总得分:69分
番禺区图书馆成立于1959年,1987年新馆落成并开放,位于市桥清河西路新广场旁边,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馆内藏书40多万册,藏书结构以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为主。已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读者群体,年接待读者保持在25万人次以上。馆内向读者开设的服务窗口有:图书借阅室、报刊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少年儿童借阅室、参考阅览室、老人残疾人员阅览室、自学室、展览厅、报告厅。
荔湾区图书馆
总得分:68分
荔湾区图书馆创建于1986年,由周门馆和芳村馆组成,周门馆位于中山八路周门南路29号,芳村馆位于塞坝路芳雅苑15号荔湾文化艺术中心。荔湾区图书馆现有藏书60余万册,实行开架式借阅服务。馆内设有成人借阅室、少儿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地方文献室等多个服务窗口,全部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2010年与广州市图书馆等多个公共图书馆实现了“一证通借通还”服务,2011年9月实现全面免费开放。
从化区图书馆
总得分:67分
从化新图书馆位于河滨北路616号,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一期(五层)1.1万平方米于2010年2月10日建成对外开放;二期(六层)定位为从化少年儿童图书馆,兼具一期功能的延伸。二期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二星认证标准进行设计,于2016年6月1日全面投入使用。目前图书馆功能区域包括自助借阅大厅、24小时自助图书馆、报刊阅览区、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区、自然科学文献借阅区、预约研讨室、绘本(亲子)阅读区、国学馆、地方文献馆、语言学习馆、展览厅、报告厅、青春创客坊(生活创意馆)等,全年无闭馆日开放,实行全免费服务。从化区图书馆藏书60万册,年订报刊近600种,2013年实现与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
01-03版
统筹:南都记者尹来
采写:南都记者尹来 实习生 琚逸瑾 杨丽云 董晓妍 李昕洋 李婷
读者说
图书馆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但很多工作人员自己都在大声喧哗,而且对于一些制造噪音的读者,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提醒。希望能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从化区图书馆读者李女士
硬件环境已经是目前黄埔区最好的了,服务方面也挺好的。少儿馆的儿童读物资源比较丰富。——黄埔区图书馆读者廖女士
感觉有点旧,中午还要停开几个阅览室,太尴尬了,查书查到一半居然被请出了图书馆。——番禺区图书馆读者林同学
增城区图书馆内部还有儿童游乐区域,不得不说这个设计很贴心,应该也会赢得不少家长的点赞。但这让整个区域太吵了,让图书馆更像是商场里的儿童乐园而非阅读室,飞奔的儿童也影响了整个公共图书馆的阅读环境。
—增城区图书馆读者黎先生
图书馆交通方便,基本能满足阅读的需求,服务也到位,就是太小了,自学室座位不太够。—荔湾区图书馆读者陈同学
藏书还是挺多的,每层都有工作人员机动值班,服务人员态度好,对读者有耐心。图书馆工作人员服装统一,出入有安检,有保安,感觉很好。就是地方有点小,人多。
—天河区图书馆读者张女士
文献资料来源:2018-05-04   南方都市报-AII02
作者:尹来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