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年代 他们在图书馆深处修古籍
古籍修复

体验地点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特藏部古籍修复室

本期主持

张林菲“良工须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充此任者,乃不负托。”这是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里对古籍修复者的要求。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藏身于图书馆深处,仿若禅修一样,与旧书打交道,手下毛笔、针锥如“辨症施治”的利器,将经岁月洗淘的残损古籍最大限度地修复还原。岁已千年的古籍如何在他们手中完成“逆时”之旅?南都记者跟随古籍修复师们一起对故纸“望闻问切”,体验揭秘精细繁复的古籍修复工作。

工具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文明路骑楼街上,日头初升,车水马龙。但见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顺着木棉飞絮的绿荫小道走到底,抬头便是闹市中静谧的一角—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特藏部古籍修复室。

纵列排开数张古籍修复台,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古籍修复师们端坐在前,屏息凝神地摩挲着眼前的泛黄书页,手持工具,拼凑补缀,残坏破损的书页被最大限度地修复还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修复古籍如同“医治”古书,“问诊”操持前,修复师们要挑选整理好“手术”所需的大小工具:夹持纸边的短柄镊子、裁割纸张的马蹄刀、下捻订线的针锥、裱糊书页的小排笔、挑书页的竹起子、打磨书皮的砑石、润湿纸张的喷水壶、盛放浆糊的小碗……各类工具摆放在案头,既繁杂又考究,占满修复台一角。

妥当地放好常用工具,修复师们还需备置手工修补古书必不可少的两大材料—补纸和浆糊。古籍经岁月淘洗,大多泛黄显旧,修补古籍也需“整旧如旧”,需选配和古书色泽相近的纸张,用以补缀书页的破洞残损处。古籍修复配纸多为古法造制的纸张,经仪器检测与古籍纸张匹配后,便可定期采购,大量囤积。然而遇到材质特殊、纸张颜色较深的古籍,修复师们则另需提前为补纸染色。

中山图书馆特藏部深处,一间常用于装裱古籍的修复室内,两根竹竿搭在梁下的绳上,竿上悬挂着为修补拓片而加工染制的纸张。古籍修复组组长吴老师介绍,这些古色的纸张是由赭石、花青,辅以胶粉、小滴墨汁混合浸染而成,上色后按叠排放,晾在竿上,等待晒好后揭开备用。

保存不善、书页糟朽的古籍常有书角脱落、孔洞密布的“弊病”,需要在破损处粘贴补纸修复,手工调制的浆糊便是常用的粘合剂。修复室案台前方,锅罐、汤匙、淀粉、电磁炉摆放在橱柜上,乍一看仿若厨房一角,实际是煮浆糊的工作台。取一勺淀粉入碗,加适量纯净水搅拌,稀稠均匀时放在电磁炉上定温加热,不时有面香飘起,待乳白色的生浆糊逐渐凝固,晶莹透亮时,浆糊便要熟了。煮熟的浆糊藏于冰箱,取出使用时,根据修补书页的厚薄软硬,舀出些许加水稀释,盛放浆糊的小碗端到案前,一天的修补工作开启了。

工序

望闻问切 修书如“医”书

总的来说,一本书从书库提取后,修复师先要拍照存档,记录下种种病害,然后拆页、编码、选配补纸、制糊、修补、喷水压平、折页、修剪、蹾齐、锤平、打眼、穿捻、捆结、装订等十几道工序。

拆开包书纸,一本布满灰尘、书皮颜色剥落边角破损的晚清《康熙字典》呈于眼前。古籍修复室工作人员穆老师挑出一本尚未修复完成的古籍,带领记者一起为旧书“辨症施治”。古书多磨难,虫蛀鼠咬、火烧水湿、断线破皮……眼前的《康熙字典》轻轻翻页,书脊边缘抖落出许多变黑的虫卵和粪便。“这本书的问题是虫蛀比较严重,大概是3级破损。”穆老师“辨症”后,随即制定“施治”方案—选用竹纸做补纸,对书页虫洞手工修复。

为古籍选用合适补纸有颇多讲究。配纸色之深浅明暗、枯泽美恶直接影响修复效果,配纸不当将会破坏原书的风貌。“选修复纸张颜色要宁浅勿深。”穆老师称,补纸的颜色须与原书页纸张颜色大致协调,并稍浅于原书页颜色,修补后要能让人一眼辨出修书的痕迹,对于原书页缺字的部分不予修补,读者可以查询其他版本的内容对照阅读,但修复师们对古籍要尽量做到“最小干预”。

由于手中这册《康熙字典》书页较薄,纸张较软,调制浆糊时,宜多加水稀释,使用薄浆,“否则,书页易变硬起皱,反生二次伤害”。翻开古籍,穆老师抽出两张书页,和记者一人一张在面前案头摊开平放,拿起毛笔轻刷书页上的灰尘、抚平褶皱,开始修补前的准备工作。遇到书页边缘米粒般大小,粘连在一起、难以抚平的碎角,记者不知如何下手,穆老师拾起短柄镊子,慢慢剥离脱落、重叠在一起的碎书页,轻轻夹起放在一旁,用手机拍照记下原先被剔掉的位置,待修补下一张书页时原封不动地在原位贴上。

书页备好后放在一旁。取出一沓垫纸铺在修复台上,用于修书时吸走浆糊溢出的多余水迹。为防止垫纸和书页上浆糊时,遇水收缩,修补前,两者都要先喷水润湿预先膨胀。摹仿穆老师的动作,记者拿起喷水壶,在垫纸和翻过倒扣的书页上方轻喷,水雾均匀洒落,纸张微微润湿。书页无字的一面向上,尺幅宽展的垫纸置下,准备就绪后,修复书页正式开始了。

“修补的原则是从中间到四周补。”拿起裁好的补纸,仰头对着光细细辨别纸上的帘纹,竹纸的横向帘纹约两指宽,比齐书页帘纹,确保横纵向方向一致。拿起毛笔,蘸取碗内调好的浆糊,在碗沿儿上轻抖,控掉多余的水分,涂抹在书页正中破损部位的边缘,搁笔,拾起补纸,粘贴在上浆糊的地方,右手压住补纸,左手腾出按照破损形状轻轻撕下多余的补纸,正中的虫洞就此被盖上。

“这还没有达到要求,补纸和破损边缘的接口要保持在2毫米内。”穆老师继续指导记者拿起镊子,隔着透光板,看清补纸和破洞交接的地方,把未能完全撕下的补纸用镊子轻轻剔掉,虫洞的形状极不规则,记者手中的镊子仿佛不听使唤,“镊子要横向接触书页夹取补纸,纵向接触容易戳破纸张,补纸剔除得越干净,古籍的负担就越小”。看似不难的修补工序,每一步都潜藏技巧,考验耐心和细心。

多余补纸撕除完后,用吸水纸按压修补后的部位,水迹吸干后,第一个虫洞修补完成了。然而,记者手中的16开大小的书页还密密麻麻地遍布着多个类似的虫洞。“这一张修完至少要半天,这本书100多页,只是《康熙字典》中的一册,修完起码得小几个月。”穆老师说。

所有书页修补完成后,需再次喷水润湿,拿干燥的吸水纸盖上,用木板和石块压实,隔日更换吸水纸。书页全部晾干后,三五张一叠,锤平折页,配上护页,打眼穿捻,按古籍原有的方式装订后,一部经历史尘封的古书焕然一新了。

工匠

修书如入禅 薪传者紧缺

中山图书馆特藏部古籍修复室目前共有9名专职修复保护人员,穆老师2013年进入图书馆,是古籍修复组里的年轻后生。

因喜好古文,大学时穆老师选择了古籍修复专业,“不仅要学古文基础,还要有美术功底、篆刻基础、书画、装裱,甚至陶瓷修复技术。”尽管所修的理论课程丰富,她仍觉得自己不能算“学会了”,“人的手工的精细度永远有进步空间,不存在完美”。

刚到图书馆工作时,穆老师接到第一份修复任务是一部破损严重的古书,“用手工修,一页纸一整天很努力才可以修完”,经历了一个月来不及喝水、上厕所的高强度工作后,古书返新,重装成册。

遇到大型的课题任务,整个古籍修复组也会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今年3月底,古籍修复组刚刚完成明正统十二年司礼监刻本《书集传》修补工作。据吴组长介绍,这是一部精加雠校的善本,因保存条件不佳,书页酸脆严重,不加留意触手即破。为保护善本古书,修复前整套书先经脱酸清洗,保证书页pH值回归正常后,再集中着手修补,“6个人花了3个月修完”。

长期伏案工作,和残损的旧书打交道,紧盯眼下精细的工作,视力衰退、颈椎病、腰椎病是常见的职业病,“但图书馆也会把好第一道关,用除尘杀虫设备处理旧书”。

“修书修进去了之后什么都能忘掉,投入进去就有禅的状态。”穆老师说,抛开紧张的工作状态,修书最大的收获就是“静心”。夏日午后,避开灼人的暑气,伴着啁啾的鸟鸣,面对千年的书纸,手眼入定,心游千仞。

“文章者,经国之伟业,不朽之盛事。”纸寿千年,使“文章”古籍传于后世的修书人们,则是“盛事”的薪传者。尽管近年来,不少高校开始开办古籍修复专业,但学成后专事古籍修复工作的“薪传者”仍然紧缺。

2013年,国家图书馆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在全国各地设立12家传习所。据吴组长介绍,2015年12月,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广东传习所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成立,每年开展300个课时的课程,完成多批古籍修复任务。2013年至今,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先后在全省基层图书馆培训组建了24人的专业修复队伍,建立了21家古籍修复室,帮助全省基层图书馆提高了古籍修复水平。2014年7月,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正式挂牌国家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基地,为学员提供文献修复、书画装裱学习课程。

然而,在数量巨大的古籍藏册面前,这些为培养古籍修复人才、提高基层图书馆修复水平而开设的学习课程仍显得杯水车薪。据了解,广东全省收藏古籍约有140万册,“我们馆的古籍整个修复组几辈子都修不完”,吴组长说,修复拯救古籍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工作,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已建立起恒温恒湿藏书库,可以用以保存已被发现的尚未严重受损的古籍和刚刚修补完成的古籍,但是大量的残损待修复古籍,依然需要专业古籍保护人员修补复原。

体验报告

本期得分:71分

困难指数:24分

古书多磨难,虫蛀、鼠啮、火燎、脆化、酸化、粘连、絮化……每一种疑难杂症都不好对付。书页粘连的,得给古籍包上皮纸和毛巾,放在竹屉蒸笼里蒸熏,让纸张间的墨汁和水渍慢慢化开。古籍修复需要付出耐心、专心、细心,古籍修复师的每一个动作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都将对书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公益指数:20分

古籍修复,修的是知识,修的是传承,修的是时间。“文章者,经国之伟业,不朽之盛事”,纸寿千年,使“文章”古籍传于后世的修书人,则是“盛事”的薪传者。

虽然面向市民不是免费修复,但是鉴定、整理保护等咨询服务都是免费的。

新鲜指数:12分

古籍修复不是新事物,很专业,比较小众。惟其如此,贪图新鲜的人不能加入。

职业指数:15分

以残纸素绫为生,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业。有人这样形容:古籍修复绝对是有前途的,但前提是做好准备,当一个耐得住寂寞的老司机。

文献资料来源:2018-05-28   南方都市报-AII04/05

作者:张林菲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