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广东属于百越地带,有个南越王叫赵佗,听说他死后的殡葬品中,有一颗无价之宝—阳燧珠。千百年来,多少人想寻找它的下落,可是谁也没有得到。那颗宝珠后来被一个番鬼佬收买了。却又跳返水中,隐藏在一颗巨石底下,因而使这条江也得名为珠江,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日日夜夜流经广州的那条大江。
那个番鬼佬是从崔炜那里买到那颗宝珠的。据说崔炜是唐朝时南海县一个官员崔子向的儿子。这人不事功名,仗义疏财,终日云流四方,为人解难排忧。在他父亲死后不久,便把家产花光了,到市郊观音山脚下租了一间民房,过着清淡的生活。
在农历七月十五那一天,三元宫内拜神演戏,人山人海,相当热闹。人丛中有个乞食的老太婆,穿一件打满补丁的粗布黑衫,衣襟也没有扣好,踉踉跄跄地走着,一下撞翻了庙会卖酒的酒瓮。卖酒人一把抓住她的衣领,举手便打,刚好补崔炜一手挡住了。崔炜替她向卖酒人求情,但自己身上连一文钱都没有了,只好随手脱下外衣,为她抵偿。可是那老太婆好像一点人情也不懂似的,也没说声“多谢”,还是踉踉跄跄的,头也不回走了
第二天一早,她居然找到了崔炜的住处,送给崔炜一些艾绒,并对他说:“这是先王墓地越王岗上的艾绒,可以炙脱一切赘疣,你拿去替人治病,一生衣食不用愁了,将来再送给你一个漂亮的老婆!”说完飘然而去,无影无踪了。
过了几天,崔炜到海幢寺游玩,遇见一个和尚,长着一个大耳疣,足有茶杯那么大,把半边面都遮住了,走起路来歪着脖子,非常累赘。崔炜上前谢礼,说明了缘由,然后拿出艾绒,炙了一下,果然灵验,那耳疣就好像一个熟透了的金桔,一碰就跌落了。那和尚连声道谢,并介绍他到寺旁一个施主家,说那施主也长了一个耳疣,比他的还要大,简直就个木瓜挂在耳边。那施主姓任,是个大富翁,听说有这奇方异术,非常高兴,把崔炜请到他家,厚礼相待。崔炜又是手到病除,就像耍魔术一样轻巧。姓任的为了表示自己能知图报,就送他十万贯钱,还一再留他在家歇息,说是表表敬意。崔炜本来闲着无事,也就住了下来。
有一天晚饭以后,崔炜正在后院漫步,忽然听到堂前传来琴声,询问家丁,说是任翁有个爱女,喜欢操琴弄瑟,正在堂上弹奏。崔炜本来也是官宦人家子弟,吹打弹唱,都很在行。于是向家丁借来一把琴,独自在后院弹了起来。那琴声铿锵悦耳,非常美妙,使那位小姐也动了爱慕之心。
再说那任家,原来供奉着一尊“独脚神”每隔三年就要杀牲拜祭,还要一个人头。这一年祀日又将临近,派去抓人的家丁并未返回。俗话说,财主佬的心黑如墨斗,姓任的也是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恩将仇报,命令手下的人去偷偷杀死崔炜,用他的人头来拜祭鬼神。恰好这件事给任小姐知道了,当天半夜,她偷偷准备了一把尖刀,悄悄来到崔炜窗前,对他说:“我家拜鬼,今晚要借你的头,你快用这把尖刀撬开门窗逃走吧!”崔炜听了吓出一身冷汗。他用力撬烂了窗扉,跳窗就逃。跑呀跑,不知跑了多少路程,只见后面火光闪闪,喊声连天,心知一定是任家带人追来了。崔炜一时匆忙,跌入了一眼大井里,就是后来人们传说的鲍姑井。
说来也巧,这是一眼枯井,井底积满了一层层厚厚的干枯树叶,年深月久,沤得象海绵一样松软,崔炜象坠入一张软床上,安安稳稳地在里面睡了一觉。天亮醒来一看,原来是个百丈深井,井边生满青苔,井底一堆白蒙蒙的东西,像堆棉絮,又像一堆麻石,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条盘伏着的大白蛇,重重叠叠,怕有几十丈长,蛇头正趴在一个石臼上,吸饮着井边滴下来的蜜糖一样的汁液。崔炜着到这奇异景象,便上前叩头拜说:“龙王,我崔某不幸错入宝地,万望恕罪!”那白蛇好象通晓人语,点了点头。其时崔炜已经又饥又渴,也管不得那么多了,低下头便去饮那石臼中的汁液。那真是琼浆玉液啊!一口下肚,顿时饥渴烟消云散。就在这时候,他发现那条大蛇唇边也长着一个疣。看到这条蛇那么温顺善良,也想为它解除病患。可是,在这黑咕隆冬的废井里,到那里去找火来炙艾呢?刚想到这里,忽然洞口飘来一团磷火。崔炜借磷火点着艾条,便给白蛇炙落了赘疣。那牲灵解除了百年病患,一身轻快,摇头摆尾对崔炜表示感激,并吐出一颗金光灿灿的宝珠,放在崔炜的怀抱里。崔炜即刻跪下对它说:“你若有心报答我,就把我送回人间去吧,宝物请你收回。”白蛇听了又把宝珠吞了回去,俯首钻进崔炜的胯下,让他骑着,沿着洞底飞行。飞呀飞呀,也不知飞了多少路程,黑咕隆冬的,崔炜什么都没有看见,约莫三个小时,才看见了一点光亮,来到一道石门前边,只见那门上嵌有金色兽头门环,白蛇一到,大门自动启开。白蛇把崔炜送到门里,自己转身回去,不知到那儿去了。
崔炜进入石门之后,以为自己已回到人间。他抬头四周张望,眼前依然是一个石洞,宽敞明亮,中间一个大厅,四周墙壁上刻有各种浮雕图案,周围还有房间。厅里挂着锦绣帏帐,点缀着珍珠翠玉,当中有一个金质熏炉,上面雕刻着龙凤图案,相当高雅,那龙凤还口喷轻烟,散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炉旁还有个小池是金砖砌的。其中有一间房门敞开着,那里面的床是用象牙犀角装饰的。床前摆有琴瑟和笙等乐器。崔炜是个爱好音乐的人,见到这些东西,自然要拔弄几下。琴声一响,四周石壁上的门窗全部打开,一个小丫鬟出来笑着说:“玉京可把崔家郎君送来了!”说完进去,引出来四位女郎,她们都梳着古老的发髺,穿着长裙,轻盈华丽,就象宫娥美女一般。其中一位女郎上前说道:“崔君怎么擅自进入我们这里呀?”崔炜连忙施礼答道:“小生有所不知,敢问这是何方宫室?”那女郎笑道说:“崔君何必着急,你到此来乃是帝意安排,还是继续弹琴吧!”于是崔炜弹了一曲蔡文姬的《胡茄曲》女郎们从未听过这北国的曲调,都很高兴,大加赞许,摆酒相待。酒过半巡,崔炜又恳求把他送回人间。女主人说:“不必着急,羊城使者即刻就到,你等着跟他一起回去吧!”又说:“皇帝已答应把田夫人许配给你,这可是世上无双的美人,品德又好,你真是有福气呀!”崔炜听后更摸不着头脑,也不敢再问。
说话之间,忽然一道金光射入庭中,随着飘入一缕青烟,女郎离座站起,齐声说道:“羊城使者到了!”只见天空冉冉飘下五朵彩云,近前一看,是五位穿着红、蓝、黄、绿、紫五色彩绸的仙人,骑着五只不同颜色的羊。女郎们给使者斟酒,并向崔炜介绍道:“这是早年给你们羊城赠送谷穗的天使,如今经常来往于“三界”之间,这次顺便请他们把你带回去吧!”使者应承,主人拿出一颗宝珠,送给崔炜,并对他说:“这是皇帝要送给你的阳燧宝珠,先头玉京子曾送给你,你不肯收,这次就请你收下吧!”崔炜一看,金光灿灿,和刚才白蛇吐赠的那颗宝珠一摸一样。崔炜惊奇地问:“你们说的玉京子,就是那条白蛇吗?”主人答道:“正是,它就是仙人郑安琪常去朝拜时乘坐的白龙”。崔炜又问:“小生不知为何得到各位仙姑这般错爱?”女主人答:“你父亲生前曾在越王台上题过一首诗:“越王岗头松柏志,越王台上生秋草。古墓多年无子孙,野人践踏成官道。”你还记得这首诗吧?多得他这首诗感动了剌吏徐坤,故拨款重修粉饰,才有今天。我们君王念你先人恩德,当时还作了一首诗相和呢。这首诗说:“千载荒台隳踏隅,一烦太守重椒涂,感君拂拭意何报,报尔美妇与明珠。”送珠之事早就定下了啦。还有美妇,你回去后,于中元节日,在白云山蒲涧寺内准备酒菜,我们就把田夫人送去。说完叫崔炜把鲍姑送给他的艾绒留下,扶他坐上羊背,转眼就出了洞穴,回到了地面,使者和羊都不见了。
崔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像做了一场梦。看着满天星斗,听到蒲涧寺远远传来的钟声,他才确信自己真是回到了人间,其时已经五更天了。
崔炜回到原来的住处,房东吓了一跳,还以为是白日见鬼呢?问道:“你到哪里去了,三年都没回来?”崔炜说:“我才去了三天,怎么是三年呢?”于是他把以上的经历都告诉了房东,并拿出那颗阳燧宝珠给他看。
这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不久就有个波斯商人来找他。那个番鬼佬一看见这颗宝珠,即刻向他俯身行礼,一边啧啧赞叹:“神人,神人,你真是上帝的宠儿!这是越王赵佗殡葬的国宝,你一定是入过越王墓,方能得到此物。”崔炜这才知道,自己神游的宫殿就是越王墓,女郎们说的皇帝就是赵佗。那波斯商人千方百计买下这颗宝珠,想把它带回国去,可是这毕竟是中国的宝物,依恋故土,它就在运往国外的途中,潜水而归,藏到江心一颗大石底下,这就是后来人们叫做海珠石的那颗大石。这条江就因此得名为珠江。如今广州还有海珠桥,海珠路,迎珠街等等。都是因此而得名的。这些都是后话,我们就不啰唆了。
还是再讲崔炜,不知不觉又到了第二年的中元节。崔炜按照仙姑的指点,准备了美酒佳肴,到白云山蒲涧寺静室等候。到了三更时分,夜阑人静,风吹得松涛沙沙作响,好似海浪拍岸一般。忽然响声越响越大,越来越近,先是“沙沙沙”的,后是“霍霍霍”响,分明是风拂飘带的响声,崔炜即刻振作起精神,迎出门外,只见四位女郎带着一位美貌女子,站在面前。
“这就是田夫人,”一位女郎指点那美貌女子介绍道:“她原来是齐王的女儿,后因国破家亡,被越王俘虏,作了嫔妃,越王死时和我们四人一起殉葬的。”
田夫人拜见了郎君,又拿出那包艾绒,向崔炜道:“郎君可曾记得,三年前中元节在三元宫踢倒酒翁的那个老太婆?她就是神医葛洪的夫人鲍姑。这包艾绒,鲍姑叫我们再送给你,但有犯难之时,它自然可以帮忙。”
从此,崔炜带着田夫人及四个侍女,在羊城住了十几年,过着惬意的生活。后来他觉得当时世道崎岖,又散去金钱,到罗浮山去找鲍姑学修道炼丹的医术,救济世人。听说后来还有人在罗浮山见过他呢。
那个番鬼佬是从崔炜那里买到那颗宝珠的。据说崔炜是唐朝时南海县一个官员崔子向的儿子。这人不事功名,仗义疏财,终日云流四方,为人解难排忧。在他父亲死后不久,便把家产花光了,到市郊观音山脚下租了一间民房,过着清淡的生活。
在农历七月十五那一天,三元宫内拜神演戏,人山人海,相当热闹。人丛中有个乞食的老太婆,穿一件打满补丁的粗布黑衫,衣襟也没有扣好,踉踉跄跄地走着,一下撞翻了庙会卖酒的酒瓮。卖酒人一把抓住她的衣领,举手便打,刚好补崔炜一手挡住了。崔炜替她向卖酒人求情,但自己身上连一文钱都没有了,只好随手脱下外衣,为她抵偿。可是那老太婆好像一点人情也不懂似的,也没说声“多谢”,还是踉踉跄跄的,头也不回走了
第二天一早,她居然找到了崔炜的住处,送给崔炜一些艾绒,并对他说:“这是先王墓地越王岗上的艾绒,可以炙脱一切赘疣,你拿去替人治病,一生衣食不用愁了,将来再送给你一个漂亮的老婆!”说完飘然而去,无影无踪了。
过了几天,崔炜到海幢寺游玩,遇见一个和尚,长着一个大耳疣,足有茶杯那么大,把半边面都遮住了,走起路来歪着脖子,非常累赘。崔炜上前谢礼,说明了缘由,然后拿出艾绒,炙了一下,果然灵验,那耳疣就好像一个熟透了的金桔,一碰就跌落了。那和尚连声道谢,并介绍他到寺旁一个施主家,说那施主也长了一个耳疣,比他的还要大,简直就个木瓜挂在耳边。那施主姓任,是个大富翁,听说有这奇方异术,非常高兴,把崔炜请到他家,厚礼相待。崔炜又是手到病除,就像耍魔术一样轻巧。姓任的为了表示自己能知图报,就送他十万贯钱,还一再留他在家歇息,说是表表敬意。崔炜本来闲着无事,也就住了下来。
有一天晚饭以后,崔炜正在后院漫步,忽然听到堂前传来琴声,询问家丁,说是任翁有个爱女,喜欢操琴弄瑟,正在堂上弹奏。崔炜本来也是官宦人家子弟,吹打弹唱,都很在行。于是向家丁借来一把琴,独自在后院弹了起来。那琴声铿锵悦耳,非常美妙,使那位小姐也动了爱慕之心。
再说那任家,原来供奉着一尊“独脚神”每隔三年就要杀牲拜祭,还要一个人头。这一年祀日又将临近,派去抓人的家丁并未返回。俗话说,财主佬的心黑如墨斗,姓任的也是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恩将仇报,命令手下的人去偷偷杀死崔炜,用他的人头来拜祭鬼神。恰好这件事给任小姐知道了,当天半夜,她偷偷准备了一把尖刀,悄悄来到崔炜窗前,对他说:“我家拜鬼,今晚要借你的头,你快用这把尖刀撬开门窗逃走吧!”崔炜听了吓出一身冷汗。他用力撬烂了窗扉,跳窗就逃。跑呀跑,不知跑了多少路程,只见后面火光闪闪,喊声连天,心知一定是任家带人追来了。崔炜一时匆忙,跌入了一眼大井里,就是后来人们传说的鲍姑井。
说来也巧,这是一眼枯井,井底积满了一层层厚厚的干枯树叶,年深月久,沤得象海绵一样松软,崔炜象坠入一张软床上,安安稳稳地在里面睡了一觉。天亮醒来一看,原来是个百丈深井,井边生满青苔,井底一堆白蒙蒙的东西,像堆棉絮,又像一堆麻石,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条盘伏着的大白蛇,重重叠叠,怕有几十丈长,蛇头正趴在一个石臼上,吸饮着井边滴下来的蜜糖一样的汁液。崔炜着到这奇异景象,便上前叩头拜说:“龙王,我崔某不幸错入宝地,万望恕罪!”那白蛇好象通晓人语,点了点头。其时崔炜已经又饥又渴,也管不得那么多了,低下头便去饮那石臼中的汁液。那真是琼浆玉液啊!一口下肚,顿时饥渴烟消云散。就在这时候,他发现那条大蛇唇边也长着一个疣。看到这条蛇那么温顺善良,也想为它解除病患。可是,在这黑咕隆冬的废井里,到那里去找火来炙艾呢?刚想到这里,忽然洞口飘来一团磷火。崔炜借磷火点着艾条,便给白蛇炙落了赘疣。那牲灵解除了百年病患,一身轻快,摇头摆尾对崔炜表示感激,并吐出一颗金光灿灿的宝珠,放在崔炜的怀抱里。崔炜即刻跪下对它说:“你若有心报答我,就把我送回人间去吧,宝物请你收回。”白蛇听了又把宝珠吞了回去,俯首钻进崔炜的胯下,让他骑着,沿着洞底飞行。飞呀飞呀,也不知飞了多少路程,黑咕隆冬的,崔炜什么都没有看见,约莫三个小时,才看见了一点光亮,来到一道石门前边,只见那门上嵌有金色兽头门环,白蛇一到,大门自动启开。白蛇把崔炜送到门里,自己转身回去,不知到那儿去了。
崔炜进入石门之后,以为自己已回到人间。他抬头四周张望,眼前依然是一个石洞,宽敞明亮,中间一个大厅,四周墙壁上刻有各种浮雕图案,周围还有房间。厅里挂着锦绣帏帐,点缀着珍珠翠玉,当中有一个金质熏炉,上面雕刻着龙凤图案,相当高雅,那龙凤还口喷轻烟,散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炉旁还有个小池是金砖砌的。其中有一间房门敞开着,那里面的床是用象牙犀角装饰的。床前摆有琴瑟和笙等乐器。崔炜是个爱好音乐的人,见到这些东西,自然要拔弄几下。琴声一响,四周石壁上的门窗全部打开,一个小丫鬟出来笑着说:“玉京可把崔家郎君送来了!”说完进去,引出来四位女郎,她们都梳着古老的发髺,穿着长裙,轻盈华丽,就象宫娥美女一般。其中一位女郎上前说道:“崔君怎么擅自进入我们这里呀?”崔炜连忙施礼答道:“小生有所不知,敢问这是何方宫室?”那女郎笑道说:“崔君何必着急,你到此来乃是帝意安排,还是继续弹琴吧!”于是崔炜弹了一曲蔡文姬的《胡茄曲》女郎们从未听过这北国的曲调,都很高兴,大加赞许,摆酒相待。酒过半巡,崔炜又恳求把他送回人间。女主人说:“不必着急,羊城使者即刻就到,你等着跟他一起回去吧!”又说:“皇帝已答应把田夫人许配给你,这可是世上无双的美人,品德又好,你真是有福气呀!”崔炜听后更摸不着头脑,也不敢再问。
说话之间,忽然一道金光射入庭中,随着飘入一缕青烟,女郎离座站起,齐声说道:“羊城使者到了!”只见天空冉冉飘下五朵彩云,近前一看,是五位穿着红、蓝、黄、绿、紫五色彩绸的仙人,骑着五只不同颜色的羊。女郎们给使者斟酒,并向崔炜介绍道:“这是早年给你们羊城赠送谷穗的天使,如今经常来往于“三界”之间,这次顺便请他们把你带回去吧!”使者应承,主人拿出一颗宝珠,送给崔炜,并对他说:“这是皇帝要送给你的阳燧宝珠,先头玉京子曾送给你,你不肯收,这次就请你收下吧!”崔炜一看,金光灿灿,和刚才白蛇吐赠的那颗宝珠一摸一样。崔炜惊奇地问:“你们说的玉京子,就是那条白蛇吗?”主人答道:“正是,它就是仙人郑安琪常去朝拜时乘坐的白龙”。崔炜又问:“小生不知为何得到各位仙姑这般错爱?”女主人答:“你父亲生前曾在越王台上题过一首诗:“越王岗头松柏志,越王台上生秋草。古墓多年无子孙,野人践踏成官道。”你还记得这首诗吧?多得他这首诗感动了剌吏徐坤,故拨款重修粉饰,才有今天。我们君王念你先人恩德,当时还作了一首诗相和呢。这首诗说:“千载荒台隳踏隅,一烦太守重椒涂,感君拂拭意何报,报尔美妇与明珠。”送珠之事早就定下了啦。还有美妇,你回去后,于中元节日,在白云山蒲涧寺内准备酒菜,我们就把田夫人送去。说完叫崔炜把鲍姑送给他的艾绒留下,扶他坐上羊背,转眼就出了洞穴,回到了地面,使者和羊都不见了。
崔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像做了一场梦。看着满天星斗,听到蒲涧寺远远传来的钟声,他才确信自己真是回到了人间,其时已经五更天了。
崔炜回到原来的住处,房东吓了一跳,还以为是白日见鬼呢?问道:“你到哪里去了,三年都没回来?”崔炜说:“我才去了三天,怎么是三年呢?”于是他把以上的经历都告诉了房东,并拿出那颗阳燧宝珠给他看。
这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不久就有个波斯商人来找他。那个番鬼佬一看见这颗宝珠,即刻向他俯身行礼,一边啧啧赞叹:“神人,神人,你真是上帝的宠儿!这是越王赵佗殡葬的国宝,你一定是入过越王墓,方能得到此物。”崔炜这才知道,自己神游的宫殿就是越王墓,女郎们说的皇帝就是赵佗。那波斯商人千方百计买下这颗宝珠,想把它带回国去,可是这毕竟是中国的宝物,依恋故土,它就在运往国外的途中,潜水而归,藏到江心一颗大石底下,这就是后来人们叫做海珠石的那颗大石。这条江就因此得名为珠江。如今广州还有海珠桥,海珠路,迎珠街等等。都是因此而得名的。这些都是后话,我们就不啰唆了。
还是再讲崔炜,不知不觉又到了第二年的中元节。崔炜按照仙姑的指点,准备了美酒佳肴,到白云山蒲涧寺静室等候。到了三更时分,夜阑人静,风吹得松涛沙沙作响,好似海浪拍岸一般。忽然响声越响越大,越来越近,先是“沙沙沙”的,后是“霍霍霍”响,分明是风拂飘带的响声,崔炜即刻振作起精神,迎出门外,只见四位女郎带着一位美貌女子,站在面前。
“这就是田夫人,”一位女郎指点那美貌女子介绍道:“她原来是齐王的女儿,后因国破家亡,被越王俘虏,作了嫔妃,越王死时和我们四人一起殉葬的。”
田夫人拜见了郎君,又拿出那包艾绒,向崔炜道:“郎君可曾记得,三年前中元节在三元宫踢倒酒翁的那个老太婆?她就是神医葛洪的夫人鲍姑。这包艾绒,鲍姑叫我们再送给你,但有犯难之时,它自然可以帮忙。”
从此,崔炜带着田夫人及四个侍女,在羊城住了十几年,过着惬意的生活。后来他觉得当时世道崎岖,又散去金钱,到罗浮山去找鲍姑学修道炼丹的医术,救济世人。听说后来还有人在罗浮山见过他呢。
文献资料来源:   摘自《越秀民间故事》
作者:叶春生著
索取号:C51/1/4
本馆校对:何威卫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