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文明路“八爪鱼”
钩机、电锯、铁锤齐出动,各种大型器械徐徐向前,桥身逐渐被大卸八块;桥下,闪光灯闪烁不停,快门咔嚓声四起,上百位老广州们用照片来做最后的定格……文明路文德路人行天桥昨日凌晨开拆。老广们带着长枪短炮,来到现场来给这只服役已经15年的“八爪鱼”做最后的惜别。

从小在文明路长大的阿炽从傍晚6点起便到达现场,直至凌晨3点,目睹桥面被降落地面,才带着不舍离去。

因为天桥装有雨棚不怕日晒雨淋,不需要担心过马路车水马龙的危险,当年在文德路读小学的阿炽年纪小小便能独自上学回家,让妈妈省心不少。“天桥还是我的游乐园。”顽皮的阿炽还经常把自行车坡道当做滑梯,“呼”的一下从桥上滑下来,身上总少不了大大小小的摔伤痕迹,到家被妈妈发现又少不了一阵心疼的斥责,但却也是“痛并快乐着”。
由于紧邻北京路商圈,八只“脚”贯穿四个路口,这座凝聚众多老广州回忆的“八爪鱼”,一夜之间成为老少广州人怀旧的焦点。“幼儿园时被爷爷牵着去幸运楼喝早茶路过,小学时排队放学拉着衫尾走过,中学时捧着课本去中山图书馆自修时经过,大学拍拖时带女友去市一宫看电影相约见面的老地方,工作后与老友到北京南消夜碰杯的必经之地……”文明路天桥终于要拆了,80后白领小熹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天桥脚下,张老板经营一间士多已10多年。张老板说,平时很多人怕麻烦而绕过天桥横过马路。他手指天桥底剥掉的水泥块和锈铁说,天桥确实“老了,需要退休了”。他希望,文明路会延伸北京路步行街的繁华。“天桥拆掉后,视野会更加开阔,店铺刚好对着马线,人流量肯定会更多。”

为了改善通行条件,市交通部门和市政建设管理部门最终计划将天桥过街设施改为平面过街通道,利用斑马线、信号灯控制过街人流。(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天桥为何须拆?

东北角引桥,占去了一个行车道;引桥坡度大,却不见无障碍通道;桥身多处老化———

越秀区市政建设部门介绍,1996年,广州市政府为了拓宽道路,将中山五路、起义路口的天桥被拆除,但桥身的钢结构材料并没因此而废弃,市政单位“原料利用”,把天桥整体搬迁安置在文明路、文德路交界处。正是由于未按实际路况专门设计,因此桥身的跨度尺寸与路面现状极不协调,而天桥坡度大,行人过马路更多是违章过马路,天桥的实际利用率较低。

文献资料来源:2011-06-26   南方都市报-A08

作者:朱丹婷等

索取号:T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