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华路曾是书院旧地
这天,曹磊和记者来到了越秀区的越华路。在越华路与广中路交界的一栋老洋房,是曹磊住了30多年的家。曹磊说自己与古书院有缘,读小学上广中路小学(越华书院原址一部分),中学入读二中(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原址),每天都要穿过窄窄的旧仓巷(也有一些古书院)。
曹磊的父亲曹思彬是广州市文史馆老馆员、著名的文史学家。曹磊从父亲编撰的《广东省志·教育志》(上编)、《广州近百年教育史料》等得知,司后街上的越华书院建于乾隆年间,与端溪、粤秀、羊城,并称为“广东四大书院”。民国后改名广府中学。
呼吁以图文记录历史
曹磊还从父亲编写的《广州越秀古书院概观》了解到,越秀区中清代书院有109个,其中大马站14个,小马站13个,越华路10个;另外,越秀区的清代书坊、书铺有56个。在不到几平方公里的古城区,有如此密集的书院,实属罕见。
曹磊认为,目前越秀古书院大致有三类:很少一部分保存较好,得到修复并活化利用(如庐江书院、万木草堂);不少已非常破旧,甚至只有少许痕迹;而大多数则已湮没,极少为人知晓,包括越华书院。“越华路76号(连续有9间)应是越华书院的主体,但这样著名的书院,却没有留下任何遗迹。”
曹磊提出了打造越秀古书院文化体系的建议:除了可以建“越秀古书院博物馆”外,对已经湮没或即将湮没的景点,不妨设一块牌子,以图文的方式记录书院的历史。“如有条件做成一面墙,有雕塑更好。”
征集令
让阳光照进老房子 寻找身边的古书院
阳光社区与古粤秀色本土教育网站联合举办“寻找身边的古书院”征文比赛,详情可进入以上网址查询,欢迎中小学生和广大街坊积极参与。
投稿邮箱:ygsqxkb@126.com
报名电话:85180844 13902246423
新浪微博@新快报阳光社区
这天,曹磊和记者来到了越秀区的越华路。在越华路与广中路交界的一栋老洋房,是曹磊住了30多年的家。曹磊说自己与古书院有缘,读小学上广中路小学(越华书院原址一部分),中学入读二中(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原址),每天都要穿过窄窄的旧仓巷(也有一些古书院)。
曹磊的父亲曹思彬是广州市文史馆老馆员、著名的文史学家。曹磊从父亲编撰的《广东省志·教育志》(上编)、《广州近百年教育史料》等得知,司后街上的越华书院建于乾隆年间,与端溪、粤秀、羊城,并称为“广东四大书院”。民国后改名广府中学。
呼吁以图文记录历史
曹磊还从父亲编写的《广州越秀古书院概观》了解到,越秀区中清代书院有109个,其中大马站14个,小马站13个,越华路10个;另外,越秀区的清代书坊、书铺有56个。在不到几平方公里的古城区,有如此密集的书院,实属罕见。
曹磊认为,目前越秀古书院大致有三类:很少一部分保存较好,得到修复并活化利用(如庐江书院、万木草堂);不少已非常破旧,甚至只有少许痕迹;而大多数则已湮没,极少为人知晓,包括越华书院。“越华路76号(连续有9间)应是越华书院的主体,但这样著名的书院,却没有留下任何遗迹。”
曹磊提出了打造越秀古书院文化体系的建议:除了可以建“越秀古书院博物馆”外,对已经湮没或即将湮没的景点,不妨设一块牌子,以图文的方式记录书院的历史。“如有条件做成一面墙,有雕塑更好。”
征集令
让阳光照进老房子 寻找身边的古书院
阳光社区与古粤秀色本土教育网站联合举办“寻找身边的古书院”征文比赛,详情可进入以上网址查询,欢迎中小学生和广大街坊积极参与。
投稿邮箱:ygsqxkb@126.com
报名电话:85180844 13902246423
新浪微博@新快报阳光社区
文献资料来源:2011-11-01   新快报 AII06
作者:邓毅富
索取号:K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