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本报读者俱乐部邀请了100位读者,在越秀区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走进老城腹地,寻访先贤的足迹,感怀幸福生活。虽然只是行色匆匆,但却共同完成了一幅广州的“红色拼图”,为我们留下了一抹“红色”的印记。
东濠涌找寻“东方威尼斯”的旧日记忆
广州曾经被外国人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这个比喻跟广州城的现状的确有点距离,但当我们走进“东濠涌博物馆”仔细端详了旧广州城之后,便立刻明白了外国人的赞誉是由衷的。
100位读者中,绝大多数为广州人,或是久居广州的“新客家人”,但对东濠涌来说仍然陌生。当参观之后,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以前居住在东濠涌附近的居民。历史上的东濠涌是珠江的一条支流,涌宽水深,可以通小船,更有“六脉通渠”的水城景象;但到了近代,由于白云山森林破坏,水源逐渐干枯。自去年,部分恢复了“昔日”模样,让我们得以寻回些许的水城回忆。博物馆方面还介绍,东濠涌还有二期工程,届时游客将更能尽兴地分享到“东方威尼斯”城的浪漫。读者们表示,以后有时间要沿着东濠涌的绿道,一直步行到珠江边。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走进碧血黄花的感恩里
从先烈东路正门步入,抬头是一座三拱仿凯旋门式的建筑,大门口的石狮子很有些年岁了,母狮子脚下还有一只玩耍中的小狮子,这种狮子造型很是罕见。径直进入大门,一路往前,一路听着导游讲解,不禁对眼前的幸福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恩之情。
当走到潘达微先生的墓前阅读其生平时,我们不禁更为肃然起敬:他曾在广州花地黄大仙祠创办孤儿教养院并出任院长;大革命时期,他还曾一度出任广州市公益局长;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香港分厂厂长时,他将烟草公司每年赚得的利润,提成用于社会福利救济事业。
在黄花岗公园里走着,我们发现,公园里的流浪猫丝毫没有流浪的“落魄”,旁边一位爷爷说,这些猫都有人“养”的,很多来公园的人每天都会给它们送吃的来。或许这就是广州原生态的生活,不焦虑不焦躁,在感恩中过着简单的幸福生活。
花絮
伍重新奶奶用手写稿报名
这次“追寻红色足迹,越秀红色定向之旅”活动,招募的读者一共有100个免费名额,但工作人员几乎对每一位报名的读者都印象深刻,因为他们报名时都有“故事”。伍重新奶奶今年60多岁了,她打电话报名时很诚恳地告诉工作人员,“自己不懂上网,也不懂摄影,但希望能报名参加这次越秀红色之旅。”记者了解到,参观后的第二天,伍奶奶就让儿子将自己手写的“旅游笔记”打出来,发到指定的邮箱中。这种认真的精神很赞。
外国人志愿者爱看东濠涌
“东濠涌”一带的水城生活,自古以来被外国人赞誉有加,现在也吸引了外国友人的眼光。这一天,两位居住在广州华乐街的外国志愿者不约而同地来到博物馆。Trevor,澳大利亚人,设计师,在广州生活10年时间,还是华乐街外国人志愿者队伍的“大哥大”;Lindsay,澳大利亚商人,在华乐地区经营咖啡店,也是一名志愿者。他们表示,对广州的历史非常感兴趣。参观东濠涌,不仅带给了他们视觉的刺激,更加深了他们对老广州和广府文化的理解。
东濠涌找寻“东方威尼斯”的旧日记忆
广州曾经被外国人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这个比喻跟广州城的现状的确有点距离,但当我们走进“东濠涌博物馆”仔细端详了旧广州城之后,便立刻明白了外国人的赞誉是由衷的。
100位读者中,绝大多数为广州人,或是久居广州的“新客家人”,但对东濠涌来说仍然陌生。当参观之后,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以前居住在东濠涌附近的居民。历史上的东濠涌是珠江的一条支流,涌宽水深,可以通小船,更有“六脉通渠”的水城景象;但到了近代,由于白云山森林破坏,水源逐渐干枯。自去年,部分恢复了“昔日”模样,让我们得以寻回些许的水城回忆。博物馆方面还介绍,东濠涌还有二期工程,届时游客将更能尽兴地分享到“东方威尼斯”城的浪漫。读者们表示,以后有时间要沿着东濠涌的绿道,一直步行到珠江边。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走进碧血黄花的感恩里
从先烈东路正门步入,抬头是一座三拱仿凯旋门式的建筑,大门口的石狮子很有些年岁了,母狮子脚下还有一只玩耍中的小狮子,这种狮子造型很是罕见。径直进入大门,一路往前,一路听着导游讲解,不禁对眼前的幸福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恩之情。
当走到潘达微先生的墓前阅读其生平时,我们不禁更为肃然起敬:他曾在广州花地黄大仙祠创办孤儿教养院并出任院长;大革命时期,他还曾一度出任广州市公益局长;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香港分厂厂长时,他将烟草公司每年赚得的利润,提成用于社会福利救济事业。
在黄花岗公园里走着,我们发现,公园里的流浪猫丝毫没有流浪的“落魄”,旁边一位爷爷说,这些猫都有人“养”的,很多来公园的人每天都会给它们送吃的来。或许这就是广州原生态的生活,不焦虑不焦躁,在感恩中过着简单的幸福生活。
花絮
伍重新奶奶用手写稿报名
这次“追寻红色足迹,越秀红色定向之旅”活动,招募的读者一共有100个免费名额,但工作人员几乎对每一位报名的读者都印象深刻,因为他们报名时都有“故事”。伍重新奶奶今年60多岁了,她打电话报名时很诚恳地告诉工作人员,“自己不懂上网,也不懂摄影,但希望能报名参加这次越秀红色之旅。”记者了解到,参观后的第二天,伍奶奶就让儿子将自己手写的“旅游笔记”打出来,发到指定的邮箱中。这种认真的精神很赞。
外国人志愿者爱看东濠涌
“东濠涌”一带的水城生活,自古以来被外国人赞誉有加,现在也吸引了外国友人的眼光。这一天,两位居住在广州华乐街的外国志愿者不约而同地来到博物馆。Trevor,澳大利亚人,设计师,在广州生活10年时间,还是华乐街外国人志愿者队伍的“大哥大”;Lindsay,澳大利亚商人,在华乐地区经营咖啡店,也是一名志愿者。他们表示,对广州的历史非常感兴趣。参观东濠涌,不仅带给了他们视觉的刺激,更加深了他们对老广州和广府文化的理解。
文献资料来源:2011-11-14   南方都市报-BII22
作者:肖阳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