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到越秀区图书馆,阅书之际发现有志愿者,整理书架搬运资料实是勤快,虽偶有噪音,但对馆内宁致雅趣并无大碍,小心翼翼的热闹反增几分温馨。目测一下,似是中学生,与前阵子随处可见的大学生亚运志愿者相比,朝气外露更难掩盖。周末两天的工作确实给图书管理员减轻了不少工作负担。
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年轻志愿者,大多为学校组织学生干部进行,奖励方法多为事后给予校内表扬或者挥一挥小手不带走一点回报,而大规模动员的公益活动实在不多,很多学生课余时间想到自己喜欢的方便的公益地点当志愿者就变得不容易。上班族也会因为怠于各种义工组织的登记、组织制度而却步。
其实志愿服务大可发展为像无偿献血一样方便。我想,能不能在广州这片土地上,让每个人都有一本无偿献血证,还有一本公益服务证呢?每个涉及公益的单位,如图书馆、孤儿院、火车站、老年服务中心、流浪动物之家等地方,公示每天开放公众参与的公益工作、需要人数等必要信息,然后让市民持证参与,志愿工作完成后由该公益单位为志愿者盖章证明服务时长。无偿献血证是无偿献血者和家人用血时免费用血互助保证金和用血后报销血液成本费的凭证之一,公益服务登记证也可以借鉴,根据公民的社会服务积分,考虑给予各等级表彰,或者作为外来工落户、保障性住房轮候、公益礼包发放等的参考依据。如果智能身份证能作为登记载体就更方便了。
当然这仍是一个美好的想象,但我始终认为,公益活动关键在于日常化生活化,多一点机会,少一点限制,最后给予适当的鼓励,一个简单的肯定,让市民的幸福感受笑出来。
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年轻志愿者,大多为学校组织学生干部进行,奖励方法多为事后给予校内表扬或者挥一挥小手不带走一点回报,而大规模动员的公益活动实在不多,很多学生课余时间想到自己喜欢的方便的公益地点当志愿者就变得不容易。上班族也会因为怠于各种义工组织的登记、组织制度而却步。
其实志愿服务大可发展为像无偿献血一样方便。我想,能不能在广州这片土地上,让每个人都有一本无偿献血证,还有一本公益服务证呢?每个涉及公益的单位,如图书馆、孤儿院、火车站、老年服务中心、流浪动物之家等地方,公示每天开放公众参与的公益工作、需要人数等必要信息,然后让市民持证参与,志愿工作完成后由该公益单位为志愿者盖章证明服务时长。无偿献血证是无偿献血者和家人用血时免费用血互助保证金和用血后报销血液成本费的凭证之一,公益服务登记证也可以借鉴,根据公民的社会服务积分,考虑给予各等级表彰,或者作为外来工落户、保障性住房轮候、公益礼包发放等的参考依据。如果智能身份证能作为登记载体就更方便了。
当然这仍是一个美好的想象,但我始终认为,公益活动关键在于日常化生活化,多一点机会,少一点限制,最后给予适当的鼓励,一个简单的肯定,让市民的幸福感受笑出来。
文献资料来源:2011-01-18   南方都市报-AII02
作者:多巴胺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