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演钦、通讯员曹晓亮报道:备受社会关注的万木草堂终于修缮完毕并对公众开放!昨天,“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暨万木草堂全面维修及陈列馆开幕仪式”在万木草堂旧址举行。
昨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广州文博界也迎来了一桩喜事:经过全面修缮并成立了 “陈列馆”的万木草堂———中国近代维新变法宣传“大本营”,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对市民开放。
旧址4年来修缮3次
万木草堂设在邱氏书室,位于目前中山四路文兴街,该建筑建于1804年,是一座三间三进的硬山顶祠堂式建筑,并有一后楼。1983年8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广州市政府投入30多万元首先搬迁了设在万木草堂内的两家小型工厂,广州市城市复建公司投入400多万元迁出了居住在万木草堂旧址内的40多户居民。2006年,广州市城市复建公司结合中山四路复建工程,根据“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又投入230多万元对万木草堂旧址建筑进行了全面的修缮,旧址主体建筑基本恢复原貌。今年,广州市文化局又以戊戌变法110周年为契机,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成立“万木草堂陈列馆”。
缺乏史料无法“复原”
据介绍,万木草堂陈列馆主要陈列内容有:场景模拟、《康有为与万木草堂》主题陈列、《“康梁”逸史》辅助陈列。
由于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按照陈列复原的原则来进行复原布展的条件并不具备,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经与有关专家讨论后,将陈列主体定位为“场景模拟”。
根据这个定位,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根据康有为著《自编年谱》,梁启超著《南海康先生传》、《南海先生七十寿言》,梁启勋《“万木草堂”回忆》,张伯桢《万木草堂始末记》、《康南海先生传》,卢湘父《万木草堂忆旧》等有关史料,对万木草堂最具特色的场景进行筛选后,模拟设置了讲堂、书藏、礼乐器室、康有为休憩室、弟子宿舍等几个重要场景。
文献资料来源:2008-06-15   羊城晚报 金羊网-A5
作者:张演钦 曹晓亮
索取号:K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