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南国春来早,云山珠水木棉盛,又到一年满城红的季节。
今年3月,广州连续第三年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引导群众“赏英雄花、游英雄城、传英雄志、弘英雄气”,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为全运盛会凝聚全城热情。
为全面生动展现系列活动特色和亮点,传播具有广州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让英雄花永葆生机,让英雄气润泽人心,现推出“英雄花开英雄城”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策划:龚晶
统筹:冯艳丹 周甫琦
木棉红似火,英雄浩气荡。2025年3月,“英雄花开英雄城”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如约而至。
今年是“英雄花开英雄城”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的第三年,广州紧紧围绕“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的中心工作,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全社会参与的大平台。核心场馆增至30个,整个3月开展各类红色文化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2万余场次,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以英雄精神赋能城市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奋进伟力,为全运盛会凝聚全城热情、昂扬活力。
花与城相映,根与魂相承。作为广州英雄气质的象征,木棉树雄姿英发,木棉花开似火,点染出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鲜亮底色,也成为城市精神的象征标志。
花开三度,英雄不息。这场以红色基因赋能城市精神的文化行动,以“英雄花”为媒,以“英雄城”为核,持续升级内涵、拓展外延,既是红色文化从“唤醒”到“焕新”的不断蝶变,也是城市精神从“聚合”到“化合”的迭代升华,更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持续实践。
“英雄花开英雄城”,正从广州最为闪亮的红色文化品牌,走向全国传扬红色文化的创新标杆。
南方日报记者 周甫琦
从花开到盛放
今年三月少雨水、多阳光,广州的木棉花开得格外鲜艳。大街小巷,满树红花高擎入天。木棉独秀于林,犹如一朵朵红云飘浮于云山珠水间,描绘出广州最美的春天。
春光融融的羊城里,“英雄花开英雄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已然成为市民群众的一种新潮,让木棉的英雄意象与城市的红色根脉进一步深度融合。
——在一个个舞台上,多元化艺术语言活化了红色记忆,也诠释了英雄史诗。
伟大先驱的形象升华。大型原创音乐剧《青年孙中山》在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当天推出,将叙事、歌唱、舞蹈完美融合,塑造出有血有肉、感人至深的青年孙中山先生形象,再现这位民主革命先行者上下求索的峥嵘岁月。
跨越时空的父子“对话”。原创话剧《陈复》反复打磨提升,3月两度隆重公演,10场演出场场爆满。以父子情、家国情、青春志展现革命烈士陈复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师”的家国大义引发强烈共鸣。
光辉岁月的沉浸演绎。原创话剧《向南,向北》通过香港达德学院青年的信念碰撞,演绎战火中粤港澳学子投身新中国建设的成长轨迹,感受爱国青年学子的赤子之心,增强大湾区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
——在一次次深拓中,多维度展现形式挖掘出红色底蕴,也丰富了英雄内涵。
英雄的事迹生动重现。深度挖掘1966年大岭山林场失火中英勇牺牲的三位烈士英雄事迹,在广州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推出《烈焰青春志》纪念雕塑,演绎《大岭山上的英雄花》情景短剧,以绽放的英雄花纪念英雄烈士。
精品的文艺全景呈现。广州人民艺术中心推出“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陈列展,以千余件展品全景式呈现1840年至今广州文艺发展历程,通过岭南文艺精品致敬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为时代立言的初心。农讲所纪念馆首次公开展示农讲所馆藏的香港爱国院校文物,通过文物活化讲述中国共产党团结港澳同胞的统战故事。
先烈的故事公开再现。2025年是省港大罢工100周年与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倾情演绎经典剧目《三家巷》节选《觉醒青春》,以艺术张力生动再现了大革命时期工人兄弟用青春热血书写“天下工人一家亲”的壮丽诗篇。
——在一场场创意里,科技化表现语言为红色文化赋能,也拓展了英雄外延。
有数字活化。广州艺博院选取院藏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等广东籍名家创作的红色作品进行数字化创作,将数字化氛围与红色精神相融合,展现伟大革命精神经久不衰的魅力。
有AI加持。举办“英雄花开英雄城”AI绘画创作大赛,将历史场景动态还原、英雄故事再现;推出《又见英雄》AI视频,再现三对革命情侣的珍贵合照,让英雄精神在创新的表达中“活”起来、“火”起来。
有网络承载。推出“花城红图”小程序,融合实景航拍、全景漫游、红色地图、红色游径等功能,一键开启红色广州之旅,实现多维度、沉浸式的游览体验,与鲜活的历史时空“零距离”接触。
木棉树下,代际对话从未停歇。历史不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流淌在新时代城市里的精神基因。传承也不是复刻过往的灰烬,而是让火种在每一次创新中传递、嬗变、新生。
木棉火种,点燃记忆深处烽烟。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从花开到盛放,让红色精神在现代体验中焕发新的感召力,永远鲜活,永远炽热。
从化物到化城
春日里,从越秀山漫步至白云山,既能相逢青山绿水,又能遇见诗词古道,感受岭南红棉的文化魅力与体育竞技的昂扬热情。
场馆内,从红色史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能追思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又能体验非遗历史的跨界融合,让文化互动更具趣味性。
夜空中,从一江两岸到猎德大桥,既能领略国际都市的时尚魅力,又能一览地标建筑的光影舞动,以木棉之红装点城市公共空间。
木棉花和岭南渊源深厚,灿烂的木棉自古就受到当地人的钟爱。春意大好的广州城里,木棉花的古韵延绵至今,焕发新意。
如今,“英雄花”这一符号所寄寓的载体越来越多、呈现形式愈加鲜活、内涵不断丰富,传承历史、融入当代,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名片打造、城市对外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让“红色+”从发生“物理反应”到产生“化学反应”,增强红色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
以花为媒赓续文脉,艺术赋能塑造城市品格。木棉怒绽,红若燎原之火,恰似英雄热血奔涌,引来无数名家大拿以诗词为笔、光影为墨、非遗为砚勾勒红棉独特的岭南风骨,从中品读广州千年文脉,感受红棉所象征的革命精神与城市品格。
从地铁公交到商业广场,从城市社区到公园乡野,系列活动通过挖掘、创作、展示与红棉相关的文艺作品,推动城市生态与红色人文对话交织,将英雄花的伟岸风姿融入城市公共空间,渗入群众文化生活,让诗情成为表达方式,画意成为城市名片,以艺术礼赞英雄花、致敬英雄城,共同书写“红色岭南”的独特篇章。
艺术之外,更有文旅。“英雄花开英雄城”的红色IP激活城市向心力。在这片富饶的精神沃土上,生长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参天巨木,红色文化也从“精神符号”锻造为驱动城市文化产业向新向上的内核动力。
无论是红色游、赏花旅,还是红棉文创、非遗时尚,抑或是木棉客房、红棉宴,系列活动以“红棉之旅”串联十大精品线路,推出Citywalk打卡、文创市集等沉浸式体验;孵化600余款“红棉文创”产品,联动非遗与时尚设计,打造消费新场景。通过跨界合作与IP赋能,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价值转化,为城市经济增添强劲文化引擎。
这朵木棉,突破了城墙的壁垒,从来不只在城内开花。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故事,市花不仅展现着城市的自然风光,更体现城市的人文内涵。木棉与百花共赋诗,广州与各地同筑梦。英雄城的胸襟,以文化共情打破地域结界,让红色认同在共鸣中升华。
当城市市花“同框合影”,当线上线下同步联动,当红棉遇上全运,系列活动以花为媒,强化城际联动,精心策划“一朵花一座城”城市品牌宣传活动,让近三十座城市的市花在小蛮腰上轮番绽放;紧密结合十五运会宣传推广,将英雄精神融入赛事宣传,实现“英雄花开”与“全运绽放”主题共振,向世界传递开放包容的广州气质。
木棉花盛开时,花朵火红热烈,不褪色、不萎靡,花期一过决然落土,不容半点凋零。从化物到化城,这朵“英雄花”却永葆花期,不断铺满全城、蔓延开来,汇聚成当代广州“永不落幕”的红色盛宴。
从看见到行动
百余年后,《新青年》“复活”了。3月25日,距离越秀区昌兴街26、28号新青年社旧址约50米的新青年创享社正式开放,以新青年社旧址历史为主题,打造集红色展览、文化体验、创意书咖于一体的新青年创享文化空间。
在这里,打破传统静态观展的模式,导赏员扮演“时空引路人”的角色,在观众身边将《新青年》的故事娓娓道来,动态特色表演与非遗体验穿插其中,巧妙串联起空间展览参观路线。新一代青年在这里真实体会到新青年的英姿风采和革命历史,情不自禁地被他们所折服,更坚定了争做当代新青年的信念。
道不完的红色文化,说不尽的英雄故事。一段段红色故事、一幕幕革命场景、一处处红色印迹激荡着奋进的强音,让党员干部、市民群众、青年学生等千行百业的人们在知行合一中真正做到信仰入脑入心入行,也照亮了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未来征程。
他们是立足本职岗位的奋斗者。从硝烟战场到技术攻坚,从守护平安到服务群众,每一份奉献和创造都在铸就城市筋骨,让英雄品格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回顾革命前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洒热血的激情岁月后,作为人民警察更感责任深重,更要传承红色基因,把忠诚刻在心上,练就过硬本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州奉献力量。”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法医检验科科长赵建表示。
他们是长在木棉树下的青少年。以研学路线串联红色地标,以主题辩论、情景短剧激发青少年共鸣,以志愿服务、百姓宣讲讲好新时代奋进故事,让英雄精神实现青春接力。“当我站上这块土地的时候,内心就非常的热血澎湃,在这场行走思政课中,不仅让我有对历史传承的感悟,更有对现在奋斗的决心,激励我去做一个真正的爱国的先进青年。”在黄埔军校纪念馆参加完“行走的思政课”后,来自港科大(广州)2024级的大一学生江浩源说。
他们是志愿主动参与行动的平凡人。各核心场馆依托各自优势,整合共建单位资源,开展舞台展演、主题宣讲、专题研学、互动市集、志愿服务等活动800余场次,1.6万人次参演参与。“我将带领志愿服务队,发挥军人不畏困难、冲锋在前的使命担当,继续在社区植树护绿、环境提升等基层治理服务中发光发热,助力营造干净整洁社区环境,迎接十五运会的到来。”随着新彩广州全民志愿行动的开展,退伍老兵沈建良坚定道出了目标。
红色传承不是少数人的独奏,而是全民的合唱;英雄精神不是高悬的明月,而是脚下的星光。红棉研习、“镇海楼杯”主题辩论赛、青少年短剧大赛、国防教育嘉年华……这个三月,广州以30个核心场馆为主要阵地,以大篷车流动舞台,带动各区各单位、社会各界、不同领域广泛深入开展12个板块主题活动,讲好“英雄花开英雄城”的故事,带领大家沉浸式体验广州独有的革命精神与深厚的红色文化,让红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英雄精神融入社会肌理。
花开三度,我们清晰看见:最动人的传承,是让精神扎根市井烟火;最持久的生命力,永远生长于群众的自觉行动之中。
英雄花的火红,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时代的脉搏;英雄城的正气,是千年的底蕴,更是未来的底气。
今年3月,广州连续第三年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引导群众“赏英雄花、游英雄城、传英雄志、弘英雄气”,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为全运盛会凝聚全城热情。
为全面生动展现系列活动特色和亮点,传播具有广州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让英雄花永葆生机,让英雄气润泽人心,现推出“英雄花开英雄城”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策划:龚晶
统筹:冯艳丹 周甫琦
木棉红似火,英雄浩气荡。2025年3月,“英雄花开英雄城”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如约而至。
今年是“英雄花开英雄城”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的第三年,广州紧紧围绕“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的中心工作,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全社会参与的大平台。核心场馆增至30个,整个3月开展各类红色文化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2万余场次,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以英雄精神赋能城市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奋进伟力,为全运盛会凝聚全城热情、昂扬活力。
花与城相映,根与魂相承。作为广州英雄气质的象征,木棉树雄姿英发,木棉花开似火,点染出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鲜亮底色,也成为城市精神的象征标志。
花开三度,英雄不息。这场以红色基因赋能城市精神的文化行动,以“英雄花”为媒,以“英雄城”为核,持续升级内涵、拓展外延,既是红色文化从“唤醒”到“焕新”的不断蝶变,也是城市精神从“聚合”到“化合”的迭代升华,更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持续实践。
“英雄花开英雄城”,正从广州最为闪亮的红色文化品牌,走向全国传扬红色文化的创新标杆。
南方日报记者 周甫琦
从花开到盛放
今年三月少雨水、多阳光,广州的木棉花开得格外鲜艳。大街小巷,满树红花高擎入天。木棉独秀于林,犹如一朵朵红云飘浮于云山珠水间,描绘出广州最美的春天。
春光融融的羊城里,“英雄花开英雄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已然成为市民群众的一种新潮,让木棉的英雄意象与城市的红色根脉进一步深度融合。
——在一个个舞台上,多元化艺术语言活化了红色记忆,也诠释了英雄史诗。
伟大先驱的形象升华。大型原创音乐剧《青年孙中山》在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当天推出,将叙事、歌唱、舞蹈完美融合,塑造出有血有肉、感人至深的青年孙中山先生形象,再现这位民主革命先行者上下求索的峥嵘岁月。
跨越时空的父子“对话”。原创话剧《陈复》反复打磨提升,3月两度隆重公演,10场演出场场爆满。以父子情、家国情、青春志展现革命烈士陈复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师”的家国大义引发强烈共鸣。
光辉岁月的沉浸演绎。原创话剧《向南,向北》通过香港达德学院青年的信念碰撞,演绎战火中粤港澳学子投身新中国建设的成长轨迹,感受爱国青年学子的赤子之心,增强大湾区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
——在一次次深拓中,多维度展现形式挖掘出红色底蕴,也丰富了英雄内涵。
英雄的事迹生动重现。深度挖掘1966年大岭山林场失火中英勇牺牲的三位烈士英雄事迹,在广州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推出《烈焰青春志》纪念雕塑,演绎《大岭山上的英雄花》情景短剧,以绽放的英雄花纪念英雄烈士。
精品的文艺全景呈现。广州人民艺术中心推出“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陈列展,以千余件展品全景式呈现1840年至今广州文艺发展历程,通过岭南文艺精品致敬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为时代立言的初心。农讲所纪念馆首次公开展示农讲所馆藏的香港爱国院校文物,通过文物活化讲述中国共产党团结港澳同胞的统战故事。
先烈的故事公开再现。2025年是省港大罢工100周年与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倾情演绎经典剧目《三家巷》节选《觉醒青春》,以艺术张力生动再现了大革命时期工人兄弟用青春热血书写“天下工人一家亲”的壮丽诗篇。
——在一场场创意里,科技化表现语言为红色文化赋能,也拓展了英雄外延。
有数字活化。广州艺博院选取院藏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等广东籍名家创作的红色作品进行数字化创作,将数字化氛围与红色精神相融合,展现伟大革命精神经久不衰的魅力。
有AI加持。举办“英雄花开英雄城”AI绘画创作大赛,将历史场景动态还原、英雄故事再现;推出《又见英雄》AI视频,再现三对革命情侣的珍贵合照,让英雄精神在创新的表达中“活”起来、“火”起来。
有网络承载。推出“花城红图”小程序,融合实景航拍、全景漫游、红色地图、红色游径等功能,一键开启红色广州之旅,实现多维度、沉浸式的游览体验,与鲜活的历史时空“零距离”接触。
木棉树下,代际对话从未停歇。历史不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流淌在新时代城市里的精神基因。传承也不是复刻过往的灰烬,而是让火种在每一次创新中传递、嬗变、新生。
木棉火种,点燃记忆深处烽烟。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从花开到盛放,让红色精神在现代体验中焕发新的感召力,永远鲜活,永远炽热。
从化物到化城
春日里,从越秀山漫步至白云山,既能相逢青山绿水,又能遇见诗词古道,感受岭南红棉的文化魅力与体育竞技的昂扬热情。
场馆内,从红色史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能追思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又能体验非遗历史的跨界融合,让文化互动更具趣味性。
夜空中,从一江两岸到猎德大桥,既能领略国际都市的时尚魅力,又能一览地标建筑的光影舞动,以木棉之红装点城市公共空间。
木棉花和岭南渊源深厚,灿烂的木棉自古就受到当地人的钟爱。春意大好的广州城里,木棉花的古韵延绵至今,焕发新意。
如今,“英雄花”这一符号所寄寓的载体越来越多、呈现形式愈加鲜活、内涵不断丰富,传承历史、融入当代,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名片打造、城市对外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让“红色+”从发生“物理反应”到产生“化学反应”,增强红色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
以花为媒赓续文脉,艺术赋能塑造城市品格。木棉怒绽,红若燎原之火,恰似英雄热血奔涌,引来无数名家大拿以诗词为笔、光影为墨、非遗为砚勾勒红棉独特的岭南风骨,从中品读广州千年文脉,感受红棉所象征的革命精神与城市品格。
从地铁公交到商业广场,从城市社区到公园乡野,系列活动通过挖掘、创作、展示与红棉相关的文艺作品,推动城市生态与红色人文对话交织,将英雄花的伟岸风姿融入城市公共空间,渗入群众文化生活,让诗情成为表达方式,画意成为城市名片,以艺术礼赞英雄花、致敬英雄城,共同书写“红色岭南”的独特篇章。
艺术之外,更有文旅。“英雄花开英雄城”的红色IP激活城市向心力。在这片富饶的精神沃土上,生长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参天巨木,红色文化也从“精神符号”锻造为驱动城市文化产业向新向上的内核动力。
无论是红色游、赏花旅,还是红棉文创、非遗时尚,抑或是木棉客房、红棉宴,系列活动以“红棉之旅”串联十大精品线路,推出Citywalk打卡、文创市集等沉浸式体验;孵化600余款“红棉文创”产品,联动非遗与时尚设计,打造消费新场景。通过跨界合作与IP赋能,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价值转化,为城市经济增添强劲文化引擎。
这朵木棉,突破了城墙的壁垒,从来不只在城内开花。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故事,市花不仅展现着城市的自然风光,更体现城市的人文内涵。木棉与百花共赋诗,广州与各地同筑梦。英雄城的胸襟,以文化共情打破地域结界,让红色认同在共鸣中升华。
当城市市花“同框合影”,当线上线下同步联动,当红棉遇上全运,系列活动以花为媒,强化城际联动,精心策划“一朵花一座城”城市品牌宣传活动,让近三十座城市的市花在小蛮腰上轮番绽放;紧密结合十五运会宣传推广,将英雄精神融入赛事宣传,实现“英雄花开”与“全运绽放”主题共振,向世界传递开放包容的广州气质。
木棉花盛开时,花朵火红热烈,不褪色、不萎靡,花期一过决然落土,不容半点凋零。从化物到化城,这朵“英雄花”却永葆花期,不断铺满全城、蔓延开来,汇聚成当代广州“永不落幕”的红色盛宴。
从看见到行动
百余年后,《新青年》“复活”了。3月25日,距离越秀区昌兴街26、28号新青年社旧址约50米的新青年创享社正式开放,以新青年社旧址历史为主题,打造集红色展览、文化体验、创意书咖于一体的新青年创享文化空间。
在这里,打破传统静态观展的模式,导赏员扮演“时空引路人”的角色,在观众身边将《新青年》的故事娓娓道来,动态特色表演与非遗体验穿插其中,巧妙串联起空间展览参观路线。新一代青年在这里真实体会到新青年的英姿风采和革命历史,情不自禁地被他们所折服,更坚定了争做当代新青年的信念。
道不完的红色文化,说不尽的英雄故事。一段段红色故事、一幕幕革命场景、一处处红色印迹激荡着奋进的强音,让党员干部、市民群众、青年学生等千行百业的人们在知行合一中真正做到信仰入脑入心入行,也照亮了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未来征程。
他们是立足本职岗位的奋斗者。从硝烟战场到技术攻坚,从守护平安到服务群众,每一份奉献和创造都在铸就城市筋骨,让英雄品格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回顾革命前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洒热血的激情岁月后,作为人民警察更感责任深重,更要传承红色基因,把忠诚刻在心上,练就过硬本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州奉献力量。”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法医检验科科长赵建表示。
他们是长在木棉树下的青少年。以研学路线串联红色地标,以主题辩论、情景短剧激发青少年共鸣,以志愿服务、百姓宣讲讲好新时代奋进故事,让英雄精神实现青春接力。“当我站上这块土地的时候,内心就非常的热血澎湃,在这场行走思政课中,不仅让我有对历史传承的感悟,更有对现在奋斗的决心,激励我去做一个真正的爱国的先进青年。”在黄埔军校纪念馆参加完“行走的思政课”后,来自港科大(广州)2024级的大一学生江浩源说。
他们是志愿主动参与行动的平凡人。各核心场馆依托各自优势,整合共建单位资源,开展舞台展演、主题宣讲、专题研学、互动市集、志愿服务等活动800余场次,1.6万人次参演参与。“我将带领志愿服务队,发挥军人不畏困难、冲锋在前的使命担当,继续在社区植树护绿、环境提升等基层治理服务中发光发热,助力营造干净整洁社区环境,迎接十五运会的到来。”随着新彩广州全民志愿行动的开展,退伍老兵沈建良坚定道出了目标。
红色传承不是少数人的独奏,而是全民的合唱;英雄精神不是高悬的明月,而是脚下的星光。红棉研习、“镇海楼杯”主题辩论赛、青少年短剧大赛、国防教育嘉年华……这个三月,广州以30个核心场馆为主要阵地,以大篷车流动舞台,带动各区各单位、社会各界、不同领域广泛深入开展12个板块主题活动,讲好“英雄花开英雄城”的故事,带领大家沉浸式体验广州独有的革命精神与深厚的红色文化,让红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英雄精神融入社会肌理。
花开三度,我们清晰看见:最动人的传承,是让精神扎根市井烟火;最持久的生命力,永远生长于群众的自觉行动之中。
英雄花的火红,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时代的脉搏;英雄城的正气,是千年的底蕴,更是未来的底气。
文献资料来源:2025-04-02   南方日报-AII01
作者:龚晶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