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山到了,先带游客参观五羊石雕)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登的小岗,叫做木壳岗,岗上有一座建于1959年遐迩闻名的五羊石雕。
关于“五羊”的传说,前面已作了介绍。“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是古代广州人民向往美好生活而衍生出来的神话祥瑞故事。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对古代的劳苦大众来说,还有什么比“永无饥荒”更好的呢?同时,五位仙人送给广州人民的优良稻谷,有了它,广州人民就可获得大丰收,广州也就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
这一古老的传说一直流传下来,1959年,广州市政府决定在越秀山建一座五羊雕像。这座五羊石雕,由著名雕塑家尹积昌、陈本宗、孔丘传三人共同创作。石雕连基座高11米,共用了130余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约53立方米,仅主羊头部的一块石料,就重达2000多公斤。五只羊大小不一,主羊羊头高高竖立,口衔穗,回眸微笑,探视人间。其余四只羊,环绕其身,或耍戏,或吃草,还有羊羔在吸吮母羊的乳汁。姿态各异,造型优美,情趣横溢。据说当年雕像竣工时,曾有一些议论,有人提出既是五仙骑的羊,怎会还有在吸奶的乳羊呢?其实仙人五羊都是想象出来的神话,既是仙羊,无论大小,自有仙风仙骨。雕塑家尹积昌等发挥其超群的想象力,匠心独具。经过40年的时间检验,五羊石雕被誉为广州城徽,为越秀山增色不少,五羊的传说也因此更在广州民间广为流传。许多游客到此流连忘返,纷纷摄影留念。
(从五羊石雕小山下来,坐车前往镇海楼)
各位朋友,请大家向车窗右边往外看,看到什么?啊,看到一堵古城墙。对!这位朋友眼力真好,这里有一堵高大的古墙,这就是广州仅存的一段明代古城墙。
广州筑城的历史,起源很早,比较真实可靠的是秦统一岭南后,首任南海尉任嚣始筑的番禺城。后来,赵佗建南越国,独霸岭南,又将番禺城扩展为都城。以后历代均有修建古城。
越秀山古城墙始建于明代,它和镇海楼以及五仙观中的岭南第一楼被誉称为“广州明初三大古迹”,又是广州仅存的一段古城墙。这段古城墙分西、中、东三部分,共存1000余米。城墙上的雉堞敌楼等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城垣寂寞地躺在灌木丛中,墙上爬满了藓苔、野藤,古树根盘缠而上,更增添了悠久岁月的痕迹。越秀山古城墙,是广州北门制高点,历来为兵家相争之地。据史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军进攻广州城,敌人用大炮轰城墙,又在洋枪掩护下向广州北城发起进攻。守北城的中国官兵利用古城墙做掩护,奋起反击,土枪炮、弓箭等集中向敌军开火,侵略者狼狈逃窜,在古城墙前遗下一批尸体。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同年4月,桂军将领沈鸿英等在花县发动叛乱,进犯广州,前锋窜至越秀山北。孙中山临危不惧,亲自坐镇五层楼,指挥军队在古城墙布防。孙中山用望远镜瞭望敌军阵地,发现敌军正向城墙进犯,立即命令侍从副官马湘率领卫士将三支轻机枪和两挺重机枪架在城垛上。而守卫在越秀山的士兵,被大元帅孙中山亲临前线不畏危险的精神所感动,个个精神抖擞,在孙中山指挥下,奋发神威。叛军被古城墙飞来的子弹打得落花流水,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争相逃走。孙中山又指挥队伍乘胜追击,连克新市、石井等地,狠狠地打击了叛军的气焰。因此,这段古城墙又是广州近代英雄城市的历史见证。近年来,不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要重修这段古城墙。有关城墙的维修复原规划,正在草拟之中,希望不久的将来,广州古城墙将再现其昔日的雄姿。
各位再往西南看,那里有一处高大雄伟的建筑,那就是孙中山纪念碑,是1929年建造的,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碑身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孙中山纪念碑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第一、第二层四面可凭栏俯瞰。每层有窗可以远眺。碑基上层四面共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石碑的正面以长约七米、宽约四米的巨型花岗石刻着孙中山的《遗嘱》全文: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纪念碑与孙中山纪念堂同处于广州城中轴线上,联成一体,气势雄伟,成为广州近代城市的标志。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登的小岗,叫做木壳岗,岗上有一座建于1959年遐迩闻名的五羊石雕。
关于“五羊”的传说,前面已作了介绍。“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是古代广州人民向往美好生活而衍生出来的神话祥瑞故事。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对古代的劳苦大众来说,还有什么比“永无饥荒”更好的呢?同时,五位仙人送给广州人民的优良稻谷,有了它,广州人民就可获得大丰收,广州也就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
这一古老的传说一直流传下来,1959年,广州市政府决定在越秀山建一座五羊雕像。这座五羊石雕,由著名雕塑家尹积昌、陈本宗、孔丘传三人共同创作。石雕连基座高11米,共用了130余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约53立方米,仅主羊头部的一块石料,就重达2000多公斤。五只羊大小不一,主羊羊头高高竖立,口衔穗,回眸微笑,探视人间。其余四只羊,环绕其身,或耍戏,或吃草,还有羊羔在吸吮母羊的乳汁。姿态各异,造型优美,情趣横溢。据说当年雕像竣工时,曾有一些议论,有人提出既是五仙骑的羊,怎会还有在吸奶的乳羊呢?其实仙人五羊都是想象出来的神话,既是仙羊,无论大小,自有仙风仙骨。雕塑家尹积昌等发挥其超群的想象力,匠心独具。经过40年的时间检验,五羊石雕被誉为广州城徽,为越秀山增色不少,五羊的传说也因此更在广州民间广为流传。许多游客到此流连忘返,纷纷摄影留念。
(从五羊石雕小山下来,坐车前往镇海楼)
各位朋友,请大家向车窗右边往外看,看到什么?啊,看到一堵古城墙。对!这位朋友眼力真好,这里有一堵高大的古墙,这就是广州仅存的一段明代古城墙。
广州筑城的历史,起源很早,比较真实可靠的是秦统一岭南后,首任南海尉任嚣始筑的番禺城。后来,赵佗建南越国,独霸岭南,又将番禺城扩展为都城。以后历代均有修建古城。
越秀山古城墙始建于明代,它和镇海楼以及五仙观中的岭南第一楼被誉称为“广州明初三大古迹”,又是广州仅存的一段古城墙。这段古城墙分西、中、东三部分,共存1000余米。城墙上的雉堞敌楼等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城垣寂寞地躺在灌木丛中,墙上爬满了藓苔、野藤,古树根盘缠而上,更增添了悠久岁月的痕迹。越秀山古城墙,是广州北门制高点,历来为兵家相争之地。据史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军进攻广州城,敌人用大炮轰城墙,又在洋枪掩护下向广州北城发起进攻。守北城的中国官兵利用古城墙做掩护,奋起反击,土枪炮、弓箭等集中向敌军开火,侵略者狼狈逃窜,在古城墙前遗下一批尸体。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同年4月,桂军将领沈鸿英等在花县发动叛乱,进犯广州,前锋窜至越秀山北。孙中山临危不惧,亲自坐镇五层楼,指挥军队在古城墙布防。孙中山用望远镜瞭望敌军阵地,发现敌军正向城墙进犯,立即命令侍从副官马湘率领卫士将三支轻机枪和两挺重机枪架在城垛上。而守卫在越秀山的士兵,被大元帅孙中山亲临前线不畏危险的精神所感动,个个精神抖擞,在孙中山指挥下,奋发神威。叛军被古城墙飞来的子弹打得落花流水,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争相逃走。孙中山又指挥队伍乘胜追击,连克新市、石井等地,狠狠地打击了叛军的气焰。因此,这段古城墙又是广州近代英雄城市的历史见证。近年来,不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要重修这段古城墙。有关城墙的维修复原规划,正在草拟之中,希望不久的将来,广州古城墙将再现其昔日的雄姿。
各位再往西南看,那里有一处高大雄伟的建筑,那就是孙中山纪念碑,是1929年建造的,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碑身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孙中山纪念碑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第一、第二层四面可凭栏俯瞰。每层有窗可以远眺。碑基上层四面共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石碑的正面以长约七米、宽约四米的巨型花岗石刻着孙中山的《遗嘱》全文: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纪念碑与孙中山纪念堂同处于广州城中轴线上,联成一体,气势雄伟,成为广州近代城市的标志。
文献资料来源:2001年   摘自《广州经典一日游导游词》
作者:黎元江主编
索取号:K928.965.1/12
本馆校对:古文红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