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旬“猴哥”要重走师父的路
“俺老孙来也!”

随着音乐节奏响起,年近60岁的六小龄童舞起金箍棒,实力不减当年,经典重现,引得全场欢呼!

南国书香节开幕首日,六小龄童携《重走玄奘路》纪录片及《猴王世家》新书亮相书香节。主题沙龙区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戏迷,一身红装的他喜气亮相,一展猴王风采。

执导纪录片将参加广州纪录片节

活动现场,六小龄童谈起自己与广州的缘分。早在1987年,西游记就到广东拍摄外景,“我对天河体育馆印象很深,在拍摄西游记的时候,我们师徒四人化着妆拉着一匹马绕场一周,观众的掌声好像要把整个屋顶掀起来一样,感受到观众的热情,很感动。”

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六小龄童在广州图书馆演讲,场内外吸引了几千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主要是经济大省,没想到文化氛围这么好。”

他现场透露,今年1 2月,他执导的纪录片《一带一路·重走玄奘路》将参加广州纪录片节。

《一带一路·重走玄奘路》大型纪录片由六小龄童担任纪录片总导演,并且首次在纪录片中出演玄奘大师,扮演玄奘大师的青年、中年、老年时期的形象。该纪录片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温哥华电影节获得“最佳纪录片大奖”,六小龄童老师获电影节“最佳艺术成就奖”“最佳纪录片导演奖”。

演孙悟空,建议先学戏曲表演

当天发布的新书《猴王世家》,由六小龄童和其堂兄小七龄童合著完成。书以“章氏猴戏”为起始,上半部由六小龄童完成,下半部由小七龄童、六小龄童合作完成。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讲述家族四代一百多年的猴戏表演故事。

章氏的猴戏精髓是什?六小龄童介绍,章氏猴戏突出的是绍剧艺术,父亲是绍兴人,更多从孙悟空作为一个石猴这样一个身份出发,去演绎孙悟空的人性和神性。通过六小龄童的演绎可以感受到章氏猴戏的一些特点,外形还是要有猴子的特点。猴子的感觉,但流露的情绪是人的感觉,“通过阅读(这本书)以后可以知道中国西游文化的历史,中国猴戏的历史渊源流长,”他说,孙悟空的表演,96%以上就是来自中国传统戏曲猴戏的艺术。

他表示,“猴戏不姓章,属于中国。”并建议所有演孙悟空的演员要学习戏曲的表演,孙悟空的举止、情绪、喜怒哀乐都是有规范的一个门类。

拍3D电影美猴王形象不变,让西游文化走向国际

明年六十岁的六小龄童依旧很活跃,中美合拍的3D魔幻巨制《敢问路在何方》将于明年跟观众见面,他仍然扮演孙悟空,同时还在坚持写书。

关于孙悟空造型,六小龄童也做过小调查,“问所有男女老少的观众,你们希不希望我跟美国合拍的孙悟空要变形象,让我很吃惊,没有一个观众说要变,就跟电视剧一样,连毛发颜色都不要变。”经典不要随意去改变,他感受到西游记的魅力。

最后,他送给现场观众自己的座右铭:每个人都要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七十二变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你的专长,笑对八十一难,是你处世的方法。

“猴王精神,就是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每个人找到最能发挥你特长的事,只要坚持努力了,传奇都有可能发生,一定要用时间去等待传奇的发生。”

文献资料来源:2018-08-11   南方都市报-A04

作者:李春花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