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佘铄嘉 通讯员 穗环宣) 记者从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日前,东山湖、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湖入选广州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东山湖:重现“东湖春晓”风姿
据悉,越秀区通过考虑东山湖自身特点,先抓治水再治生态,形成“科学分区治理+原位生态修复+深化科普宣教”的创新治理模式,重现羊城新八景“东湖春晓”的清丽风姿。
在东山湖治理过程中,越秀区率先启动东山湖全面清淤工程,划分五大湖区,根据湖区各自特点,明确湖区定位,制定实施针对性治理策略。在生态修复方面,东山湖坚持“外源控制、内源削减、标本兼治”原则,优化补水水力调度,投放微生物菌种,提升水草覆盖率,构建平衡稳定生态系统,改造完成的东山湖公园小微湿地入选广东省首批小微湿地示范点名录。
整治后,东山湖充分发挥自身自然资源和人文要素优势,建设城市湿地主题生态科普宣教点,打造东山湖自然教育的特色品牌,东山湖公园建成第一批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生态科普宣教点,入选全国首批“自然书屋”。
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湖:
实现水环境长制久清
隶属于车陂涌流域上游湖泊水体的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湖是该园水系景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天河区坚持“污涝同治”,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内部排水单元改造工程项目,着力完善园区内污水、雨水两套系统,新改扩建污水管3.93公里、雨水管1.26公里,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入河问题,减少雨天合流污水溢流入湖。同时,通过构建“水下森林”等生态修复技术,增加水生植物种植,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稳定。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资源,推进建设迁地保护示范区5个、专类植物展示园15个、生态科普宣教点40个,构建涵盖植物保护、科研科普功能的植物园体系网,协同推进生态湖水环境保护。
此外,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湖通过开展生态环境调查监测、湖岸植物景观维护、入侵植物监测管理、物种多样性维持和植物净化水质研究,实现水环境长制久清。
东山湖:重现“东湖春晓”风姿
据悉,越秀区通过考虑东山湖自身特点,先抓治水再治生态,形成“科学分区治理+原位生态修复+深化科普宣教”的创新治理模式,重现羊城新八景“东湖春晓”的清丽风姿。
在东山湖治理过程中,越秀区率先启动东山湖全面清淤工程,划分五大湖区,根据湖区各自特点,明确湖区定位,制定实施针对性治理策略。在生态修复方面,东山湖坚持“外源控制、内源削减、标本兼治”原则,优化补水水力调度,投放微生物菌种,提升水草覆盖率,构建平衡稳定生态系统,改造完成的东山湖公园小微湿地入选广东省首批小微湿地示范点名录。
整治后,东山湖充分发挥自身自然资源和人文要素优势,建设城市湿地主题生态科普宣教点,打造东山湖自然教育的特色品牌,东山湖公园建成第一批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生态科普宣教点,入选全国首批“自然书屋”。
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湖:
实现水环境长制久清
隶属于车陂涌流域上游湖泊水体的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湖是该园水系景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天河区坚持“污涝同治”,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内部排水单元改造工程项目,着力完善园区内污水、雨水两套系统,新改扩建污水管3.93公里、雨水管1.26公里,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入河问题,减少雨天合流污水溢流入湖。同时,通过构建“水下森林”等生态修复技术,增加水生植物种植,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稳定。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资源,推进建设迁地保护示范区5个、专类植物展示园15个、生态科普宣教点40个,构建涵盖植物保护、科研科普功能的植物园体系网,协同推进生态湖水环境保护。
此外,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湖通过开展生态环境调查监测、湖岸植物景观维护、入侵植物监测管理、物种多样性维持和植物净化水质研究,实现水环境长制久清。
文献资料来源:2025-03-19   信息时报-A03
作者:佘铄嘉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