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虎与胡好
胡文虎有四个儿子。长子胡蛟是他的堂兄胡曾炽过继给他的,次子胡山是买来的;三子胡好也是买来的;四子胡一虎是他亲生的。在这四个儿子中,他最喜欢的是三子胡好。这和胡好的母亲是胡文虎最得宠的爱人有关,但主要的还是由于胡好很聪明能干,又很规矩听话,少年老成,所以胡文虎对他特别喜爱。

胡好十八岁任社长 出席香港政府会议
胡好十八岁就任香港星岛日报社长。那时星岛日报正在筹备,编辑部、经理部、发行部、广告部、机房、字房、电台……等等,千头万绪,对一个刚出校门的十八岁的人来说,的确是很艰巨的,但他却能有条不紊,应付裕如。特别是距离出版日期只有十多天的时候,突然总编辑樊仲云带了一些编辑去南京任伪教育部长和什么委员了;他能很镇定果 断地立即改聘了一批进步报人来社工作 ,使星岛日报如期出版。十多天后,又出星岛晚报,不久又出星岛晨报(早上四点出版,专供上下班工人阅读) ,星岛周报。一时星岛销数,直线上升,跃居香港首位。
胡文虎是英国的爵士,香港总督有时邀请他去参加香港政府会议和宴会,胡文虎不会讲英语,也不会讲普通话,所以开会时总叫胡好代表出席,胡好讲的英语和普通话都很流利,当时他虽不过十八、九岁,但在港督这些大官面前,他毫无拘束,侃侃而谈。得到与会者的好评 。

组星岛足球队远征 名利双收满载而归
胡好在中学读书时,很喜欢踢足球。星岛报出版后,他就想组织一个星岛足球队,一来可以玩玩球,二来也可以替星岛报做做宣传。他把这意思向他父亲提出,胡文虎不但完全同意 ,而且深为赞许,认为胡好把球队命名为星岛足球队,和他把虎豹别墅的花园命名 为万金油花园是有同样的意义,所以星岛足球队很快就成立了。
足球队成立后 ,胡好就向香港、上海、广州罗致第一流的著名球员 ,不久一支劲旅就组成了。他们名义上是星岛日报的记者 、资料员、广告员......实际上是不来办公的,每周只替星岛队踢一场球。由于实力雄厚,所以星岛队经常获胜,门票收入是很可观的,而星岛队经常在各报大登特登,这种无形的收获,却更加无法估计了。
在港澳和国内无敌手的情况下,胡好雄心勃勃,打算远征全世界。他把这计划向胡文虎请示,并请求先借六十万元做资本。胡文虎最初不赞成,认为会亏本。后来经胡好多次要求,并保证有钱赚,有借有还,结果同意了作为一个报社,竞派出足球队远征世界。这在历史上恐怕还没有过。因此到各地后,备受华侨和当地人士欢迎,有些侨胞还从几百里外乘车来看祖国健儿,认为这些健儿替祖国争了一点面子远征回来,除了旅杂费外,胡好还交给胡文虎一百万元 ,扣去借支的六十万元 ,仍赚四十万元。真是各利双收,满载而归。

关怀尊重知识分子 对官老爷却不客气
郭步陶原是上海新闻报总编辑 、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上海沦陷后,他从上海到了香港。经人介绍给胡文虎 ,胡文虎叫胡好安排。胡好就安排他任星岛晨报总编辑。那时郭步陶已经六十多岁,胡好看见他每天晚上都到十一点多才回去,而且还带着他的夫人陪伴,便对他说:“郭先生,以后可以早些回去,让年轻人多干些,不要紧。如果身体不好就不来也可以。”胡好对一般的老报人和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很关心照顾和尊重。反之,对靠国民党吃饭的官老爷们却不客气。如程沧波原是国民党监察院秘书长 ,是个特任宫,他由重庆到香港后,任星岛日报顾问。实际上,他没有来办公,天天晚上都跳舞到深夜,因此也就常常预支薪水,胡好看见他来,就有点厌烦。有一次,胡好正在打扑克, 他来了,胡好装作没有看见,让他在旁边等了半天,才同他打招呼。事后,胡好对人说,对这种人就是要这样,不然,他是要越滑越厉害的。

在桂林设厂未成 和老牌歌星同居
香港沦陷后,胡好在香港住了一个时期,就辗转到了桂林。他准备在桂林设厂,制造虎标万金油、八卦丹、头痛粉、清快水。这些药品在当时是很吃香的。有些人把万金油当作货币,做买卖时情愿按价折收万金油,不愿收国民党的国币 所以这时在桂林设厂是很适时的。可是后来日军继续进攻,局势日益紧张,天天还要担心日机来轰炸,设厂终于没有建成。
胡好在桂林期间,遇见了一位颇有名气的老牌歌星,那时她已三十余岁,但打扮起来,却和二十开外的人差不多。他们本来在香港时就已相识,因为彼此都已结婚,所以只不过泛泛之交。这回在桂林见面,胡好未带家眷,那位歌星的丈夫也未同行。“他乡遇故知”,于是很快感情就日益好起来,最后竟同居起来。胡好还拿八万元,买了一座洋房送她。这消息很快就传到香港胡文虎耳朵里 ,胡文虎叫人带口信给胡好,把他责备了一番,说什么“人家是有夫之妇,你也是有妇之夫,怎么好乱来啊”,”她比你大十多岁,不成体统啊”等等。胡好听到后,就不敢和她同居了。

小蒋亲自打虎 小虎闻风雨飞
胡文虎对儿子的管教是很严的。胡好任星岛日报社长时,每月只准支薪五百元。事实上,这五百元是不够的。因此他只好另想办法。最初他在星岛报广告方面想办法:收多报少,接着挪用星岛报经费做私人生意。香港沦陷后,他利用交通困难,药品缺乏的机会,任意把虎标药涨价,发了不少财。抗战胜利后,他经常来往于上海香港之间,做外汇走私。其实所谓走私,并不是走私,而是走公。因为他每次走私都是把时间、地点、外汇数额通知特务头子,而把所赚的钱两人平分,这样自然是一帆风顺 ,放心大胆去干了。
一九四九年夏,小蒋奉命到上海打“老虎”,(当时对舆论界抨击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只会拍苍蝇,不敢打老虎,所以特派小蒋去打老虎)胡好曾发生走私案一起, 轰动一时,但其中细节知道的人不多,兹简述如下:
一九四九年五月胡好到上海买了三十七万美元,准备私运去香港在过去,别说三十七万,就再多几倍也没有问题,但是现在小蒋亲自来打虎,胡好就不能不有所警惕。有一天,他特制了一个很轻巧的旅行箱,拿到他一个很知心的亲戚李尹贵办公室去,他们把房门关起来后,就把美钞一层层地都装进去。胡好嘱咐李尹贵今晚送给他的一个球员,并叫那个球员明天早晨带到机场。他嘱咐后就走了。
李尹贵看见这么多钱,心里想一生一世都赚不到这么多钱,如果告密,只要军警来检查一下,就可说已被趁火打劫,混水摸鱼,而这些钱也就是自己的了。因此他立即关起房门,赶快把美钞拿下来,一包一包装好,放在隔壁的货仓里,然后写密告信,检举胡好走私外汇。信写好后就打开房门,出去投邮。他想这件事己轻而易举,又巧妙周密,连胡好也不会怀疑他,眼看一夜之间就可成为巨富,心里不禁有点飘飘然。
但是“若要人不知,除非事莫为”,胡好有个堂兄见胡好拿着一个箱子到李尹贵的办公室后就关上房门,唧唧哝哝,他就有点怀疑。接着看到胡好走后 ,李尹贵又关上门,而且还拿着信匆匆忙忙地出去,就更怀疑了。胡某对这些都一一看在眼里,等李尹贵出去后,就去李尹贵办公室查看,发现在李的办公桌下有一个撕毁的纸团,(李是缅甸出生的,中文不好,写信常要写几次稿撕掉重写。)他连忙捡起来看,嘿!原来是检举胡好走私的信。这时胡某心里想:胡好总把李尹贵当作心腹,而把自己当作外人,那知李竟下此毒手,谋财害命。他一面痛恨李尹贵,一面也觉得胡好太不识人。他想马上去报告胡好,
但又恐怕胡好不但不相信,反而说自己诬陷好人,所以他把李的信稿拼贴起来,才去找胡好,一直等到深夜才看见胡好。他把信稿给胡好阅看后,胡好才大吃一惊,立即决定改乘明展最早的飞机飞港。李尹贵仍假装镇定,漏夜把箱子送给胡好的足球员,送后、不知到那里去了。
第二天早晨,军警检查处收到检举信,马上加派军警到机场检查。但结果,既没有胡好,也没有大批美钞。军警为了彻查这一案件,就到虎标永安堂检查,把一包包万金油、八卦丹......都检查过,最后才发现有许多包里,装的完全是美钞。小蒋听到胡好已经飞港,气得把特务头子大骂一顿,并即打一封电报给胡好,叫他立即回沪听候处理。胡好接电后也即复了一封电报:“电悉,日内当即返沪”。当然,这是“ 礼貌,礼貌”。胡好是不会由香港回上海来的。不久上海局势紧张,这一走私案也就没有下文了。(听说李尹贵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解放后,有无继续服刑,不清楚。)
事后,胡文虎谈到这一案件时说:“阿好是不对的。但他们(指国民党官僚)借名统制外汇,却把大批外汇统到他们的荷包里。”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乘自己飞机失事 悬赏四十万寻尸
一九五Ο年胡好在新嘉坡乘自己的飞机去曼谷,归途中,在泰马边境的一个小市镇降落去买海鲜。继续起飞后,天气突然大变,飞机触山坠毁,同行的总编辑、记者等无一生还。胡文虎闻讯,极为伤心。他曾在报上刊登大幅广告,凡能找回胡好尸首的,酬谢四十万元。但悬赏多日,仍无信息,最后听说有一个人送来一个金牙,说是在山上捡来的,但无确实标志,未能肯定。
胡文虎对胡好的死 ,一方面感到突然,另方面又认为是命里注定他说:如果没有到死的时候,枪林弹雨也死不了。如果到了死的时候,想躲也躲不了。所以胡好死了以后,他依旧坐着飞机飞来飞去,毫无顾虑。

文献资料来源:1994年   《胡文虎与胡好》

作者:罗铁贤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