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曲线”
“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它是学校管理者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选择,可能是一个新的发展目标,也可能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连续14年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连续13年获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2007年,顺利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验收确认,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2008年,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称号;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高,这些对七中的发展既是鼓励肯定,也是压力和挑战。

  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形和螺旋状的,在七中走过发展初始期、成长初期,正在向成就高期迈进的时候,如何保持学校的发展势头,使学校从成功走向下一个成功是我近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第二曲线”理论是美国未来学院院长杨·莫里森于1996年在《第二曲线》一书中提出的,其要点是“领会变化”,进行突破,做出科学决策。从办学上来看,它可以理解为:在办学成功或者陷入困境的时候,学校管理者为了寻求新的突破,实现一种新的办学目标而实施的一种面向未来的学校发展策略。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它是学校管理者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选择,可能是一个新的发展目标,也可能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对于七中来说,运用“第二曲线”理论首先要对目前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在对学校内外部条件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分析后,学校形成了从教育科研、师资队伍、现代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的思路。

  七中一直走在中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前面。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的课题负责人是七中的数学特级教师冯旭初,他开创了我市由普通教师个人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的先例,他成功地运用了这个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取得优异的教学成果,并且把这个教学模式推广到其他的学科教学中。目前广州市有16所中学在实施这个教学模式,同样也取得很好的成效。现在,七中继续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堂教学的普适性研究”。目前这一课题有13所学校参与研究。这是对“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研究的延伸和深化,其关键是要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它从一个层面反映了七中作为示范性中学的示范辐射作用。

  七中有一支非常敬业、非常专业、非常守业的教师队伍。他们深入研究学生、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以新教材为载体,在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课堂环境的优化教学、课堂组织的有效管理、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等多方面开拓思路、勇于探索,随着教育的深化,七中教师队伍建设更上一层楼。

  如何把校长的办学理念转化为老师的行动?靠现代管理。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加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校长要用自身的行动带领人,用进取精神鼓舞人、用人格魅力感染人,在原则性中讲灵活性、人情味,让学校管理在教师队伍中起到导向、聚合、激励的作用。让张弛有度的学校现代管理收到很好的效果。


文献资料来源:2008-05-27   金羊网 -- 新快报-X8

作者:王敬民

索取号:G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