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街文德路建华南最大字画交易市场 20多年烂尾地觅得“婆家”
本报讯(记者/陶达嫔郭长荣通讯员/汪浩周小莉)一块有着20多年“烂尾”历史的土地,三年之后将变身华南最大字画交易市场!昨天,位于文德路上的东方文德广场建设正式动工。届时,在文德路上将会有世界一流的展示大厅,为艺术古玩收藏品提供一个最具权威的展示、交易平台,让文德路晋身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字画交易市场。“一直以来越秀区都在规划盘活有着2222年历史的广州文化街,但迟迟未有动静,其中很大的症结在于没有龙头项目的带动”,越秀区常务副区长庄悦群介绍说,越秀区将借助这个龙头项目的建设,全面规划改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千年古街———文德路。

威水

  国内最大文化产品集散地

  全长630多米、拥有厚重岭南文化和成熟的现代商业文化的文德路,自建立以来,一直是广州文化街的翘楚,是骚人墨客的乐土。清朝和改革开放初期更一度成为我国最大的文化产品集散地。20世纪80年代以后,文德路上的书画商业开始复兴,被称为“广州文化第一街”,是广州市重点发展的20条商业街之一。

  困境

  产品单一良莠不齐

  如今,走在文德路上,可以看到成行成市的古玩、字画、裱画等。古玩、字画、陶瓷、裱画等让文德路“变身”为一条文化艺术走廊。据了解,文德路上文化产业商家超过300家,其中集雅斋、广州文物总店等规模较大的老字号更是文德路这条珍珠链上最耀眼的明珠。

  尽管经过长期的自我发展,文德路已逐步形成有相对优势的现代文化产业元素。然而,一直以来,由于文化产业市场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文德路千年老街已渐显力不从心:产品单一,文化含量较低,书画良莠不齐,假货充斥,缺乏特色;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经营水平和经营档次较低;各地文化商品市场的兴起,对文德路作为文化产品集散地的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规划

  设立鉴定中心专扫“李鬼”字画古玩

  在越秀区文德路北和文明路的交会处,有一处地块已烂尾20多年,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近日,该地块终于找到“婆家”,并于昨日动工。据介绍,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预计13亿元。

  据介绍,该地块将建成35层高的东方文德广场,商场上盖的写字楼将引进所有的文化企业,包括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扶持的动漫、原创等等,致力打造成华南地区的创意文化产业总部。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吸引国际知名拍卖行入驻,并设立字画古玩鉴定中心,让文德路的古玩字画真正在业界树立权威。庄悦群介绍,广场内将专设高9米的世界一流展示大厅,为艺术古玩收藏品提供一个权威的展示、交易平台。从而最大量地提升项目的商业价值和整个文德路的经营档次,让文德路晋升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字画交易市场。

  与此同时,越秀区还将从交通规划上改善文德路的整体形象,其中针对北京路—文德路一带停车难的问题,就将在东方文德广场规划的同时,增建超过800个车位,以缓解周边停车难问题。

  

  根植岭南特色建设人文CBD

  越秀区有关部门介绍,把文德路打造成“广州文化第一街”将延续文德路文化街上千年历史文化轨迹,重点发展文物古玩、文房四宝、艺术品、字画、艺术书籍以及广绣、广彩、佛山的陶瓷、汕头的功夫茶具、肇庆的端砚等岭南民俗文化商品,以艺术品的辅料经营为辅,全面凸显以“古、旧、名、特、土”的文化产业特色。

  此外,建筑特色方面则将保留鲜明的广东岭南特色,街口建牌坊作标志物,商铺名号各具文化特色,装修风格别致,使其作为文德文化街的景观标志和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再现老广州的人文风情,继承和延续该地区特有的城市文脉。

  空间布局:

  “一核一轴三片”

  文德路文化街的规划建设将采取“一核一轴三片”的空间布置形态,规划范围为文明路以北,仓边路延长线以西,北京路以东,南越国宫署遗址、城隍庙以南。其中:

  一核:南越国宫署遗址、城隍庙。

  一轴:文德路沿线两边的特色文化商业区。

  三片:以展现岭南学府文化为主体的东北片,以展现岭南民俗文化、传统工艺的西片,以展现艺术品、文化用品产业的东南片。

文献资料来源:2008-07-02   南方日报

作者:陶达嫔 郭长荣 汪浩 周小莉

索取号:F29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