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的传统就是爱国
《羊城沧桑》(11月16日版)提到1908年年底诞生的光华医社以及医学堂(今中山大学光华附属口腔医学院),创始人之一郑豪之子、已经82岁高龄的郑浩华院士近日专程从美国回来,追忆起前辈创业的往事———

  郑豪1878年生于香山县(现中山市)乌石村,8岁左右前往夏威夷檀香山亲戚家的杂货店打工,还在夜校攻读英文,后移民到加州,以采摘苹果及卖图片为生,之后自己也开了杂货店。

  1903年,孙中山路经美国夏威夷,重整了1894年在夏威夷创办的兴中会,剔除媚洋的保皇分子,并且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誓言,成立了中华革命军。郑豪当时25岁,与堂弟郑旭以及其他15人,秘密加入了这个革命团体,成为“中华革命军”的始创会员。

  次年,郑豪完成旧金山市内外科医学院的课程毕业了,通过医生执业试,是首位获取加州行医执照的华裔。

  1904年8月8日,作为美国西海岸第一大城市的第一位华人西医,接受报社记者采访,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在美国行医,要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为自己的同胞服务,去医治他们的疾病,传授先进的文化,提高他们的精神品质。第二年,他践约回国了。

  郑浩华刚向中山博物馆捐出光绪30年旧金山《中西日报》报道郑豪为考取西医牌照第一名华人报道的报纸,以及宣统元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签发给郑豪(当时被清政府委任为“医科举人”、内阁中书、广东陆军军医学堂总习教)的护照等珍贵文物。这时发生的“佛山轮命案”,因医权被列强操纵,中国人沉冤不得昭雪,激起广州一批医、商、学、绅界爱国人士发动民间力量举办医校、医院,争回医权的爱国义举。郑豪被推为首任校长,一做23年,直到因病退休。这23年,他未取分文报酬。

  “故本社创办医校、医院之主旨,乃本纯粹华人自立精神,以兴神农之隧绪,光我华夏,是以命医社之名曰光华”这是当年光华创办的宗旨。抗战结束后,光华原址被日军完全破坏,只剩下一片瓦砾,郑豪带着教工、学生、医护人员一起,民间自筹经费,几个月后就开始复课了。抗美援朝时,许多光华学生都参加了卫生救护队,“当时爱国热情高涨,学生都争着报名去保家卫国”。作为当时医学院高年级学生,郑浩华也参加培训准备跨过鸭绿江,因战争结束才没有成行。

  郑浩华说,光华在抱开放心态的广州首先创立,对新生事物怀着欢迎的态度,产生许多全国“第一”:附设护士学校(不收学费)、设立留医部、开设赠诊所(义诊部)多所,还附设有颐养院、传染病院;此外,还办了大众卫生媒体(《光华医事卫生杂志》、《医学卫生报》,都是为“介绍医学卫生常识,使民众能注意防范于未然”),中国此前还没有一间这种规模的医院。

  百年来,光华虽经分合,但爱国精神一直闪烁光华。

文献资料来源:2008-12-14   羊城晚报-B3

作者:邝穗雄

索取号:K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