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玩游戏,谈谈心
项目:快乐心灵直通车

  创立时间:2008年10至12月

  领域:青少年网络使用及家庭关系的心理辅导

  关键词:网络依赖、亲子沟通


  ●推荐理由:以游戏反映家庭关系模式,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沟通,让家庭发现自身有力量面对上网问题的冲突和矛盾。


  12月10日下午4点,广州市第十中学初二级的18名同学,和父母一起来到了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事先他们从老师那里听说,今天有一个关于网络依赖的讲座,邀请父母一起参加。抱着几分开家长会的心情,多数同学都拿上了作业本,准备边听讲座边写作业。

  网络依赖这个词最近被炒得很热,不仅网络成瘾经过专家论证将被列入精神疾病,更有标准说,“每天上网5小时以上”就属于依赖的范围,引得众人议论。当“快乐心灵直通车”项目负责人之一的廖新华问,你们喜欢上网吗?孩子们从作业本里抬起头喊,“谁不喜欢上网啊?”旁边坐着的父母,也笑笑保留意见。如今不仅青少年喜欢上网,成年人也是离不开网络的,“我自己也喜欢上网,只是不上瘾。”廖新华说。

  所以,“快乐心灵直通车”的切入点,并没有放在教家长防止孩子上网的办法,而是增加亲子间的沟通,令父母和孩子有更多关于网络的对话。

  当半小时讲座结束,进入游戏环节时候,孩子们情绪终于高了,放下了作业本。游戏很简单,让父母和孩子挑三个长条形的气球,创作一个造型,然后向大家讲解自己做的是什么。“谁来挑气球,是父母一手包办创作,还是和孩子合作,通过这个游戏都能看出一二。”王明晴是广州市青少年心理协会的志愿者,也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因为此前已经在第八十五中学做过一次活动,志愿者们观察父母和孩子的选择,也特别有经验。有意思的是,先前反映孩子喜欢上网的父母,做游戏时和孩子的沟通也比其他父母较少。

  进入学校让孩子和父母一同体验亲子游戏,招募自愿参加团体辅导的家庭,“快乐心灵直通车”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帮助父母和孩子在上网这件事上有冲突的家庭。由于项目只有两个月短暂的时间,他们最终决定在10中、85中和79中三所学校开办活动,招募15对家庭参加团体心理辅导。而12月14日进行的团体辅导,也是由一系列游戏组成的。通过游戏反映家庭模式,跳出平时惯性的相处模式,增进沟通。“12月是我们的初步行动,时间太短,我们只能定一个初步的目标,就是让大家了解,通过游戏可以改善亲子关系。以后直通车会继续做下去。”

  在第十中学的讲座结束后,一开始对讲座兴趣不大的孩子,却希望“快乐心灵直通车”还能再来学校做活动。“爸爸妈妈下班以后都打麻将,没人和我说话。”一名家长缺席的女孩说,“如果他们来听讲座,说不定以后能多和我说说话。”

  信息时报记者 陈举


  “快乐心灵直通车”

  “快乐心灵直通车”是由广州青少年心理协会主办的项目,针对青少年网络依赖的问题,邀请家长共同参与,通过改善家庭关系,帮助孩子合理使用网络。该项目以"车站"的形式,在广州各初中及高中举办亲子互动游戏,招募家庭参加团体心理辅导。

文献资料来源:2008-12-14   信息时报-A19

作者:陈举

索取号:G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