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越秀区经贸局局长王吉陵—— 以总部经济抵御金融海啸
旁边报道

  当金融海啸呼啸而来时,坐拥企业总部的区域成为最后一块高地,它们控制着最核心的资源。

  日前在“第四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上,越秀区被评为广州总部经济的引擎,而广州也荣获2008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第三名。

  越秀区如何在新的发展思路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这其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困难与挑战?为此,我们专访了越秀区经贸局局长王吉陵。

318家“总部”扛半壁江山

  南都:越秀区日前被评为广州总部经济的引擎,越秀区在这方面有何优势?

  王:2008年,越秀区认定总部企业达到318家(比2005年增加68家)。这318家总部企业上半年实现增加值326.11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3.1%,其中,纳税超亿元以上的有17家。318家总部企业属世界500强分支机构75家,属中国500强的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49家。目前越秀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环市东国际中央商务区为核心区,以东风路、中山路和沿江路三大特色商务带为支撑的总部企业聚集发展空间格局。

  南都:越秀区发展总部经济有哪些思路和方法?

  王:简单来说,主要做法有四个方面:一是规划引领,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的结构和布局;二是制定政策,引导高端资源优化配置;三是提供公共设施,完善基础条件支撑;四是营造软环境,提升为企业总部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重点吸引华南地区总部

  南都:与深圳、香港或者总部经济同样比较发达的天河区相比,越秀区的总部经济有什么特色?

  王:目前广州真正意义的跨国公司总部很少,未来,跨国公司的类似亚太中心、大中华区中心、中国地区总部也不太可能来广州落户。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在越秀区、天河区的“跨国公司总部”的分支机构,更多是“办事处”等的辅助性机构,也正是这个原因。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主要从事商业及服务业方面的业务,这充分显示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优势。深圳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和金融创新能力,深圳总部经济主要是从内部成长起来的,属于“内聚”型的总部经济。

  与新兴城区天河区相比,越秀区发展特色更多是承继了广州“千年商都”的发展路径。区域内的总部企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领域。同时,越秀作为省会城市的中心区,也汇聚了大量的垄断性国有企业区域总部(如金融、保险、通讯、城建、电力、文化、传媒等)。越秀区将重点吸引企业华南地区总部,做强批发零售贸易业总部经济,巩固金融业总部经济优势地位,积极培育信息技术及研发总部经济,大力发展商务服务和创意产业的总部经济,建设华南地区总部基地及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区。

      本报记者 戎明迈

文献资料来源:2008-11-22   南方都市报-A28

作者:戎明迈

索取号:F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