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发展迅速,活动经营收入连涨三年,市协作办建议——保留流花展馆发展特色展会
昨日,市人大代表法制专业小组视察团视察广州市会展业管理工作情况,听取市协作办关于会展业管理方面的情况报告。市协作办公室巡视员李霞辉介绍,广州市会展行业发展迅速,活动经营收入连续三年上涨。虽然广州是国内办展最多的城市,但展会国际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会展经济聚集功能强

  李霞辉介绍,截至2007年,广州市拥有会展场馆804个,场馆面积达61.48万平方米,其中六大场馆拥有场地面积45.44万平方米,占全市会展场馆总面积73.91%;广州市有专业展览企业268家,从业人员4903人,增长37.45%。全年主要展览累积展览面积达363.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35%;据不完全统计,2004—2007年,广州会展活动经营收入分别为24.35亿元、26.54亿元、29.53亿元和35.27亿元,2007年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9.46%。会展经济辐射与聚集功能增强,加速拉动经济增长,2007年广州会展业仅拉动旅游消费达110.46亿元,比上年增长59.22%,拉动旅游外汇收入6.03亿美元,增长80.97%。李霞辉介绍,从1957年在广州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始,“广交会”经过50多年的精心打造,已成功举办了103届。春秋两季交易会展览面积达61万平方米,被誉为“中国第一展”、世界第三大展览,它对广州会展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会展应展出“粤味”

  数据显示,在2007年全市举办的532场展览中,国际展只有33场次,仅占全年举办展览总场次的6.2%;广州市从事会展活动的约270家专业公司,国际化龙头企业只有几家。“广州市举办展览会的硬件设施好,但品牌不多。”李霞辉表示,要提高广州会展业的水平必须打造品牌,如广州博览会、广州汽车展等。市人大代表郭学进也表示,上海会展的特点是大资本,大金融;北京会展的特点是政治与经济的结合;广州也要创造出具有粤味的会展特点。对于最近的城中话题“流花展馆出路如何?”李霞辉还提出,会展行业的发展是既不垄断也不恶性竞争,因此不能只依靠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琶洲展馆),应该保留流花路展馆,发展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珍惜广交会流花展馆的会展品牌优势,可考虑将其发展成中小型特色会展中心,提高广州市会展行业的竞争力。

会展行业协会缺乏权威性

  “国外有许多公司想在广州办展览,但因为担心权益不受保障,迟迟未能办展。”李霞辉表示,广州会展业管理需要规范化,需要立法。市协作办提出制定《广州市会展业管理条例》,虽然国家和广东省没有出台针对会展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但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制定了一些会展管理办法。如上海、南京等地都可借鉴参考。另外,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是联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但缺乏权威性,希望通过制定《广州市会展业管理条例》明确会展协会的法律职能与地位。对此,市人大代表陈小清透露,省委、省政府有准备支持壮大会展行业的文件。文件中提到政府会有选择地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协会,但有3年监管期,若协会有滥用权力的行为将会收回。

文献资料来源:2008-12-16   南方日报-C02

作者:许蕾

索取号:F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