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音乐的意境及其表现手法
广东音乐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地方乐种之一,它往往以意境来表达作曲家和演奏家的思想感情。音乐意境,就是音乐形象与感情、情绪交融 形成的一种境界和情调,即感情和情绪渗透在音乐形象之中使感情和情绪得到依附,音乐形象又因此而得到充实和丰富,因此这样的交就升华成一种境界、情调。
从概念上来说,广东音乐的意境与其他音乐的意境是相通的,但广东音乐意境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独特的音乐语言以及独特的风格,与西洋音乐意境的表现方式显然大异其趣,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其他乐种相比也显得独具风采。
这是由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开放性、兼容性,曲目的丰富性和创造人才之众多所决定的。
音乐意境不好理解,因为它太抽象了,它的音符不像文字那样具有固定的释义性。中国的古典诗词也是讲意境的,诗人通过其所描绘的意境来表达思想感情,文字有固定的释义性,因而我们对诗词的意境就比较好理解如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诗中,鹅在水面浮游、叫唤的情景一目了然。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诗仙李白的《静夜思》,描写了诗人看见床前的月光而引发出对故乡的怀念
释外断桥边,寂宾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宋朝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和不畏严寒而凌霜傲雪的性格
还有一些既是诗又是理的诗句就更好理解了,比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西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词意境之所以较好理解,主要是因为它的文字有固定的释义性,只要你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就可以看懂。但音乐就不能这样,虽然它也抒情也说理,但由于它的音符没有固定的释义性,同一个音符,同一个旋律,可以作这样或那样的解释,不容易看懂听懂。比如《赛龙夺锦》前奏21356一26435 一,是描述赛龙舟开始时发号施令的情景的,但你可以解释为“你在哪里啊 我在这里呢”,也可以解释为“你想干什么 我要你把东西交出来”过去有人把《鸟投林》开头的第一个音“3”解释为猎人的一声枪响,枪一响,鸟群慌忙起飞。作这样的解释可不可以呢感觉上当然是可以的,但不符合情理,因此是荒谬的。如果作这样的解释,演奏与欣赏起来就大煞风景,就完全失去《鸟投林》原来夕阳斜照、金光铺地,一群群鸟雀飞归山林的那种意境情趣
然而,怎么才能正确理解乐曲的意境呢 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因为音乐是一种最抽象的艺术,作曲家在他的作品里既有写实的一面,也有带浪漫主义色彩的虚构。而演奏家是乐曲的再创作者,出色的演奏家可以称得上同时是个出色的作曲家,对乐曲的处理也可以虚实结合,在充分理解原作的基础上融进自己锦上添花的再创作,塑造出更完美的音乐意境,但要做到合情合理,顺理成章,能自圆其说。所谓合情合理,就是表现的内容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和可能有的事,要能作圆满的解释。理解一首乐曲,可以从乐曲的标题,即它的曲名入手。广东音乐的曲名是很有诗意的,高度概括乐曲的内容,对理解乐曲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演奏者或欣赏者可以通过它找出乐曲的基本内容,打开思路,发挥联想比如上面提到的《赛龙夺锦》的前奏,为什么可以理解为赛龙舟的发号施令,而不可以作别的解释呢 就是因为它的曲名告诉我们这首乐曲的内容是描写民间习俗赛龙舟的情景的,而它的前奏的音响效果也酷似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体育比赛的发号施令,所以我们就把它作为赛龙舟时发号施令的理解又如这是乐曲《柳浪闻莺》的前奏顾名思义,我们可以知道它就是表现在柳林中听莺雀唱鸣的情景,一定是非常诗情画意的。基于这样的思考,又以这样的心情来接受这首曲子的演奏,那么当听到笛子模拟鸟声演奏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判断出它就是乐曲所要表现的莺雀的鸣叫再如这是乐曲《宝鸭穿莲》的一段音乐。如果你是熟悉生活的,不难联想到它就是鸭子的叫声,或是鸭子走路的的哒哒的模拟。但到底是鸭子的叫声还是走路的脚步声,看来还是脚步声比较切题。因为乐曲所表现的是宝鸭穿莲,而不是宝鸭叫莲。从上述例子说明乐曲的曲名与其表现的内容意境是非常贴切的,足以帮助我们对音乐内容意境进行探讨和理解。
但音乐的内容意境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的呢 通常的手法有
一、模拟。所谓模拟,就是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音型等手段将事物的原有样子或应该有的样子仿做出来。模拟还分直接模拟、间接模拟和象征性模拟三种。按原来事物一模一样的仿做出来叫直接模拟,比如乐曲表现的风声、雨声、动物的喊叫声,很多时候是通过某种技巧尽量巡真地仿做出来的。乐曲《鸟投林》的鸟声部分就是这样,谱上不写音符,只写上“鸟声”两个字,由演奏家自由去仿做。间接模拟,是相对直接模拟来说的。它有音符,是通过音乐大略地把事物样子仿做出来。这类手法在广东音乐里用得较为普遍,上述例子的音乐都是这种拟。现在请大家再来看两段间接模拟音乐
谱例 《鸟投林》
谱例 《春到人间》
第一段音乐是对鸟群飞翔动作带有情趣性的间接模拟,它的节奏比较平稳,以两种节奏型为主,演奏时要求每拍的头一个音奏得稍为顿挫有力,与其他的音形成强弱对比,表现群鸟飞翔动作的整齐划一、轻擞活泼、怡然自得的情景。
第二段音乐是对大白然各种候鸟、青蛙等小动物在春天坐人鸣唱的模拟声调忽高忽低,忽强忽弱,活像田野间这边唱来那边对答,充满着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模拟手法中的直接模拟和间接模拟都不难理解,较难理解的是象征性的模拟。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不太具体,不太明显,只是对描写的对象的特征作某种意义的表现。比如这是乐曲《宝鸭穿莲》开头的引子,要奏得强烈、急促,到了声音最强,然后强度依次减弱模拟鸭群一窝蜂地跑下莲塘而最后隐没在莲篷里的情景比起直接模拟和间接模拟, 它没有具体动作的模拟,而只是对一种动作情状的模拟。又如这是《昭君怨》的一段音乐。历史记载,王昭君是一位美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她毅然离开了自己可爱的故乡和亲人,到匈奴去和亲这段音乐就是描写她临别依依,一步一回头的情景,但其中并没有哪个音符可以确指就是专门去表现“走路”、“回头”、“再见”等情状的,只是把总的意境作象征性的表达。演奏者应发挥自己的艺术天才,刻意模拟,放慢速度,减弱音势,特别要处理好不同层次的抑、扬、顿、挫。高胡、二胡和洞箫演奏旦两音时一定要加上 委婉细腻的滑音,使其尽量按近人声慨叹、缠绵。
二、写意。这是中国画中属于纵放一类的画法,即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抒发作者的情趣。把这个手法借用到音乐的表现手法上来,就是通过简练的音乐语言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曲家要表达的意境,这种手法多用在景物描写。其特点是旋律流畅、优美、活泼、抒情,节奏较平稳。如下面的两段音乐
例 《鱼游春水》
例 《春郊试马》
第一段音乐共16 小节,旋律优美流畅,意境开阔,节奏平稳,表现鱼儿在春水益盈的江河中自由自在地游翔,时快时慢,时深时浅,时而蜿转迁回,时而直奔上游,千姿百态。旋律进行中偶然出现几个切分音,作者的意图是给听众增加几分动感,突出《鱼游春水》的主题但作者还嫌鱼的形象仍然不够鲜明,因此再来一记鱼跳的模拟如
这样,鱼的形象特征就更加鲜明突出了。同时还佐证前面的抒情是鱼游春水的抒情,而不是别的抒情。
《鱼》曲是高胡演奏家刘天一先生所作所奏,内涵意境独到。
第二段音乐是《春效试马》 的一段旋律。语言简洁、清新,音程跳动较大,富有动感听着这段音乐,犹见试马者那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情景,非常自豪和惬意这是对马叫的模拟,表现跑了一段路程以后,已是目标在望,更要策马飞奔。此曲是己故陈德银先生的力作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广东音乐理论家、作曲家。他创作的曲目达四十余首之多,而且作曲方法独具一格,与众不同。《春》曲作于50年代,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那时他正值壮年,羽毛卜满,想大干一番事业,以实现他青年时期所立下的“丈夫早具凌云志”的远大志向。但不幸的是,正值他鼓足干劲,策马飞奔的时候,“浩劫”时的极左路线给他以无情的打击,使他连人带马翻倒在地,含恨故去。
三、情绪描写。它与写意手法有相同之处,都是以简练的音乐语言来表达作者要表达的意境,但它的描写对象多是人物的悲欢离合等心理活动这种手法较难掌握,创作难,演奏更难,难的是以有声去表现无声,以乐声去表现心声,而且心理活动细腻复杂,不象模拟音乐有特定的音型。它往往是通过音色、音量,音势、语气和轻、重、强、弱、抑、扬、顿、挫的微妙变化来表达其意境的。请看下面的一段音乐
这是乐曲《汉宫秋月》的一段音乐,是描写被冷落的宫女在“人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刻,孤独、凄凉、感怀身世,一个个默默含悲、东倒西斜地坐着。此乃有白居易诗题照“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江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到天明。”我们可以参考诗的内容来处理乐曲但既然是情绪描写,就不可能以哪个音符、哪个节奏、哪种音型来说明宫女的某种情绪特征,情绪是通过一定的音乐渲染而成的,因此要从整段音乐的表现来考虑。首先确定它是低调了的,因此音势、力度都不能太强,语气短促,带有版抑、感叹意味,显得精神在重五之下有气无力、含声吞气、无可奈何的情状。但音色又不能只暗不明,因为到底是发生在宫廷里面的事情,灰暗失落的人生还是有灯火辉煌的环境为背景的,况且还有中秋明月。白居易诗里就有“夜深前殿按歌声”一句在这段音乐半没有这样的描述,但在另一段音乐里作了交代稍快
这段音乐速度较前一段快,由4/4 拍子改为4/2拍子,表现出宫女们虽无可奈何也要翩翩起舞、供人作乐的情态。
再看下面一段音乐
这是乐曲《昭君怨》开头的一段音乐,调为其基本情调,旋律缠绵哀怨,节奏缓慢平稳,偶然来个人跳音程表现王昭君虽有大义和亲的精神,但毕竟是身赴外域,一切都那么陌生,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很难意料,因此心潮起伏,怨恨封建君王不顾民生,腐败无能。旋律中有很多装饰音,这是人唉声叹气的模拟,演奏处理要纤细、委婉,不可粗声大气,损害作为有修养的绝代佳人王昭君的美女形象。
四、气氛描写。通过音乐创造出一种气氛来表现音乐意境。这种气氛可以是热烈的,柔和的,气势磅礴的。广东音乐的《娱乐升平》就是以热烈的音乐气氛来表现节日的欢乐情景的。音程跳动较大,速度较快,为了加强气氛、旋律中多处运用锣鼓谱的节奏,如:
另一首乐曲《得胜令》则是以磅礴的气势来表达人们对某种事情取得胜利的情景。乐曲开始的第一个音就表现出气势不凡,雄壮有力.紧接着平稳而铿锵的节奏,大跌大起的音程,气贯长虹的旋律,表现出胜利在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凯旋气氛和盘托出.《得胜令》(又名 《雁落平沙》) 谱:
上述两个例子的音乐气氛是比较热烈的,但也有不怎么热烈,而是非常柔和舒适的,比如《鸟投林》中的一段背景音乐:
这段音乐由扬琴、洞箫及其他低音乐器轮奏,而高胡则巧妙地在这段背景音种分四个层次来模拟群鸟的喧嚣声。第一层次是鸟声的开始,表现群鸟己飞临目的地;第二层次是鸟声的发展;第三层次是鸟声的高潮;第四层次是鸟声的尾声,表示黄昏日落,鸟儿归巢憩息。在柔和舒适巧妙多变的鸟声的交相衬托下,使听众如身临小鸟天堂,夕阳灿烂、山林碧翠,一群群鸟雀盘旋俯仰,嬉戏作乐的情景油然而生.
广东音乐意境的表现手法基本是模拟、写意、情绪描写和气氛描写四种。在对一首乐曲进行演奏处理时,演奏者首先要根据曲名的启示,了解乐曲的表现内容及其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可以选取一种、两种,也可以全部都用上,然后通过自己的演奏,把各种表现手法的音乐语言作最形象、生动的解释,借以感染听众,达到顶期的目的.但诗无达话,一首诗可以作不同的解释,同样,一首乐曲也可以作不同的解释,不必人云亦云.你可以对现有的任何一首乐曲重新立意、布局,但一定要合乎情理,且能自圆其说(奏)。

文献资料来源:1998年   出自《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作者:黄日进

索取号: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