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之“双门底”奇谈
北京路自唐朝起,一直是广州城的主要街道,到明朝时,已经逐渐成为市内最华的文化商业街了。此路北段最早称“承宣直街”,因有座拱北楼连贯“番山”和“禺山”,拱北楼下有两个门洞,百姓在门前聚居,故又称为“双门底”。
广州俗语称时期或时间为“牌”,如:前些日子称“前牌”或“先几牌”;“一牌”就是一段时间;“有牌等”就是要等很久;“嗰牌”就是那段时间……为什么呢?说起来是与双门底有关的。当年在拱北楼上,设有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本是七个铜壶的,现在仅存五个,陈列在“镇海楼”广州博物馆)。每到一个时辰,就在楼前挂出当个时辰的大牌子,很远都可以看到,这是官方的报时机构,全城都以此时间为准。清乾隆年间,诗人叶道泰在《广州百咏》中云:“买得玉鱼归未晚,双门才挂午时牌。”就指此事了。
清末《广州城坊志》中记载了一件发生在双门底的怪事。有一名船夫在河中摸得一块黑漆漆的东西,不知为何物,便拿到双门底卖。当地有个织布匠见此物光滑,心想用它磨布甚佳,便以五百钱买下,日日用此磨布,日久黑色渐褪,露出晶莹之色。有识者说:“此是圭也!”织布匠当为宝贝,掇于衣内,朝夕不离身。这织布匠原有麻风病的,自从佩戴此圭后,没再发作,以为此病自愈,没有想到是圭的功效。他到年老不能织布时,将圭卖掉,得了个好价钱,甚喜,但不久麻风病就发作了,始知数十年不发者,皆圭之功也!他后悔莫及,不久就去世了。

文献资料来源:2012年7月   摘自《羊城讲古》

作者:颜志图

索取号:K296.51/135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