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
在越秀山南麓“百步梯”旁的半山坡上,建有“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一座。这里本是学海堂的文澜阁旧址。文澜阁于清咸丰七年(1857)被英法联军炮火轰断一石柱,同治元年(1862)一场台风后全塌,后改建文昌祠。民国初年,军阀龙济光在此建粤秀楼,还为此修建了一道跨街道和住宅的天桥,可从粤秀楼直达广东督军府(今中山纪念堂),并将整个越秀山划入禁区,派兵把守。后来桂系军阀赶走盘踞广州的龙济光后,也相沿此例。1920年孙中山赶走桂系军阀后,将粤秀楼辟作办公、起居之所,并下令拆毁周围的碉堡,开放观音山(即越秀山)供市民游览,与民同乐。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后,偕夫人宋庆龄居住在粤秀楼。自粤秀楼循天桥步行至总统府(今中山纪念堂)办公,又循天桥步行回粤秀楼用膳、休息。粤秀楼从不戒备森严,只有由华侨组织的卫士队百余人驻守越秀山附近。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革命,孙中山和宋庆龄就是从这里脱险的。
6月15日夜晚12时左右,参军林树巍、秘书林直勉、特务队长陈志云等人赶到粤秀楼报告陈炯明部队要在夜间1点攻击总统府,劝孙中山赶快转移。起初孙中山不肯离开,认为要负平叛之责,愿与总统府共存亡。当时围困总统府的叛军有2万余人,形势十分危急。林树巍等痛陈利弊,孙中山才同意转移。孙中山多次劝夫人宋庆龄一同转移,宋庆龄认为孙中山责任重大,两人同行目标太大易被叛军认出,坚决要求留下牵制叛军。孙中山临行时命令卫士队长姚观顺坚守粤秀楼,并饬令警卫团长陈可钰保卫总统府,共同保护宋庆龄的安全。随后孙中山改扮成医生,在林树巍等人护卫下离开粤秀楼,转徙登上永丰舰。
孙中山离开粤秀楼半小时,即16日凌晨两时半,叛军由四面攻来,粤秀楼战斗尤为激烈,姚观顺的卫士队仅60多人,坚持到天亮。上午8时,宋庆龄在马湘、黄惠龙掩护下离开粤秀楼,经天桥避入总统府内。至下午5时,卫队己是弹尽粮绝,宋庆龄在卫队护卫下离开总统府脱险。
在叛军炮弹轰击下,总统府残毁,粤秀楼夷为废墟。孙中山逝世后,1930年6月16日中山纪念堂管理委员会在粤秀楼遗址建立孙中山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
纪念碑是石米批荡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坐北向南,呈尖顶方柱状,碑高约5.5米,台座宽6.2米、高0.76米,正面有5级台阶。碑正面镌刻“孙先生读书治事处”。背面镶高1米、宽0.6米的连州青石,刻有孙中山秘书林直勉所撰并书的《抗逆卫士题名碑记》,记载当年61名卫士与陈炯明叛军浴血奋战的经过及卫士英名。

文献资料来源:2008年8月   摘自《越秀山》

作者:曾新

索取号:K928.3/31

本馆校对:曹丽娜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