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北段财厅前路段,在南越、南汉国时期属于王城范围,平民百姓不得入内。历朝历代这里是众多官衙机构的所在地,也是戒备森严之所。古代君王想不到的是,斗转星移,今天,这里竟然是一条商业步行街, 丝毫看不出曾有过的神秘色彩。
按照中国的都城建制,宫城在城北面居中,正对着宫城是南北向的大道,形成中轴线。北京路北段这一方背山襟海、坐北朝南的风水宝地,从南越国开始,就是“政府办公”的地段。南越、南汉国王宫,唐代的岭南道清海军节度使署,宋代的经略安抚使司署,元代的广东行中书省,明代的承宣布政使司署,清代的广州府衙都集中在财厅前这一带,官办机构遍布周边。
清代的大部分官署衙门也集中在这一带。清代省级官制,在总督、巡抚之下并列有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提督学政署三个衙门。承宣布政使司亦称藩司,负责全省财政和民政等事务。鸦片战争后,位于城南卖麻街的两广总督行署被毁,搬迁至越华路今省民政厅位置,两广总督署居中,右边是在今人民公园的抚衙,左边是在今财政厅的藩司。至于主管全省刑名劾按之事的提刑按察使司,亦称臬司,位于今盐仓街,今起义路西侧仍存臬司前街名。而提督学政署也都在北京路附近的九曜坊。栋宇连云的官衙建筑与北京路呈丁字形矗立,气象森严。
广东财政厅大楼位于北京路北端,建成于1919年,是仿欧洲流行古典建筑风格的钢筋混凝土砖木混合结构大楼。大楼所在位置原为明清两代的广东承宣布政使司,乃朝廷派驻广东省的最高行政机构。民国时期在此筹建“广东财政厅”: 廖仲恺等人曾任厅长。1921年4月13日,孙中山在财政厅大楼与国会议员举行茶话会; 4月24日,孙中山在财政厅欢迎援闽粤军回粵; 5月5日,孙中山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后,又在财政厅阳台检阅庆祝游行的群众队伍。1922 年6月12日,孙中山在财政厅举行记者会,揭露陈炯明反对北伐的阴谋。1925年7月,广东省政府曾在此办公。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叶挺、聂荣臻到此观察敌情,决定将起义部队撤出广州。该大楼为今广东省财政厅办公大楼。
北京路北段自古以来就是广州的政府机构所在地,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中国传统的重要官署建筑大多建在丁字路口。中轴线纵横交会处,是全城的“正穴”,也称“堂穴”,行政中心宜建在此地。明布政使司署在今新大新公司前方,北京路与中山五路的丁字位;番禺县衙在德政中路与中山四路的丁字位,北京路北段、德政北路都是后来才打通的。
丁字路有防御进攻的地理优势,敌人前无去路,防御军可在吉祥路与仓边路两边夹攻。财厅后的广卫路、越华路、法政路一带古时为军营。越华路的小东营和吉祥路的卫边街,从街名上就留有了护卫、军营之意。
阮元《广东通志》记载:“明太祖既定天下,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广州前卫废署在惠爱坊。”明朱元璋一统天下, 在府城周边设卫所,屯丁戌守。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受五军都督府统领。左右卫在广卫路、越华路一带,前卫在西湖路附近。这种驻防制度在清雍正年间被裁撤了。
广东财政厅大楼一侧的南越宫苑, 只是整个南越国宫殿群的冰山一角,考古学家猜测,南越宫苑遗址西面可能连着规模更大的宫殿建筑群。也就是说,北京路北段财政厅前路段的底下也许藏着一本厚厚的 2000多年前的历史书。
按照中国的都城建制,宫城在城北面居中,正对着宫城是南北向的大道,形成中轴线。北京路北段这一方背山襟海、坐北朝南的风水宝地,从南越国开始,就是“政府办公”的地段。南越、南汉国王宫,唐代的岭南道清海军节度使署,宋代的经略安抚使司署,元代的广东行中书省,明代的承宣布政使司署,清代的广州府衙都集中在财厅前这一带,官办机构遍布周边。
清代的大部分官署衙门也集中在这一带。清代省级官制,在总督、巡抚之下并列有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提督学政署三个衙门。承宣布政使司亦称藩司,负责全省财政和民政等事务。鸦片战争后,位于城南卖麻街的两广总督行署被毁,搬迁至越华路今省民政厅位置,两广总督署居中,右边是在今人民公园的抚衙,左边是在今财政厅的藩司。至于主管全省刑名劾按之事的提刑按察使司,亦称臬司,位于今盐仓街,今起义路西侧仍存臬司前街名。而提督学政署也都在北京路附近的九曜坊。栋宇连云的官衙建筑与北京路呈丁字形矗立,气象森严。
广东财政厅大楼位于北京路北端,建成于1919年,是仿欧洲流行古典建筑风格的钢筋混凝土砖木混合结构大楼。大楼所在位置原为明清两代的广东承宣布政使司,乃朝廷派驻广东省的最高行政机构。民国时期在此筹建“广东财政厅”: 廖仲恺等人曾任厅长。1921年4月13日,孙中山在财政厅大楼与国会议员举行茶话会; 4月24日,孙中山在财政厅欢迎援闽粤军回粵; 5月5日,孙中山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后,又在财政厅阳台检阅庆祝游行的群众队伍。1922 年6月12日,孙中山在财政厅举行记者会,揭露陈炯明反对北伐的阴谋。1925年7月,广东省政府曾在此办公。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叶挺、聂荣臻到此观察敌情,决定将起义部队撤出广州。该大楼为今广东省财政厅办公大楼。
北京路北段自古以来就是广州的政府机构所在地,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中国传统的重要官署建筑大多建在丁字路口。中轴线纵横交会处,是全城的“正穴”,也称“堂穴”,行政中心宜建在此地。明布政使司署在今新大新公司前方,北京路与中山五路的丁字位;番禺县衙在德政中路与中山四路的丁字位,北京路北段、德政北路都是后来才打通的。
丁字路有防御进攻的地理优势,敌人前无去路,防御军可在吉祥路与仓边路两边夹攻。财厅后的广卫路、越华路、法政路一带古时为军营。越华路的小东营和吉祥路的卫边街,从街名上就留有了护卫、军营之意。
阮元《广东通志》记载:“明太祖既定天下,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广州前卫废署在惠爱坊。”明朱元璋一统天下, 在府城周边设卫所,屯丁戌守。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受五军都督府统领。左右卫在广卫路、越华路一带,前卫在西湖路附近。这种驻防制度在清雍正年间被裁撤了。
广东财政厅大楼一侧的南越宫苑, 只是整个南越国宫殿群的冰山一角,考古学家猜测,南越宫苑遗址西面可能连着规模更大的宫殿建筑群。也就是说,北京路北段财政厅前路段的底下也许藏着一本厚厚的 2000多年前的历史书。
文献资料来源:2019年4月   摘自《古道梦华》——北京路千年古道撷采
作者:广州市越秀区档案局 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理委员会编
索取号:K926.51/78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