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南方剧院重修后首演《广府华彩》

    在以“陈家祠大门神像”、“佛山祖庙的陶塑”等充满岭南建筑艺术精粹的舞台上,粤剧各大流派经典片段精彩上演。历时一年改造装修,昨晚广州最老牌剧院———73岁的南方剧院重新亮相,首演剧目是广州粤剧院制作的《中国粤剧视听盛宴———广府华彩》。据悉,南方剧院今后将打造成国内第一家以粤剧为主体、进行纯粹驻场性演出的剧场,“旅游剧院”和“教育基地”将成为其新的定位。 

    门神陶塑木雕都搬上舞台 

    始建于1937年的南方剧院,位于广州市最繁华的北京路商业区、教育路与西湖路的交会处。它与海珠大戏院、平安大戏院,并列为广州最老牌的三大粤剧院。 

    南方剧院原属广州市演出公司经营管理。2009年,在广州市文化体制改革中,南方剧院划归广州粤剧院,作为其演出基地。去年7月起,南方剧院暂停营业,进入全面改造装修。变换新颜后,剧院舞台面积拓宽,并新增一个升降舞台。同时,座位从原有的780个减少到630个,座椅更加宽敞、舒适,坐席间的间距也拓宽。 

    昨晚,大戏尚未正式开锣,南方剧院内全新的舞台就给观众带来极大视觉冲击力。陈家祠的大门神像、木雕、佛山祖庙的陶塑等岭南建筑艺术精粹都在这里一一展现。 

    首演像是粤剧“满汉全席” 

    昨晚首次亮相的《广府华彩》,像是粤剧的“满汉全席”———《六国大封相》、《昭君出塞》、《时迁盗甲》等粤剧各大流派的代表作片段,生旦净末丑不同的风采,都一一囊括。单脚、筋斗、滑索、运眼、甩发、髯口等绝技、绝招,南派武功中刚劲有力的靶子、手桥、少林拳以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更是引来台下观众掌声阵阵。(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南都记者还注意到这些变化:粤剧演出中,乐队都是藏身舞台背后;而在《广府华彩》中,舞台上搭起了一座两层长廊小楼,乐队在二楼演奏,乐手们也成为“演员”;而以往粤剧演出大都是只配中文字幕,而在《广府华彩》中,舞台两侧则是分别配以中英文字幕。(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首演的《广府华彩》演出时间约两个半小时。据广州粤剧院介绍,未来还会考虑推出一个多小时的“简装版”。 

    试业一周内票价皆打5折 

    昨晚重新亮相的南方剧院座无虚席,其中不少是粤剧迷,不过,记者了解到,这场演出绝大多数观众都是持赠票而来。 

    据广州粤剧院介绍,《广府华彩》演出票价目前定为280元、180元、100元、60元等4个档次。在7月1-6日试业期间,票价一律5折优惠。广州粤剧院院长倪惠英表示,2009年,粤剧继昆曲之后,成为第二个申遗成功的中国剧种。在南方剧院驻场演出《广府华彩》,有利于宣传粤剧这张岭南文化名片。广州粤剧院目前也在与旅游部门积极洽谈,把南方剧院逐步打造成广州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以后,外地游客游览广州,不仅仅是游珠江,也要把他们请进南方剧院,领略粤剧之美。 

    ■街坊声音 

    最低都要60元太贵了 

    “以前南方剧院唱粤剧,一场票价才二三十元,现在最低都要60元。太贵了!”昨晚,戏迷黄姨持赠票来观看,不过她对新戏的票价增幅有看法:“过了5折的试业阶段,我们这样的老戏迷还有没有机会进南方剧院看粤剧呢?” 

    黄姨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南方剧院今后将定位为“粤剧旅游剧院”。根据广州粤剧院对《广府华彩》的“观众市场细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招待外宾、各国领事馆人员、各地办事处人员及外地游客、旅行团、境外游客、各大星级宾馆游客、交易会期间参展商等,这些才是重点观众群体。 

    “如果以本地戏迷为主要观众群,这个旅游剧院市场肯定做不起来。”广州粤剧院有关人士解释。 

    不过,倪惠英表示,南方剧院不仅要打造成粤剧旅游剧院,未来还要打造成粤剧教育剧院,让全市的大中小学生都来看,了解广东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文献来源:2010-07-01   南方都市报-AII18

作者:许黎娜 冯宙锋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