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除了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黄埔区以外,广州各区均召开了党代会,完成新一届的换届工作。而在党代会召开前,各区也对行政领导进行了调整,其中天河、黄埔、荔湾、番禺、花都、增城六区都迎来了新上任的代区长,至此,广州11个城区的行政长官悉数到位。如果加上今年3月、4月有新区长上任的越秀、白云、海珠、南沙四区,则广州11个区中只有从化区自2015年撤市设区后区长一职未发生变动。
新快报记者梳理广州各区领导公开简历发现,11位区长都是年富力强,其中从化区区长蔡澍、花都区代区长叶志良、增城区代区长陈勇都是70后。值得一提的是,11位区长或代区长都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有硕士学位9人,还有两名博士。
在广州各区党代会召开前,天河、荔湾、番禺、花都、增城五区迎来了新上任的代区长,黄埔区虽然年初就召开了党代会,但也因为原区长李红卫职务变动而迎来了新任代区长。
上述6区的区长(代区长)职位发生变动的原因主要为3个方面,其中天河区和番禺区是因为之前区委书记职务变动,区长同时兼任区委书记,这次调整是区委书记因工作原因辞去区长职务,然后任命代理区长。黄埔区、荔湾区和增城区均是因为原区长辞去原职,其中黄埔区原区长李红卫已经调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花都区则是因为现任区长林中坚因区长换届提名超龄辞职。
目前,11区均有了区长(代区长),11人中只有越秀区区长苏佩为女性。从年龄看,60后有8人,可以说这个年龄段是主力。11人平均年龄为47.3岁,最年轻的是刚上任的增城区代区长陈勇,仅42岁。11人中70后有3人,分别为花都区代区长叶志良、从化区区长蔡澍、增城区代区长陈勇。
11位区长(代区长)的学历都不低,其中,9人是硕士,2人是博士(分别为南沙区区长曾进泽和天河区代区长陈加猛)。曾进泽曾发表过多篇关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学术论文,媒体曾评价其为“低调的学者型官员”。刚上任的天河区代区长陈加猛,拥有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13年4月,他被母校华工土木与交通学院聘为兼职教授。
而在学科背景方面,学管理学出身的占多数,有4人,分别为越秀区区长苏佩、南沙区区长曾进泽、海珠区区长李海洲、从化区区长蔡澍,另外还有经济学硕士、农学硕士、工学硕士等。
近一年广州各区领导变动时间表
●2015年8月、9月
南沙区原区长袁桂扬、白云区原区长叶牛平,分别被提请任命为广州市农业局局长、市发改委主任。海珠区原区长徐咏虹任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2015年9月
新黄埔区挂牌,原萝岗区区长李红卫任新黄埔区区长。
●2015年10月
越秀区、天河区原区长履新任区委书记,同时兼任区长。海珠区委原副书记苏小澎于9月调任白云区委副书记,后任白云区代区长。
●2015年12月
李海洲任海珠区代区长,曾进泽任南沙区代区长。
●2016年1月
苏佩任越秀区代理区长。
●2016年3月、4月
越秀区、白云区、南沙区、海珠区代区长经人大选举,“转正”为区长。
●2016年9月
天河、黄埔、荔湾、番禺、花都、增城6区先后迎来代区长。
盘点党代会报告
广州各区交出5年成绩单和计划表
今年8月4日,中共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着力将广州建设成为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宏伟构想。这次市委全会对强化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功能(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作了重点部署。在各区召开党代会前夕,各区委书记陆续就本区在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发展目标中的定位及思考展开访谈,结合党代会的报告,可以看到各区上一个五年取得的成绩以及在下一个五年的规划。
各区过去5年有何成绩?
越秀区:2012年成为全市第二个地区生产总值(GDP)超2000亿元的城区,2015年全区GDP比2010年增长52.7%,年均增长8.8%,以占全市不到1/200的土地贡献全市1/7的GDP;五年新增改造绿地150多公顷;五年投入100亿元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天河区: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8.6亿元,连续九年全市第一,在全国城区排名由第七上升至第四;五年来全区民生和公共事业支出250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超85%,办理民生实事42件;实施“平安天河”等16项亮点工程。
荔湾区:GDP由614.76亿元增至1015.80亿元;推进行政审批“条块结合、三级联动、集成服务”改革,建立区、街道、社区(联社)三级行政审批服务联动机制,政务服务改革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海珠区:GDP由2010年的729.68亿元增至2015年的1422.33亿元,接近翻了一番;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从81.3%提升至85.8%,现代服务业比重达51.3%;基本完成琶洲村整村改造,黄埔古村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海珠儿童公园建成开园,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科学公园基本建成。
番禺区:GDP由2011年的1241.0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608.78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1745元增长到44655元,年均增长10.1%;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428元增长到27403元;年均增长11.5%。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2015年,区划调整工作全面完成,新黄埔区正式挂牌;2015年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37亿元,增长9.6%,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在全国开发区中位居前列;黄埔区地区生产总值2878亿元,增长8.3%;全区2015年新批外资项目72个,合同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
增城区: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5.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67%;五年来民生及各项公共事业支出324.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4.33%,年均增长25.1%;2015年全区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66万元和1.75万元,分别是2010年的1.61倍和1.73倍。
花都区:全区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9.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15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市前三;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7%,专利申请总量增速为53.9%。
白云区:2016年GDP预计达1670亿元,较2011年增长55.3%,年均增长9.2%;五年来,共投入民生事业300亿元,年均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以上;农村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完成区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任务,实现全市首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从化区:2015年GDP 349.12亿元,年均增长11.3%,实现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9.6%;饮用水源水质和流溪河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9.1%;累计投入民生事业154.2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85元和14795元,年均分别增长10.0%和12.4%。
南沙区:南沙主要经济指标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GDP突破千亿元大关;2015年,南沙实现GDP 1133亿元,较2010年翻一番,近两年多来增速连续位居全市第一;在制度创新方面,自贸试验区创造189项创新成果;政府80%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都用于民生事业。
各区未来5年如何规划?
越秀区:以“品牌化、高端化、专业化”为方向,聚力打造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双引擎”。每年投入3000万元,引导新建一批高端商务楼宇、升级一批老旧商务楼宇、转化一批非商务楼宇。力争5年新增建筑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新增税收亿元楼宇20栋以上。
天河区:做大经济中心,做强产业枢纽,力争成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核心区。天河区政府准备花3年至4年,拿出1/3以上、约400万平方米城中村物业做村里的众创空间。未来每个众创空间都会设立主题,互联网小镇会集中更多互联网企业,逐步淘汰低端的非互联网企业。
荔湾区:白鹅潭经济圈需打造成与广州市“三大国际战略枢纽”目标定位相匹配、与“一江两岸三带”空间布局相匹配的战略性发展平台,以3平方公里白鹅潭中心商务区(CBD)建设及沿江两岸产业提升为重点。
海珠区:探索“生态立区、高端强区”的发展路径,在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产业集聚来看,目前有腾讯微信、阿里巴巴等互联网领军企业落户。此外,海珠区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总部企业,培育一批本土互联网经济领军企业,建设互联网领军企业总部基地。
番禺区:在创意发展方面,有大学城、创新城、万博城以及一大批高新科技企业,南站商务区也在加快发展,13个项目在市的主导下正在加快建设。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充分发挥创新资源聚集效应,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平板显示、新材料、电子商务、生物与健康、智能装备六大创新产业集群,再打造一批千亿级和500亿级产业集群。
增城区:通过打造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商务区和城市中轴线两大城市高端发展平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态旅游,将增城建设成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市。在融入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方面,增城将建设强化广州东部门户地位的“三大枢纽”,即规划建设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新塘站)、广州新东站(增城火车站)、东北货运外绕线增城货运站等2个客运枢纽和1个货运枢纽。
花都区:深入实施“航空枢纽+”战略,加快建立空铁联运交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城市功能,使花都成为广州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核心区。强化空铁联运,争取将广州北站建成集普铁、高铁、城轨、地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白云区:围绕“枢纽、网络”核心要素,对接广州三大枢纽、一江两岸三带、大交通网络体系等战略,建设“创新宜居空港区”。“中欧班列”成功开出是广州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体现,未来白云区将打造空海铁公多式联运。大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朗铁路集装箱站、江村编组站呈现L形布局,联合机场、海港和公路,打造全亚洲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
从化区:围绕“都市生态圈、创新集结地、文化休闲带、品质生活区”的总体定位,加快完善“一核两翼三带”功能布局,全面实施“美丽小镇”战略。目前,从化引入了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电商巨头,建立了与正大集团的合作。未来几年,从化将统筹改革、科技、文化等动力,全面强化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南沙区:抓住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能够代表广州未来发展方向的教育、医疗、文体的基础设施和项目,增强城市公共服务承载能力。按照广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南沙自贸试验区已全面铺开南沙港、明珠湾、南沙湾、蕉门河中心区等7大功能区块建设,各区块功能定位、重点产业和建设时序已明确。下一步,南沙将把自贸试验区各区块作为未来5年的建设重点,辐射带动城市功能组团发展。
链接
黄埔区试点党代会常任制 党代会一年开一次
早在2011年,广州市黄埔区就开始试点被称为“推进党内民主新路径”的党代会常任制。这是深圳市宝安区等8个试点后,广东省委组织部批准的又一个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也是广州唯一一个试点。
成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之后,黄埔区将实行党代会年会制,黄埔区党代会自此之后变为一年召开一次。党代会将由单纯的换届功能向党内最高权力机关转变,讨论决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把党内最高决策权、监督权真正交由党代表行使。
由于新黄埔区去年成立,所以第一次会议在去年召开。今年1月底,广州开发区党工委第一次工作会议暨黄埔区第一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文献来源:2016-10-10   新快报-A08 09
作者:陈海生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