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首个慈善道医馆近日在越秀区珠光街正式开诊。据了解,慈善道医馆是越秀区与广州市道教协会、广州市纯阳观和香港青松观合办的。这个开设在团一大广场对面、毗邻越秀南客运站的医馆,究竟是怎样的面貌?与其他社区医疗机构有何不同?昨日,记者前往打探。
每人每月可取三剂免费药
上午9时,在永曜北街一号118-119号的绿荫道上,一个古色古香的铺面,开门迎客了。这家铺不买食品,也不做生意,而是为人寻医问药的。
“欢迎来到道医馆。”一位身穿白色道服的男子招呼道。门口,一个简洁的宣传告示上写着:本馆资助对象:户口属越秀区珠光街道、享受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者。
“请问你有珠光街道民政科加盖公章的处方笺吗?”一对夫妇走了进来,道服男子询问。男子掏出一张盖有红色印章的处方纸(上面还有铅笔写的编号),递过去。“您是今早预约的第三位病人,请出示低保证、身份证和处方笺,在这里登记,然后就可以就诊了”。
看病男子名叫蓝国强,七岁时,因从高处跌落,落下腰痛的毛病,40多年了,病痛一直缠身,无法正常工作,如今靠拿低保维系生计。在老婆的搀扶下,蓝国强来到道医馆刘智峰医生的面前。
因是第一次来诊,刘医生问得特别仔细。记者看到,这个慈善道医馆有个特别的规定:上午诊疗20人,下午20人,一天只看40人。如果上午按三个小时计算,一个病人平均可得到的问诊时间为10-15分钟。
约摸15分钟后,蓝国强拿着刘医生开出的药方,来到取药处。因为人少,护士很从容地找药、秤重,不到五分钟,便将药包递到了蓝国强的手上。蓝国强估算了一下,如果在其他医疗机构,这样一包药应该要100元,“这是一剂药量,免费的,如果吃后感觉好,下次再请医生开。每人每月可获赠三剂免费药。”护士耐心地讲解。
上午10时了,150多平方米的医馆里,不到十个病人,每个人都不紧不慢地等着。“反正预约到了,就一定可以看成,不着急”。
为1300户低保家庭而设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前来了解情况的珠光街党工委书记龚靖。他告诉记者,因街道开展了对居民需求的调查,1300多户低保低收入家庭大都提出了希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有了打造“街坊会所”的经验后,珠光街不断引入其他社会资源,加强社区服务。“慈善道医馆”正是与广州市道教协会、广州市纯阳观和香港青松观合力办成的一件慈善事业。
徐姨告诉记者,来这里就诊和去别处不同,看病不需要排长队,拿药不需要跑几层,行路只要两分钟,看病就在家门口。现在医馆刚刚开张,主要看的是慢性病、退化性疾病,听说以后还会办各类义诊活动,请一些名医名家来医馆坐诊。“那就真的是益街坊了!”
据越秀区珠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林文华介绍,居民到慈善道医馆就诊前,需先凭《广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身份证或户口簿到居委会领取资助证明。“可能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医馆会逐步向辖区非低保人群开放”。
文献来源:2014-05-06   羊城晚报-A9
作者:刘云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