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房或可办房产证

     昨日,《越秀区加快转制社区都市化进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拟采用“一社区一对策”的思路对辖内的6个城中村:瑶台、登峰、西坑、农林、寺右和杨箕,计划用12年时间完成整个都市化进程。将首先以杨箕村为试点。

  届时,城中村的土地将集体所有变为国有,而村民的宅基地房屋或可领房产证。城中村的村民转为城市居民后,参加养老保险也将纳入转后的城市居民行列,其参保率在2011年实现100%。


  现状:“一线天”“握手楼”比比皆是


  在越秀区,以“城中村”形式出现的转制社区(即由原来村镇转制而成的城市社区)正处于都市化的进程中,因此,加快推进瑶台、登峰、西坑、农林、寺右和杨箕等6个转制社区融入广州市现代化大都市中心,使之完成都市化战略任务,成为广州市实施“中调战略”的具体内容之一。

  越秀区区委书记贡儿珍表示,转制社区的“城中村”建筑密度高、容积率高,公共空间匮乏,“一线天”、“握手楼”比比皆是;公建配套设施落后,布局分散凌乱;居民文明守法意识薄弱,乱扔乱倒严重,卫生死角多,环境卫生差;生产生活用地不分,住宅商业功能混合。


  将变:12年后城中村将不存在


  “推进转制社区都市化,是越秀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越秀区区长武延军表示,近期,越秀区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制订了《越秀区加快转制社区都市化进程实施方案》,提出用12年时间力争基本完成转制社区都市化进程。

  根据《方案》,按照“一社区一对策”的思路,针对不同转制社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改造模式。将落后、杂乱、无序的“城中村”建成现代都市社区。同时,转制社区经济组织也将完成企业化改革,成为符合《公司法》要求的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合作公司;转制社区内的公共管理与服务实现也将与中心城区均等化,转制社区居民完全融入所在社区,“转制社区”的名称将不复存在。


  改造看点

  以登峰街金麓山庄为模式


  改造将借鉴外地外区和登峰街金麓山庄开发模式,依据转制社区布点规划合理确定转制居民居住点数量、布局和范围。金麓山庄是2006年底作为集资房分给登峰村民的住宅小区,是一个按照物业管理模式的花园小区。该小区全年刑事案件为零,房屋的租金也比原来提高了30%。

  武延军说,力争2010年前基本完成杨箕、登峰村更新改造试点项目的拆迁安置和地块整理工作,调动各方面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积极性。


  城中村房或可领房产证


  对于备受社会关注的转制社区中的土地问题,《方案》中也给予了相关规定:对转制社区的土地将依法转为国有土地。

  《方案》指出,一是对采用整村原地拆除,重新建设改造模式进行改造的转制社区,通过征地途径,实现集体土地向国有土地的转换;二是对不适宜整体拆建的转制社区,引导原住民根据《关于“城中村”改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向越秀区国土房管部门提出申请,将转制社区辖内的集体土地、村民宅基地房屋等,一次性转为国有土地,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其上合法建筑物核发国有《房地产证》。

  后年“农转居”全部参加养老险

  转制社区的进程中其中重要的一环便是社保“一体化”建设。武延军说,推动转制社区与中心城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并轨,力争在2009年底前将“农转居”人员完全纳入市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到2011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最终实现建立城乡一体化、共享型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


  两个阶段


  1.2009~2011年,为规范管理、试点推进阶段。率先启动杨箕村改造。

  2.2012年~2020年,为全面推进、完成转制阶段。社区重建进入实质性的土地整理、新社区建设阶段。

文献来源:2009-07-15   信息时报-A09

作者:张玉琴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