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希望学校位于西华路司马街7号。在民国时期是广州市西山区第一国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曾改名为西山区中心小学、北区第五中心小学、越秀区司马坊小学,“文革”期间先后改名为越秀区红卫小学、西华路第二小学,后又改为越秀区司马坊小学。由于历史原因,旧校舍残旧不堪,布局不合理,场室及教学设施均不符合要求。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1997年市民政局把产权移交教育部门,越秀区政府马上拨款780万元,用不到一年的时间重建司马坊小学。改建后的新校舍占地2800平方米,各教学场室及教学设施齐备、规范, 符合广州市一级学校的办学标准。1998年,学校正式改名为“八一希望学校”并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写校名。
八一希望学校是一所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学校。1949年10月15日在旧校校园的二楼升起了广州西山地区第一面五星红旗。广州解放后,西山区政府聘请该校齐虹亨教师为西山地区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负责会场布置、文艺晚会节目编排和保卫工作。齐虹亨教师于1951年被评为广州市第一届模范教育工作者,1952年被聘为广州市第四届第四次各界人民代表,1954年7月当选为广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1月24日晚在中山纪念堂参加了毛泽东同志的接见大会,1960年被选为广东省文教战线群英大会代表,1981年当选中共广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获全国园丁荣誉奖章。
学校一向积极开展全校性的科技教育活动,其中学生的“尼龙绳切割器”小发明曾获全国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银奖,“无线电振动门铃”小发明获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广东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航模组的同学参加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比赛小学男子“强——五”手掷模型获全国第一名,参加全国航天模型比赛获全国第二名,参加无线电工程制作获广东省第一名、全国三等奖。
八一希望学校是一所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学校。1949年10月15日在旧校校园的二楼升起了广州西山地区第一面五星红旗。广州解放后,西山区政府聘请该校齐虹亨教师为西山地区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负责会场布置、文艺晚会节目编排和保卫工作。齐虹亨教师于1951年被评为广州市第一届模范教育工作者,1952年被聘为广州市第四届第四次各界人民代表,1954年7月当选为广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1月24日晚在中山纪念堂参加了毛泽东同志的接见大会,1960年被选为广东省文教战线群英大会代表,1981年当选中共广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获全国园丁荣誉奖章。
学校一向积极开展全校性的科技教育活动,其中学生的“尼龙绳切割器”小发明曾获全国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银奖,“无线电振动门铃”小发明获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广东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航模组的同学参加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比赛小学男子“强——五”手掷模型获全国第一名,参加全国航天模型比赛获全国第二名,参加无线电工程制作获广东省第一名、全国三等奖。
文献资料来源:2010年1月   摘自《越秀现代教育》
作者:胡欣育主笔 , 广州市越秀区政协编
索取号:G527.651/8/19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