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旧址 开启广州现代金融

    绵亘于珠江河畔的长堤大马路,早在民国时期便是当时全国著名的金融街。其中,位于沿江中路193号的中央银行旧址,是广州金融发展历史的标志性建筑。建于广州的中央银行由孙中山亲手创办,它设立的一套银行制度,让广州金融走向现代化迈出重要一步。这座民国时期的老房子,如今变身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市第一支行,然而门口的“中央银行旧址”六个大字,却仍诉说着当年的风采。

    为革命所需 筹备中央银行

    溯珠江而下,离天字码头不远处的沿江中路193号,矗立着一幢两层高的大楼。正中大厅的外墙由花岗岩石构筑,门口两侧安置着两只西式风格的石狮。若天气晴好,沿着长长的台阶拾级而上,步入营业大厅,会瞥见阳光从大厅上空的椭圆形透光顶棚铺设开来,反射在楼道中罗马式的圆柱上。这就是中央银行旧址,由孙中山亲手创办于1924年。

    1923年3月,陈炯明被驱逐后,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设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当时由于军阀势力仍然强大,政权地位仍不稳定,同时面临着严重的金融混乱、财政困难等危机。

    其时,粤军、桂军、滇军、福军、湘军、豫军等分据广东各地,它们“均就地筹饷”,严重破坏了财政统一。同时它们还代办厘税捐务,“又复私造伪币以图利”,“兼以各军公开赌博,专卖鸦片,以溢充军饷”,最终出现了“终十二年财政金融之紊乱,不可纪极”的局面。

    当时的广东金融界也极为混乱。汇丰、有利等外国银行左右着广东金融市场,它们或投机倒把,买空卖空,扰乱了金融秩序。华商金融机构中,除了嘉华、东亚等10来家银行外,便是四五百家钱铺,它们常利用政局动荡制造金融风潮,伺机获利,从而加剧了广东金融市场的混乱。而官办银行——广东省银行,则因处于政治风潮波动的直接打击下,信用低下。另外,广东币制复杂,私铸严重,低伪毫银充斥市场。故“先总理为调剂国内金融,补救国民经济起见,乃募集外资组设中央银行”。

    银行中的银行 可发行纸币

    为筹措开办中央银行经费,孙中山任命宋子文为广东盐务缉核所所长,并指示将盐务稽核所的部分月收入以专户存储,向美国钞票公司定印中央银行纸币。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广东革命根据地也渐趋巩固,中央银行成立的条件逐渐成熟。同年8月15日,中央银行正式成立,由胡汉民、廖仲恺、孙科、宋子文等7人担任董事,宋子文担任行长,直属国家财政部。

    中央银行成立典礼上,孙中山致开幕词,他先说到当时“军、政两费极拮据”的状况,还以谷种、母鸡喻为资本,希望军政官吏不要擅自提用,要求他们“保护这个中央银行”。

    “一个政府需要一家为财政金融服务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中的银行,它是为巩固金融,配合军事、政治行动而设立的。”民国广东社会经济研究专家、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晓辉表示,中央银行是国民党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金融中枢机构,它建立了一套金融制度,为巩固广东革命政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广州金融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民国初期是广东省银行业务发展比较正常,新设银行间数最多的时期。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主的官僚资本,相继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农民银行,形成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金融资本,控制了广州的经济和金融业的命脉。民国时期设立的银行,大致奠定了广东省市近代金融经济之基础和银行业务分布之格局。在近现代史上,广州市银行业始终处于全省金融界执牛耳之显著地位。

    广州众多银行中,为官办银行在国内同业中具有较强实力。根据《中央银行组织章程》规定,中央银行除享有发行货币、代理金库等国家银行特权外,还可经营收放款、买卖证券、办理汇兑、发行支票等商业银行的业务。

    随军事进退伸缩 为革命提供资金支持

    当时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六项:一是发行货币、普通和冠有地名的兑换券,支持北伐战争的军用券;二是改铸民国十三年版银毫,发行民国十七年版银毫;三是开展各种货币的兑换业务;四是代理国库、省金库收解业务;五是办理各机关、团体、私人的存款和汇款;六是对机关、团体发放临时周转性贷款。

    中央银行曾发行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及一百元五种纸币,称为中央纸币,俗称中纸。由于发行量不多,旋发旋收,有一定的准备金,颇得人民信任。

    此后两年,政局稍微稳定,商团叛变被平定,广东遂成为统一的革命根据地,中纸也赢得了信誉,流通颇广。当时广东流行的货币种类虽多,但均无力与中纸竞争,即使坚挺的银元,也因含银成色不纯,又不及中纸方便,故以银元换中纸。

    张晓辉表示,中央银行的建立,为国民革命、北伐战争提供了巨大的财经支持。据了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北伐战争期间庞大的军费开支,大部分仰赖广东财政,并由中央银行提供。1924年政府开支1000万元左右,1925年升至5800多万元,1926年高达1.4亿元。由此可见,中央银行实属当时军事需要,随军事进退伸缩,故没有全部执行中央银行职能。

    1927年,南京设国民政府后,在上海增设中央银行,广州的中央银行于1929年3月改称广东中央银行,1932年1月又改称广东省银行。

    旧址的金融生命

    仍在延续

    ■古为今用

    100多年前,在广州作为商埠被西方资本打开缺口时,珠江沿岸便成为了金融区。1904年起,广州先后设立了具有地方银行性质的官办广东官银钱局、中央政府官办的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广东分行、商办的大信银行等。

    民国成立后,按照西方银行模式组织和管理的中国人自办的近代银行在广州迅速兴起。不过,当时广东政局不稳,官办银行变化很大。

    1912年由广东军政府设立广东省银行,1914年5月改为广东中国银行。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滇贵军入粤,造成银行挤提争兑,广东中国银行因无法应付而停闭。1917年,清末时期的广东官银钱局改为广东地方实业银行,由于营业不景气,于1920年停业。1920年,广东省立银行成立,将广东地方实业银行并入该行。同年12月改称广东银行,退出商股,改为官办,到1924年8月结束。1924年8月16日,孙中山在广州创立中央银行,1927年10月广州市立银行开业。

    时移势迁,如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中央银行大楼旧址,且仍担负着银行的业务功能,成为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市第一支行办公地。这座雄伟的建筑见证了民国至今珠江两岸的历史变迁,也曾是旧中国的金融货币中心。

    据工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一直被用作银行的营业大厅,而没有作为历史文化古迹对外开放过。一楼经过几次重修,整体更多地趋向了现代银行的氛围。至于二楼,工作人员则表示一直未有使用。

    中央银行旧址所在的长堤一带,至今仍聚集着众多大型银行的省级分行,如中国人民银行广东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银监局等。而在沙面至长堤一带,仍有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汇丰银行等金融机构。

文献来源:2012-06-15   南方日报-AII06

作者:陶达嫔 姜玉龙 谭亦芳 彭文蕊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