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中心 小资时间发现南关五种方式

    说到广州老城的中心,没有哪里比当了两千多年中轴线的北京路更有资格。而在北京路的南端,有个地方曾经和西关齐名,这便是南关。清代的广州,这里曾是城南门———永清门之南,“南关”之名由此而来。

  老广州心中,西关才是广府文化的代名词,而南关则在人们的淡忘中悄悄发生着变化:酒吧、咖啡馆等休闲场所多了起来,天字码头和游船也越来越有现代美感,加上北京南路遮天蔽日的树荫,南关越来越弥漫出小资生活的情调。如果你泡够了环市东、沿江路、白鹅潭,还要找个地方乐一把,那就去南关蒲吧。

  新快报记者  冯穗钧/文 龚吉林 冯穗钧/图

  蒲酒吧

  CK Bar

  北京南路3号新光会商务大厦3楼

  临近天字码头的CK Bar有难得的江景房。吧台藏酒量十分丰富,由几个帅哥调酒师“主持大局”。把身体摊在这里的凳子或长椅上,感觉特别舒服。

  CK不仅是酒吧,同时还贩卖热闹的浪漫和不热闹的浪漫。爱热闹的可以坐在吧台前,或者挤在最适合“凑热闹”的桌子旁,在音乐声中让调酒师调一杯鸡尾酒,然后插上两根吸管送过来;不爱热闹的就快快“躲进”江景房里,看着美丽的珠江夜色,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地尽情聊天吹水吧!

  蒲原生态

  绿耕城乡互助社

  北京南路137号首层

  你没有看错,在广州老城中心,真的可以蒲原生态。有机、低碳、天然等原生态理念渐渐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绿耕城乡互助社出售的产品就属于这一类。但这里比其他有机店更原生态的,是价格也很“原生态”———售价就是进货价。原来这里是中山大学社工协会开办的,只为帮助山区农民脱贫,因此产品上标的不是价格,而是生产者的资料和联系方式。绿耕城乡互助社分别在云南、四川地震灾区、从化设立了基地,直接销售当地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经费由民政部门和大学科研机构承担,所以能以最“原生态”的价格,让城市人享受到原生态的产品。

  蒲啡厅

  我们咖啡屋

  北京南路14号

  蒲啡厅是小资情调的标志之一,但要看怎样蒲。3年前,“我们”的主人聚在一起,觉得老是找地方聚会有点麻烦,于是就合伙开了这样一家咖啡屋。为了纪念大家的友谊,就命名为“我们”。

  我们咖啡屋共有两层,一楼摆有工艺品,临街一面还挂有纱帘,既“保密”又不影响景观。鹅黄色的灯光,照着木制饰柜,旁边衬着鲜艳的干花,营造出家居般的格调。

  在这里“蒲”,绝对没有快餐式的感觉,下午3时起就可以悠悠闲闲地聊天上网“蒲”足几小时。老板也很公道,把某种调味的山寨蓝山咖啡直接命名为“唔系蓝山”,和“顶级蓝山”区分开来,大家也喝得放心。

  蒲戏院

  南关电影院   北京南路26号

  一座百年老建筑终于在本月“复活”了!南关电影院有百年历史,重新开业后,成为颇有特色的怀旧电影院,上映的虽然未必是热映中的大片,却也是挑选过的经典作品。在百年建筑里看经典电影,这种感受恐怕不是现代电影院能提供的。“蒲”南关电影院,想找回的正是历史的沉积和对经典回味的感觉。试业期间票价10元

  蒲珠江

  珠江夜游   沿江中路天字码头

  天字码头清代时专为迎送官员而设,是目前广州使用的历史最久的码头(南关因此有个地方叫“接官亭”)。但现在的天字码头,多是以“珠江夜游”为招牌。这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传统节目,越蒲越有看头。“蒲”在江面上,两岸景色不用多说,游船也越来越漂亮。江风徐来,夜游珠江成了一种情调,还有情结。    票价:38元~168元

文献来源:2010-07-16   新快报-D03

作者:冯穗钧 龚吉林 冯穗钧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