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廉价快餐吃不到了 禺山路将建高端美食街,租户陆续接到交铺通知

    6蚊冬菇蒸鸡炖饭,4蚊银芽干炒东莞米粉……物价高企的广州还有这样的街坊价吗?在北京路步行街与惠福东交界一隅,禺山路就是这么一条“街坊价”美食街。但为打造惠福路美食一条街,近日,租户们陆续接到交铺通知。 

    喷香的萝卜牛杂、澄黄的咖喱鱼蛋、外加透心凉的芒果冰沙,禺山路转角一处小食店总挤满年轻人。老板黄先生在此经营快餐盒饭以及街头小食将近20年,然而最近却接到通知需要把铺子交回。他向南都记者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一条不足100米长的“掘头街”便聚集了17家餐厅,近2/3都是售卖粥粉面饭的快餐店,消费对象多是周边的学生、街坊,或是看铺的打工仔,街坊价很是有名。“物价高涨时,还是坚持6块钱2肉1菜,做得辛苦,但是开心。” 

    在银座某服装店打工的小梅,每天中午都会到禺山路一带的快餐店“搵食”,6元一份快餐是她的最爱,一个茄子一个咕噜肉,还能多加一个青菜。“没想到在如此黄金地段上班,还能找到这么平价的饭菜。”小梅说,快餐店如果撤走,这中午的吃饭问题还真是头疼。“附近装修好一些的快餐店,动不动要十几块,一个月光吃饭千来元的工资就没得剩了。” 

    在禺山路上土生土长,街上的各家商铺老板都说,坚持街坊价,是因为本来禺山路临近步行街,以前更有禺山市场坐镇,地头靓,生意旺,租金也不贵。加上来来往往的都是熟悉街坊,如果因为想赚钱而“食人只車”,“良心上讲不过去。”街尾蒋姨一家在禺山路更是生活将近70年,上屋下铺,“行出行入都是街坊邻里。”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蒋姨开始做烧鹅生意,成了当时第一批个体户。蒋姨说,20年来,自己看着不少人从入学到毕业工作,甚至成家立业都不时过来看望她,如今即将要交铺,除了对继续找铺的迷茫,更多的是对北京路这一段难舍的市井情怀。 

文献来源:2010-05-28   南方都市报-AII15

作者:朱丹婷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