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沃土育新机 湾区文产建高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根植千年羊城这片沃土,广州的文化产业枝繁叶茂。11月20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下称“大湾区文投大会”)开幕,全球众多投资人云集广州,瞄准文化产业新机遇,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下注”。

    会上,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晓丹向与会嘉宾大力推介广州文化产业,她用“新、齐、多、强”四个关键词形容广州的文化产业特点。面对全球合伙人抛来的“绣球”,广州以年营收超5582亿元的底气,向世界“自我推介”。

    2023年广州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000亿元,近5年平均增速11%;广州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超过3700家,700多个文化产业园区星罗棋布……“新、齐、多、强”的广州文化产业,正在大湾区文投大会这个舞台,与世界“共舞”,舞出新合作,舞出新机遇。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洪钰敏 郑慧梓 策划:冯艳丹

    因何而“新”?

    定下“卡牌”作为创业赛道,选择广州作为创业城市,是林俊几乎同时做下的决定。

    作为广州杰森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下称“杰森动漫”)的创始人,2019年,林俊瞄准动漫衍生品行业——卡牌,从一个4人组成的小工作室开始创业。如今,杰森动漫已经是一家即将拥有50家品牌门店,覆盖10万家线下终端的卡牌行业头部品牌。

    “卡牌是文化产业里的‘小赛道’、新业态,但是却有‘大能量’。”林俊表示,卡牌等潮品增长持续上行,中国IP收藏卡已经“拆”出了“百亿级大市场”的市场规模,未来发展潜力空间无限。

    虽然看好卡牌未来的发展,但要做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内容,创业城市的选择仍需慎之又慎。“我们希望城市对新业态行业的发展是包容的,产品是百花齐放的,而广州正是这样一座城市。”在林俊看来,广州始终保持着开放创新的姿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是创业者的第一选择。

    向海的“南风窗”区位、深厚的岭南文化滋养使广州始终保持开放创新的姿态,广州文化产业也因此始终焕发勃勃生机,引领风尚,创新发展。

    在广州,像杰森动漫一样深耕在文化产业新业态的企业比比皆是,广州文化产业增长,近一半是新业态“给”的。

    2024年上半年,游戏动漫、新媒体娱乐、娱乐智能设备制造等广州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350.53亿元,同比增长8.9%,高于全市文化产业平均增速4.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2个百分点,以占比29.8%的法人单位实现48.8%的营业收入,成为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增长的新引擎。

    从文化新业态企业行业分布看,互联网搜索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83.6%,占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1.3%;互联网广告服务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7.08亿元,同比增长15.5%,占新业态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6.8%。

    两个行业合计拉动全市文化新业态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3个百分点,成为文化新业态增长的“推进器”。

    作为新业态里的“老演员”,动漫游戏产业一如既往给力。

    从过去培育了中国游戏第一街——科韵路,到如今拥有游戏企业6700余家,广州游戏产业营业收入由2017年的595.83亿元到2023年突破1100亿元,占全国约三分之一,带动就业超10万人。

    作为中国游戏发展的起源地之一,广州再次先行一步,率先开拓游戏海外市场,在国内厂商仍对逐鹿中原乐此不疲时,广州游戏企业已经在全球争得一席之地。‌2023年广州游戏企业的出海收入达到了385.4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了逆势增长。

    目前,广州有45家文化类上市公司,7家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除了游戏产业,动漫产业产值占全国五分之一,网络音乐产值占全国四分之一。‌‌

    今年9月,广州发布“2024年广州文创新业态新势力”榜单,入选企业涵盖多个新兴行业赛道,涉及数字文化科技、文旅融合、文化内容生产与传播、文化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呈现出新业态与新势力。

    当下,大湾区文投大会仍不断为广州的新业态注入强动力。

    以杰森动漫为例,林俊表示,通过文投大会,现在成功与超20家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成功对接,公司新一轮融资得以迅速启动,“过去我们一直埋头苦干,比较少对外公开亮相,这一次参加文投大会,也是希望能够接触到一些优质的投资方、资源方,为我们公司的后续发展助力。”林俊说。

    “齐”在哪里?

    11月的珠江两岸流光溢彩。刚刚圆满收官的2024年广州国际灯光节以江上桥梁与江畔建筑物为幕布,探索灯光技术与AI技术、未来科技融合发展。

    广州塔灯光秀与主雕作品《融光》结合展出城央大秀,在这场覆盖10公里范围的灯光秀中,《融光》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360°旋转,营造出“无极”的空间效果。

    “我们在创编过程中深入思考如何推动灯光艺术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因此在广州塔灯光秀、《融光》等作品中都下足功夫,不仅展现灯光魅力,更要呈现光影艺术与数字科技的全新融合。”策展单位珠江锐丰执行指挥、灯光节制作人魏来说道。

    在广州,齐全的产业门类、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为广州文化企业“茁壮成长”创造条件,背靠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在数字文化、创意设计、高端文化制造等产业领域具有领先发展优势,有力支撑文化产业内容创新、传播创新、模式创新。

    历来“敢饮头啖汤”的广州,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领域继续“打头阵”。文化产业门类中,新闻媒体、动漫、游戏电竞、数字音乐、直播、文化装备、超高清视频等产业门类规模居于全国前列。

    奋进无止境。近年来,广州打造了“1+N”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明确从产业提质、数字赋能、跨界融合、空间优化、企业壮大、消费扩大、合作深化等7个方面发力,着力建设广州成为动漫游戏之都、数字音乐之城、全球创意城市、文化装备制造中心。

    在各个细分领域,广州“对症下药”出台针对性政策。《广州市扶持电影产业发展规定》《广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州市进一步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关于新时期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连串政策,加速文旅融合,以“文化+科技+金融”释放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以“政策东风”助文化产业扶摇直上。

    何以为“多”?

    良木植于沃土。

    雄厚的发展基础、针对性的政策设计,广州各文化产业“百花齐放”,打造了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装备及消费终端生产3个营收千亿级文化产业集群,拥有2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5个营收超百亿元文化产业园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化展会在广州举办。

    得益于优质环境,文化新业态也正蓬勃发展,一大批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主体正聚集成势,超过1000家文化科技融合相关企业在广州扎根:

    行业龙头集聚——全国最大的社交平台企业微信总部大楼落户广州,广州网易2023年游戏业务营收超800亿元,广州三七互娱2023年营收超160亿元、广州趣丸公司组建“广州TTG”战队,成为国内少数拥有两支电竞战队(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的俱乐部之一;

    文化装备、游戏、互联网等领域——广州的励丰文化、酷狗、荔枝网络等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龙头企业领跑行业;

    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领域——广州先后培育出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多益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三川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明道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文化科技融合高新技术企业……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截至目前,广州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25家、省级23家,产值超百亿园区5家。成功创建天河区、番禺区两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成为国内少有拥有2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城市之一。国家文化对外贸易基地(广州)落户黄埔区,是全国12家文化对外贸易基地之一。

    与此同时,发达的文化金融,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目前,文化产业多元化、多层次投融资渠道在广州已经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越秀基美文化产业创投基金、奥飞动漫文化产业基金相继落地,首期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20亿基金已经正式揭牌。

    真金白银的投入,加速文化产业科技活力释放。目前,广州文化上市公司达45家,其中沪深A股31家,约占全市A股上市公司总数(157家)的20%,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板块”。

    这片文化产业发展的“热土”,令人拭目以待。

    “强”在哪里?

    产业发展强不强?关键要看“粮”!

    2018年以来,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从137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约2000亿元,年均增速11%。2024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达3686家,实现营收2766.93亿元,同比增长4.3%。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广州文化产业的“车头”便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真金白银”撑起广州文产的“四梁八柱”。

    目前,广州已打造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装备及消费终端生产、动漫游戏3个千亿级文化产业集群。

    动漫游戏是“中流砥柱”。2023年广州游戏产业营业收入近1052亿元,同比增长8.6%,约占全国游戏营收的1/4,广州动漫业总产值超300亿元,约占全国产值1/5,动漫游戏集群营收约1300亿元。

    广州市游戏产业发展起步早,产业规模大、企业数量多、增长速度快,是广州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位居全球城市第一方阵。

    作为中国“动漫之都”,动漫产业无疑广州文化产业中的一张“金名片”。广州动漫产业总产值近300亿元,原创漫画发行量占据全国漫画市场30%以上的份额;在中宣部“原动力”动漫创作项目中,广州市获奖数量15个,排名全国第一;广州4个动漫品牌入选中国动漫授权业协会评选“十大中国品牌”……

    创意设计占半数。2023年,广州创意设计产业法人单位数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21.7%,在文化产业各门类中占比最高,实现营业收入1213.86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长8.0个百分点。

    2017年,广州开始筹备广州设计之都项目,以其为主要抓手,开启粤港澳大湾区设计产业集群发展之路。2022年8月,广州设计之都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已有超100家央企国企、设计行业领军企业入驻园区,引进项目年产值已超200亿元。

    广州白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整体投入运营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00亿至500亿元。同时,广州通过吸引全国、全球设计产业链龙头企业和设计大师,中外设计研究院等高端产业机构,力争到2025年推动园区营收超500亿元。

    文化装备及消费终端生产是“冉冉新星”。近年来,包括灯光、音响、新型显示、数字文旅沉浸式设备等在内的广州文化装备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培育出一大批知名品牌,拥有1家国家级、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6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声音

    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会长张卫平:

    四个关键词

    阐释广州文化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广州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在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方面认识早、行动快,多措并举出台各类扶持政策,以新质生产力加速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从本次在广州举办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上,也可以看出广州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态势已经日趋明显,我们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阐释广州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的精彩瞬间。

    一是“完备”,广州文化产业门类和链条完备。按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产业分为9个大类、43个中类、146个小类,广州集齐了所有的门类。不仅仅是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核心领域发展速度快,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也为全国文化产业贡献广州文化制造的力量;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产业优势突出,游戏电竞、数字动漫、数字音乐、创意设计、数字文化装备、数字影视、虚拟现实等新兴业态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同时,广州文化产业链条完备,比如,数字音乐形成了音乐录制生产、音乐版权、音乐分发等全产业要素,形成了集数字音乐IP孵化、数字版权服务、音乐教育培养、演艺经济、音乐文化传播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4;动漫产业链聚集了创作、生产、授权、玩具、潮玩手办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产量和播出量均居全国首位,2023年实现营收250亿元,占全国市场的1/5;游戏产业在研发、发行、运营等各环节均有代表性企业,产业链完备,分工细致,有专注垂直领域研发的公司,也有专注精细化运营和发行的公司,以及研发和发行“双强”的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1129.64亿元,占全国游戏产业总营收的1/3。

    二是“丰富”,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新质发展平台和产业投资机构丰富多样。有广州文交会、中国国际漫画节、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中国(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等几十个重大的展会交易平台,今年还举办了广州电影产业博览交易会,这些平台吸引了大量文化产业资源和要素在广州集聚。投资机构方面,全市聚集了100多家文化特色金融机构,构建了文化产业一体化投融资服务体系,链接了数千家文化企业,为了文化企业在广州孵化、发展和壮大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

    三是“紧密”,广州文化产业与千百行业合作与融合紧密。比如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路径,通过在AI、数字孪生、区块链、超高清视频等技术的突破,极大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技术革新,提升了文化体验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为产业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全市有4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占全省总数的一半,经科技部和中宣部联合考核,“广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全国55个基地中成为4个获评“优秀”的基地之一,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文化类企业超过3000家。天河路商圈不断加强名品阵容,通过文商旅的深度融合,持续打造科学馆、天文馆、社区图书馆、文创商店等文化设施,并加强与艺术团体合作,建设文旅剧场,激发消费活力,使“文商旅体教”多元融合发展不断加速。永庆坊通过文化元素的植入,坚持保护活化在地文化,用“绣花功夫”持续实施旧城微改造,打造集文化、商业、景观、游乐等于一体的复合型街区,已经成为老城市新活力的典范。

    四是“深远”,广州文化产品和服务辐射全国甚至全球。广州海珠区非遗传承人林栖在马面裙设计中融入螺钿、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以及荔枝、木棉等广州元素的纹样,成为传播非遗文化的载体,使每一件作品都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媒介,掀起了马面裙热潮,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关于马面裙的笔记超过112万篇、讨论话题浏览量已超过13亿次,播放量超过200亿次,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华期间还试穿了马面裙。而以新式马面裙等为代表的“新中式”美学也带动山东曹县、浙江海宁汉服和新中式服装的销售。另外,广州文化走向全球的势头“凶猛”,2023年,广州市文化产品出口金额合计达到510.58亿元,咏声动漫的原创动漫作品《猪猪侠》《百变校巴》和《超学先锋》等,已成功发行至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全球超过150个电视及新媒体平台播出。网易在海外市场成功推出基于“西游记”等国风IP的游戏,如《阴阳师》和《大话西游》,还深耕自研实力,与国际知名品牌如漫威、华纳兄弟以及暴雪娱乐合作开发新游戏,加速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三七互娱则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发行适合当地用户需求的游戏,有效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文献来源:2024-11-22   南方日报-AII04

作者:洪钰敏 郑慧梓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