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对海珠区、越秀区和荔湾区的危破房改造试点项目进行视察。记者获悉,广州最大连片的旧城改造——东濠涌项目将于今年9至10月间启动,公、私房均可回迁;恩宁路改造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力建议为部分拆迁户提供回迁房,而目前有超过三成的拆迁户已经签约;海珠区则打算为南华路、同福路等骑楼群进行立面整饰,总投入1055万元。
海珠区
投千万元修缮骑楼建筑
海珠区副区长苏小澎向人大代表汇报情况时透露,南华西成片危房改造项目二期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初步完成,海珠区对南华路、洪德路、同福路骑楼改造已完成初步方案设计。
苏小澎介绍,在南华西的改造工作中,海珠区重视文物线索保护问题,该片区的重点古建筑共有15处,海珠区正在制定加强保护的办法措施。
据介绍,海珠区拟对南华路、洪德路、同福路3条街的骑楼建筑进行立面整饰。这3条街位于海珠区西北部,街道两侧排列着比较成规模的具有岭南地区特色的骑楼建筑,目前,已完成骑楼改造初步方案设计。据统计,需进行立面整饰的骑楼共计399栋,改造面积70350平方米,工程总投入费用约为1055万,目前已经向市建委申请立项,正等待批复。
十香园一期将建广彩馆
苏小澎介绍,2007年9月,广州投入1000万元用于十香园一期工程的第一部分建设和修缮。目前,一期工程第二部分总建筑面积1942平方米,预计拆迁和建设费用4915万元,建设广彩馆等项目。海珠区已和著名收藏家赵泰来达成协议,将其家族收藏在英国的李鸿章订做的一批广彩艺术珍品引入海珠区。
据悉,十香园的修缮保护规划拟分三步实施,一期工程3800多平方米,含十香园、“二居”博物馆,艺术公园以及特色画廊;二期工程是建设大型海珠雕塑群和岭南书画纂刻碑林;三期工程结合城中村改造,建造多座纪念馆、展览馆。
太古仓项目月底动工
市人大代表还视察了海珠区珠江后航道滨水地区景观工程建设情况。该景观工程从厚德路到沙度路,全长1.966公里,宽26米,总投资约1.7亿元。目前已完成征地拆迁摸查及其他前期工作。
据介绍,该景观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景观节点就是太古仓、大阪仓码头。太古仓、大阪仓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是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近代码头工业建筑。太古仓将打造成集游艇商务会所、服装设计展示、文化艺术商品展示、公共活动、特色餐饮、特色商业于一体的城市滨水空间。大阪仓将打造成为以休闲健身为主、配套服务为辅的滨水体验式体育文化活动场所。本月底,太古仓项目将启动建设,预计今年底工程建设可基本完工。
回迁房不会是“挑剩房”
市人大代表陈雪提出,南华西的拆迁户担心开发商把好房子都卖了,剩下一些不好的房子提供给回迁户。
海珠区规划局负责人回答说,规划部门已明确南华西的毛容积率为2.57,对回迁楼的地块有明确规划,开发商必须保证这一地块的建设,而且回迁楼的公建配套都很齐全,但具体到那一套房子需要通过摇珠来决定。因此,居民不必担心开发商把“挑剩”的商品房卖给回迁户。
重点改造项目介绍
南华西:一期完成八成动迁任务
南华西成片危房改造项目二期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已初步完成,北起南华西路,南至同福西路,东起漱珠涌,西至龙溪新街和公所直街。规划总面积6.47万平方米,拆迁房屋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地块现状总户数1893户。截至6月16日,一期动迁工作已经完成了81%的动迁任务。148户公房租户已有147户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书,184户私房业主已有123户签订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约七成的拆迁户与政府签订协议,计划回迁。
越秀区 东濠涌项目公私房均可回迁
昨日,记者跟随市人大视察组在越秀区视察时获悉,作为广州市最大连片的旧城改造项目——东濠涌项目的改造方案已通过初审,将于今年9至10月启动,改造总规划面积约60公顷。
公房住户也可回迁
东濠涌作为广州历史上旧城的护城河,如今已风光不再。记者看到,两边水泥护栏每隔一段就有空缺,空缺处拉上了“市政维修”的黄色胶带,高架路两侧破旧的房屋严重影响了广州市整体城市形象。
据介绍,考虑到东濠涌(东风路到东华西路段)商业气氛比较浓厚,规划方案考虑在该段以新建商业、办公为主,所以回迁住宅主要安排在南段(东华西路段至沿江路段)及北段(东风路以北南洋电器厂)。
越秀区副区长卞勇表示,在改造过程中,将考虑对原居民的拆迁安置及补偿实行新的方式:一是拆迁安置不区分公、私房。考虑公房住户居住比较困难,只要符合入住条件的,公房住户一样可以选择回迁。二是没有产权的历史临建可有条件的进行货币补偿,不作为正式产权面积回迁。三是私房原则上拆一补一;按户均面积计算,40平方米以下的,回迁时无条件补足40平方米;扩大原址回迁的范围,如以同一城区范围来算。
代表建议先规划交通配套
卞勇还表示,目前越秀区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资金进入旧城综合改造领域,鼓励和支持开发商、村居、企业、外商等多种成分共同参与旧城综合改造。
市人大代表们希望东濠涌片区改造应该预先考虑规划之后的交通配套,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庆强建议补偿标准应该就高不就低,最好能以补偿的价格在同地段可以买到同等面积的房子。
重点改造项目介绍
东濠涌:将“变身”越秀区新商圈
东濠涌沿线改造主要是东濠涌越秀南地块和珠光北地块。东风路起至珠江口段,两岸沿线纵深完整街区的用地,总规划面积约60公顷。
改造后的东濠涌片区将“变身”为越秀区的新商圈——城市级商业和文化博览中心。其主体功能定位在旧城中心地区的新景观带,东濠涌两岸新滨水休闲带。
具体功能定位分四部分:北段,东风路以北的南洋电器厂起至中山三路以北,为绿化休闲带;中段北,中山三路以南至东华西路、文明路以北,为商业文化休闲带;中段南,东华西路以南至越秀南路东西向段以北,为绿化休闲及社区服务设施功能带;南段,越秀南路东西向段以南真情对沿江路以北,为办公及服务、配套商业及居住功能区。
荔湾区
超三成恩宁路拆迁户签约
昨日,人大视察组到荔湾区了解旧城改造工作。在备受瞩目的恩宁路改造问题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力提议为部分拆迁户提供回迁房。据介绍,截至上周,恩宁路改造地块已累计签订安置协议717份,超过拆迁户总数的1/3,货币补偿均价约9000元/平方米。
《动迁方案》尚未获批准
昨日上午,市人大代表先后到聚龙村清代民居保护区、芳村德国教堂和信义会馆、恩宁路旧城改造地块视察。在恩宁路,记者看到,已签约迁出的房屋都挂上了“房屋接管公示牌”,明确该房已经由荔湾区连片危破房改造项目办公室接管,不得挪作他用。
来自荔湾区危破房改造办公室的统计:截至6月13日,恩宁路项目已累计签订安置(补偿)协议717份,其中直管房251份,私房(货币补偿)466份,拆迁户已领取近3.2亿元补偿款。
据介绍,市国土房管局对恩宁路地块内的直管房租户提供了珠江新城、金沙洲等处的房源作为安置房源,所有小户型租户均可住上40平方米以上的新房。至于私房安置,荔湾已向市国土房管局申请,在金沙洲安排一定量的限价房供私房拆迁户选购。
荔湾区国土房管局副局长郑汉加向人大代表汇报时说,恩宁路改造《动迁方案》至今未得到市政府的批准。他提请市政府尽快批准,以便推进动迁工作。
可考虑回迁建安置房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力建议,恩宁路改造应提供一定数量的回迁房,以满足部分老居民的需求。荔湾区规划局副局长江伟辉回应说,回迁问题可以考虑。据了解,恩宁路改造方案最初出台时,规定拆迁户是不安排回迁的。
重点改造项目介绍
恩宁路:旧城改造提升商业竞争力
恩宁路改造地块位于多宝街中部,西北与多宝路、龙津路交接,东南延伸至十甫路,与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比邻。该地块是昔日正宗西关大屋的汇集地,总面积达81146平方米,现有房屋1965户,有泰华楼、八和会馆等历史、文化建筑。恩宁路的规划思路是:拆除1539户,其余部分则进行整饰,最大程度保留主干道建筑,特别是临街商铺,以及区域内的文物、历史建筑。通过改造后,该地块与上下九步行街形成功能互补,大大提升地区商业竞争力。
文献来源:2008-06-20   信息时报-A9
作者:张玉琴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