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做强做大 为实体经济做贡献

    12月5日,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表彰大会暨纪念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大会并接见与会代表。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名单中,有两位来自广州的个体户代表杜家雄和谢仲馀,他们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激动地回忆了现场情况、创业多年来的心得体会以及未来如何继续投身实体经济建设的设想。

    杜家雄见到记者时一直感慨:“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做了35年个体户,现在还能见到总理。当年很多个体户朋友已经退休了,我还想继续干下去,为社会多做些贡献。”

    “总理见到我们第一句话就说‘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撑起了中国就业的半壁江山。’”杜家雄回忆说:“我们个体户的作用和贡献能被总理这样肯定,我非常感动。1978年,广大的知识青年要回城,国家的就业有很大的压力。我们当时作为待业青年,自谋职业,也是为政府分忧解难。”“我们当年做个体户很多被人看成‘街边仔’,不受尊重,现在总理跟我们讲话就像拉家常,感觉真的很温暖。”

    从个体户开始,当年很多经营者现在已经建立起各种形式的企业,有了新的发展。杜家雄也是如此,他特别提到总理希望每一位个体户从原来自己管自己发展到为社会做贡献,要继续做强做大。

    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杜家雄特别感谢1986年夏天羊城晚报刊发的一篇报道——表扬杜家雄在广州东川路开设的雄记表店。杜家雄不仅诚信经营提供优质服务,还经常参与街道、工商联等单位组织的为群众免费服务活动,为孤寡老人等困难人群维修钟表。

    杜家雄说,“大家喜欢找我维修钟表就是看中我的诚信,我修的钟表一般都能走两年。我学雷锋,在大家心目中赢得了好口碑,那个时候我的钟表店生意做不完。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认为诚信是经营的根本。”

    读了这篇报道后,一位年轻人千里迢迢赶来找杜家雄学艺。杜家雄觉得自己也是从学徒干起才有后来的发展,如果能帮助这位年轻人也是件好事。几年后,有了徒弟协助经营门店生意的杜家雄开始思考“要多干点事”,“我和家人一起开了制衣厂,到1993年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后来专门做职业制服和个性化定制。”

    如今,杜家雄一年有上千万元的营收,杜家雄说:“我还保留了两个个体户的牌照,我妹妹在帮忙经营。一个在广州市东川路做日用百货食品,方便来省医看病的外地人买东西;另一个做服装面料。 ”

    从个体户到经营企业,杜家雄坦言一路走来最重要的是坚持。“当前实体经济遇到一些困难,企业也在改革、在转型。我们经常为客户上门服务,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通过网络吸引顾客,慢慢在学习中成长。”他坚信:“只要我们勤勤恳恳去做,总有一天会有成绩。”

    杜家雄特别回忆起总理的嘱咐: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的代表们应该发挥协作互助精神,共同进退共同分享共同成长,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发挥应有的贡献。“我们深受感动。我想我不单要做好自己,还要带动一大帮人。一直坚持下去为广州以及中国的实体经济做贡献。”羊城晚报记者 孙晶

    “能近距离看到总理,心情非常兴奋。”谢仲馀在回忆见到总理的那一幕时,依然难掩心中激动:“总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肯定,这让我们相当受鼓舞。”

    三十年前,谢仲馀就迈出了“创业、创新”的第一步。当时,毕业于高等机电专业的谢仲馀通过报纸了解到“城市个体户”这个新名词,这让他萌生了下海创业的想法。“当时家里有4口人,除了我以外都没有广州市户口,处于半挨饿的状态。”谢仲馀说,为了摆脱贫困,他把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450元拿出来“下海创业”。

    这无疑是一次风险性极大的尝试。但谢仲馀有着自己看法:“改革开放的风潮正要来了,是个创业的好机会,而且我有机电方面的基础。”当年,一台电焊机成本要一两千块钱。“下海”后的谢仲馀仅用了百来块钱就自己组装了一台电焊机,“一开始帮人加工,不到一年就成了万元户,人称‘焊机大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谢仲馀创办了金象电焊机厂,从个体户转型为私营企业。谢仲馀说,三十多年来,自己的企业发展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从未向银行借过一分钱,也不拖欠任何一个人的工薪”。“一心一意把产品做好。”谢仲馀坦言,“这个社会,产品是越来越多,但好的产品依然供不应求。”“我三十年前卖出去的第一批电焊机,现在还有很多都没坏。”谢仲馀自豪地说。

    在谢仲馀看来,目前一些从事实体行业的企业之所以遇到困难,不全都是资金问题。“企业白手起家的时候,资金本来就是从零开始,为什么当时能做起来,现在反而做不下去呢?”他坦言,经营者如果不练好内功,不转型升级,很快就会被现在的创业企业所超越。即便是有资金扶持,也有亏光的那一天。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继改革开放后,当今社会又迎来了一轮创业“风口”。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创业先行者,谢仲馀感慨万千,“国家要发展,确实应该鼓励创业。”他认为,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都应该把目光多关注在产品质量上,“要想想如何在产品质量上超越竞争者,这样即便是价格更高,也会有顾客愿意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付费。”

    羊城晚报记者 何伟杰

文献来源:2016-12-23   羊城晚报-A5

作者:何伟杰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