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老字号保护仍是概念》提出探索建设老字号街,引起时任广州市市长陈建华注意,他在相关报告上批示:在荔湾或越秀建设“老字号”街是否可行?
两年前,羊城晚报呼吁助推、政府部门积极行动,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应运而生;如今却门可罗雀境况尴尬,多位掌门人感慨探问
文/羊城晚报记者 孙婷婷 何伟杰 图/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问路
10月15日,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潮州汇馆内,入驻该街的十余家企业掌门人齐聚,开了一个小型“庆生会”。他们犹记得,这一天,是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正式揭牌的日子,如今刚好两周年。
两年来,老字号一条街开枝散叶,迎来了近20家老字号企业入驻。掌门人感谢政府搭建了这个舞台,开了一个好头。可前路艰辛,除了自身练好内功,他们也希望政府营造好外部环境,让老字号能够把戏唱下去,唱得更好。
“有多少人知道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呢?许多老广都不知。”多位掌门人感慨。
问街坊
站在街头招牌下 不知此街是何处
10月15日中午,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上的掌门人们相继来到街北尽头的潮州汇馆内。这个生日会很特别:太平馆西餐厅掌门人何泳仪带来了该店大厨制作的蛋糕,港三元带来了招牌的皮蛋酥,皇上皇带来了玫瑰凤凰蛋卷等新产品,英格来思掌门人黄学明穿着自家定制的衬衫,潮绣第五代传人陈泽瑶穿着绣娘缝制的旗袍,端着潮式功夫茶待客。
参加生日会的还有:锦泉眼镜的代表戴着自家的无框眼镜、王老吉、清心堂、宝生园的代表穿了品牌logo的工作服。此外、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广州老字号协会的代表也前来祝贺。
位于北京路的老字号一条街迎来两周岁生日。究竟有多少市民知道这条老字号一条街的存在?
18日,羊城晚报记者站在老字号一条街路口,随机采访了八位市民,只有两位市民知道北京路北段成为了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但除了太平馆、皇上皇之外,他们无法罗列出其余老字号的名字。有受访市民在被问及“你知道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在哪里时,竟回答“在西湖路”。有市民甚至认为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是“卖衣服的”。
与此同时,大部分受访市民不约而同地表示对北京路南段的传统步行街印象深刻。北京路北段为何一直旺不起来?有受访市民坦言,南北两段被中山四路隔开了,导致整条北京路无法有效串联。
睇不同
同是一条北京路
南北热冷太悬殊
连日来,记者选取上午10时、中午12时和晚间8时等时段多次走访北京路发现,南北两段差异巨大。北京路南段(步行街)到了开市时间后,基本上是门庭若市,人流不断,而北段(老字号一条街)却是门可罗雀。
一早、一晚的差异更是巨大。18日上午9时40分,南段的一些店铺已经提前开门,热闹的音乐声开始响起,而北段很少有人经过,十分安静,有流浪汉还在街椅上睡觉。
10月13日晚间8时,南段人声鼎沸霓虹闪耀,北段则隐藏在昏暗灯光下,有些复古的路灯已经不亮了,除了晚饭后出来遛狗的一群街坊,已经鲜少有人逛街。
“有一天我路过这里,很多灯都没亮,突然有几只狗狗跑过来,眼睛是绿的,我被吓了一跳。这里毕竟是商业街,不是公园,路灯坏了也没人修,任由狗狗们到处拉屎撒尿。”住在附近的一位老街坊表示。
比荔湾
同是老字号一条街 荔枝湾涌为何能旺?
广州市的老字号一条街并非只有北京路。2012年4月5日的舆情报告上,羊城晚报报道的《老字号保护仍是概念》一文引起时任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的注意,他在报告上批示:在荔湾或越秀建设“老字号”街是否可行,并请分管市领导斟酌、提方案。
2013年12月28日,越秀区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率先开市;2015年1月1日,荔湾区建设老字号一条街在文塔广场亮灯启动。宝生园、皇上皇、王老吉、港三元等多家老字号企业在两条老字号一条街都开有分店。
2014年,在广州“老字号”大三元酒家复建工作仍悬而未决之际,香港大三元搬到了位于北京路北段的老字号一条街,取名“港三元”,主营各类传统饼食。
这并非“港三元”在广州开的第一家门店。4年前,“港三元”在目前的荔湾区老字号一条街开了首家门店。同是老字号一条街,港三元两家门店的经营情况却经历“冰火两重天”。
港三元公司总裁颜思颖表示,荔湾门店目前生意较好,该地区是位属荔湾老城核心区,周边有泮溪等多家老字号餐饮店,人流相当可观,而且租金不高,经营了四年,一直是小有盈余。
但另一家在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经营的门店营业情况却并不乐观。2014年刚进驻北京路时,曾租下了北京路345号全部五层用作经营,但没想到该路段人流不旺,前两年每月的亏损高达七万多。从今年8月开始,港三元与广东英格来思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跨界合作,把部分楼层让给了该服装公司进行经营,自己仅保留底层门面,以降低成本。
成本是降下来了,但北京路港三元门店目前每月依然处于亏损状态,“现在每个月亏两万块吧,营业额仅仅够交水电费,租金还是亏的。”
同是老字号一条街,为何港三元的经营状况却差别这么大?颜思颖坦言,首先是租金差距。荔湾那边的租金每月仅3000元,而北京路这边的租金高达20000元每月。但高昂的租金却无法带来旺盛的人气。颜思颖根据门店的摄像头曾经统计过,北京路门店每天平均会经过200个人,但进店光顾的人只有一成左右。相反荔湾老字号一条街,门店每天都有40-50个客人光顾。
颜思颖坦言,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位于北京路的北段,南段是被公众熟知的北京路步行街,南段每天人流爆棚,但北段被一条中山四路隔开后,人气一落千丈。
多位掌门人坦言,近年来,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也作了许多努力,争取政府相关扶持减轻企业经营压力,但受制于一些客观原因,老字号一条街整体改造的发展蓝图始终难以落地。他们理解政府的难处,因此他们希望能够一步步来,把能够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比如路灯维护,房屋漏水、污水管堵塞,广州传统文化、旅游、商业活动能够从北京路步行街南段延伸至北段,商业氛围营造等。
探因由
南北隔断人气陡降 基础配套也是硬伤
“进来前,我印象中的老字号一条街应该是很兴旺的,但入驻两个多月,我发现这里比一般的商业街区还冷清,与北京路步行街一侧的差异更大。”虽未列入老字号名录,但坚持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广东英格来思服饰有限公司于2016年8月8日成为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的“新扎师弟”,董事长黄学明感慨万千。
在黄学明看来,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人流不旺的主要原因在于南北阻隔,以及配套不够完善。
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自设立以来,与北京路步行街之间,就隔着一条车水马龙的马路,巨大的人流从步行街出来基本就散了,很少过来一路之隔的老字号一条街体验。
在基础配套设施方面,黄学明介绍,同是北京路,步行街一侧的霓虹灯夜晚璀璨,但在老字号一条街一侧则是黯然,“既然这里已经划定为商业街的性质,配套也应该按照商业街的属性。”
停车位是另外一个“伤”。黄学明表示,“有客户过来做衣服,连个停车位都没有,极为不便。如果能够划定老字号一条街专用的咪表车位就好了,钱可以由商户来出都没问题。”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黄学明表示,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推给政府。政府和企业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政府部门完善基础设施,其他的则交给企业、交给市场。
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如何走得更好?老字号企业吐露心声之后,政府方面有什么话要说?羊城晚报将继续关注。
文献来源:2016-10-20   羊城晚报-A13
作者:孙婷婷 何伟杰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