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长者人多钱多 “银发经济”速来

    昨天,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2016广州社会蓝皮书”指出,越秀区的老年人,人多、有钱,“银发经济”前景广阔,但目前缺乏老年用品和服务市场(专业街),建议越秀应在全市发挥银发经济的“领头羊”作用。

    特点

    人多:越秀老年人占全市1/5

    蓝皮书指出,越秀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5.3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1.6%,约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5,是广州市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突出的区。

    越秀区还是一个长寿大区,全区百岁以上老人有149人,最长寿的已114岁。区内老年人口结构主要分为四个类型:一是党政军机关离退休老同志,约4.5万人,占全区老年人口的21.5%。二是各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老同志,约5.9万人,占全区老年人口的25.5%。三是城市自然居民老年人,约9.5万人,占全区老年人口的46%。四是外来人口老年人,约1.5万人,占全区老年人口的7%。

    有钱: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而且,越秀区老年人消费能力强。根据调研,越秀区老年人经济收入高于广州市平均水平。

    据执笔人介绍,越秀的老人大多属于企事业单位,除了社保收入还有退休工资,因此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加之广州市实行较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退休金和社会保障金,越秀区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与年轻人相比,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蓝皮书认为,这种人口分布和结构让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以及精神生活的“银发经济”前景广阔,越秀应该在广州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问题

    缺老年用品服务专业街

    蓝皮书指出,越秀在发展“银发经济”中也存在问题。首先是养老机构总量不足。2013年,越秀区养老床位数量占老年人口的1.6%,比2014年增加0.1个百分点,而同期老年人口增长率为0.3%,养老床位增长滞后于人口增长。

    其次是养老机构结构不平衡。郊区养老机构由于交通和医疗不便,入住率不高;市中心不少养老机构条件并不好,但受到周边老人的欢迎。三是居家养老质量无保障。居家养老服务中,服务人员较少,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服务项目不健全,在为老人提供用餐、护理、就医等服务中与老年人要求差距较大。四是老年用品和服务市场紧缺。缺乏影响力强、示范作用明显的老年用品和服务市场。

    建议

    关注老年人消费倾向

    蓝皮书指出,要关注老年人的消费倾向。时代变了,老人自身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老年人的素质、思想观念和意识也在随着时代的脉搏而跳动。老年人追求的不再是“三饱一倒”,而是更加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老年大学、老年保健、老年旅游、老年购物等应运而生。

    蓝皮书建议,将养老保障事业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秉承社会公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的基础上,牢固建立在“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的养老保障模式,并以此作为政府工作业绩的长期考核内容。同时,要降低开门筹办社会养老机构的门槛,在用人用地方面给予优扶政策,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机构,积极扶持,多渠道扶持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免费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培训,就近就地为老年人群开展义诊服务。

文献来源:2016-07-08   信息时报-A14

作者:蒋隽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