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第一大省广东逆势飞扬再迈新台阶,成为我国首个GDP突破12万亿元的省份。
广东的稳中求进,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的强有力支撑。经过四年时间的建设,大湾区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去年,随着“双区”建设的积极推进,随着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稳健起步,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创新动能不断增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的发展,支撑了湾区的快速发展;而大湾区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平台,火车头的带动作用强。未来,大湾区有望成为面向未来的国际高端资源配置枢纽,为广东和我国提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A 成效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万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定义性特征,就是创新成为了第一动力。”王福强表示,广东正在大力度推进科创转型,布局了大量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数据显示,2021年,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超过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4%,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第一。“突破一个关键技术,往往能够创造一个细分行业,进而盘活整个产业,对于广东未来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积极带动作用。”截至去年年底,广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万家。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7家。“由于重视科创,还带动了人才的聚集。从人口净流入的数据上看,广东毫无疑问是最高的。”
科技创新当然也带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佛山,已催生了大规模的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这是有效提升经济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方式。”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累计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支撑作用凸显,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
广东是外贸依存度较高的省份,不过王福强认为,目前广东已经进入了“双向开放”的良好局面,“不仅仅是向国际开放,也在向国内开放。在坚持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也在利用好国内市场。”
在谈到开放问题时,王福强还着重点到了广东的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开放。在《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就提到,要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建立健全联通港澳、接轨国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
“资质互认及标准对接,有利于港澳企业和人士来广东创业和就业。甚至有些地区还对港澳开放了事业单位的招聘,目前有200多位港澳的年轻人在内地的事业单位工作。”据悉,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后,横琴合作区新设立澳资企业183家,实有澳资企业同比增长32.55%,覆盖国民经济17大行业门类。而前海合作区截至去年11月的数据显示,已累计注册外资企业1.35万家,其中港资企业1.17万家。
B 亮点
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应用
“截至2020年底,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较2017年增加1.4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21家,较2017年增加4家。”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副董事长刘蔚海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四年时间的发展建设,大湾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三地不断深化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合作,使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强化,内外交通便捷性得到大幅提升。”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也稳步推进。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快推进,大湾区创新合作不断深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应用。
戴德梁行策略发展顾问部高级董事邵丰则重点提到了湾区内的同城化和一体化推进。“在开展大湾区建设之前,‘同城化’能还停留在设想阶段,但现在却逐步落地。特别是推出了一些新区去承载同城化的落地。”比如“广佛同城”就提出在广佛197公里长的边界两侧,选取629平方公里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合力建设包括“1个先导区和4个片区”的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推动两市在各个领域实现全面互联和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广佛全域同城化。“另外像横琴、南沙、前海、东莞的滨海新区,佛山的三龙湾,也都承载了这样的政策目标,去实现同城化和多元整合。”
大湾区内的消费市场也在升级。尤其是去年,广州进入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名单,当前正在谋划“5+2+4”的国际知名商圈体系。
邵丰还关注到了湾区内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它们持续发挥国资优势,在推动经济平稳发展上起到了带头作用。特别是广州和深圳的国有企业,一直在不断地推进改革深化,近几年也进入到一些新兴战略产业领域中去。”
C 牵引
火车头带动作用不会减弱
“国家始终将大湾区作为全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平台。”王福强表示,广东处于改革再出发的关键时刻,正在有效支撑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而大湾区就是我们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平台,牵引带动内地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湾区火车头的带动作用一定不会减弱,车头的火也一定不会熄掉。”他表示,随着高端要素的集聚,大湾区有望成为面向未来的国际高端资源配置枢纽。
“大湾区的发展还有更广阔的前景”,邵丰表示,相对于未来更长远的时间,目前大湾区建设取得的成就其实也只是起步。“比如,随着交通一体化的推进,未来会出现更强的湾区都市圈,出行和消费都会更加便利,成本更低。”在发达城市和其周边,资源会进一步流动和整合,也会产生更多红利。高精尖产业会进一步发展,科研创新也会迈上新的台阶。“中国拿什么去参与国际层面的竞争?大湾区必须要承担这样使命和角色。”
“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相较,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规模、经济总量方面存在一定优势。截至2020年底,整个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常住人口约78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4%,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幅达3.9%。并以0.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8.8%的GDP,相较于京津冀和长三角,这里单位土地面积GDP最高,单位土地面积发生的经济活动互动最活跃。”刘蔚海表示,未来,在推进湾区建设的过程中,珠三角或广东将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结合各城市发展表现来看,深圳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创新中心,研发投入水平甚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东莞、佛山、惠州作为传统制造业中心,近年来在规划转型中也逐渐发力,产业逐步转向高端制造业、创新产业等新动能。受经济转型驱动,这些城市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创新成果在全国范围内表现亮眼。广州作为区域科研、对外服务贸易中心,在发挥其原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大对创新产业、智能制造业等投入,通过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城市群深度融合实现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统筹:黄海珊 汪建华
采写:南都记者 伊晓霞 王诗琪 实习生 黎子延 罗紫阳 杨婵
文献来源:2022-01-22   南方都市报-A13
作者:大湾区有望成为面向未来的国际高端资源配置枢纽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