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知名高校共建学生联合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
远离市区、全寄宿、不错的高考成绩,广州市第二中学对广州市民来说一点儿不陌生。招考季,二中传出好消息——今年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一众名校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学生联合培养基地”,并在学校搭台,为学生、家长提供名校咨询机会。
将高校资源提前引入中学,这在广州高中并不少见,但如此“大手笔”共建,亦不多见。为何会有这样的动作?张先龙直言,小学、中学、大学各个学段都是学生受教育的路径中有机的部分,整个教育的体系应该血脉通畅,各个学段应该互相了解,互相支持,互相补位。对大学来讲,应该充分了解基础学段的情况,对课程、学生管理、教法做适当调整,我们欢迎大学师生到中学进行调研实习等。对中学来说,我们可以充分依靠大学课程、智慧的支持,学生的项目学习、教师的进修充电、高考改革后科目组的设置等,我们都急切需要高校的支持。
高校和中学的良性互动本就是教育很正常的一件事。
事实上,以开放的心态办教育,不仅表现在与高校合作,早在去年,二中就借助位处科学城的地理优势,与众多500强企业建立课程实践基地,实施“雏鹰展翅”英才课程计划,通过创业名家讲座、实际考察等方式培养创新人才。
二中校长表示,就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而言,学习间接经验必然占据最大的教育份额,创新人才的培养如果单纯考虑课程,作为不大。面向创新人才培养这样的课题,中学最需要做的是建设先进的教育文化,即追求教育的民主、开放,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尽量创设条件,给不同禀赋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创新,不是技术,是一种人格。
为学有余力的学子打造提升平台
特色课程
对于学校来说,教育需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但同时又要兼顾有专长学生的特色培养。在二中,“应元”特色课程正好解决了这部分学生的需求,也成为学生培养模式的新尝试。
从课程设计上来说,二中“应元班”开设有A、B两部分,其中A课程即国家课程,全年级都有开设,B课程为“应元班”专修课程,又有文理之分。比如,文科B课程,普通学生五节语文课,应元班则压缩成三节,剩下两节全部用于上阅读课,在学业测试中,也要考察阅读;理科B课程,则注重学生的竞赛、创新与实践。
“我们有一门创新与实践课叫《实践与开发》,课堂就是学校后山,有七八名学生选修了,每周我们都会组织这批学生进山考察,每次约三四个小时。”据学校教导主任陈健介绍,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科研态度,掌握科研方法。
不仅如此,对于应元班的学生而言,他们还可以根据兴趣及特长,自主选择“导师”,比如写作、竞赛等,再由老师进行专门辅导。
学习如何适应规则和协调人际关系
寄宿制管理
由于校区远离市区,说起二中,有一个词同样不能避免,即“圈养”。近年来,二中高考重本上线率一路看涨,这也引发公众对二中教学的探讨,有人认为远离市区的环境让学生能静下心来读书,也有人直接将其归功于“圈养”教育。
对于这个词,二中校长有不一样的看法,“我们学校是全寄宿学校,学生确实生活在封闭的校园,但不能据此给出圈养的结论。我说你也是被圈养在广州,圈养在地球上,你同意吗?”校长反问,“你不同意,因为你感受到的空间足够大,你没有感受到压迫感。同样,在二中的校园里生活一周或更长,不会感到单调、枯燥、逼仄、压迫等,一来二中校园够大,五百多亩,物理空间感觉非常惬意和舒适。更重要的是,学校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电子空间、心理空间。学校每天下午4:40放学,晚修7点才开始,这些时间,学生可以去搞运动,可以散步,可以看书,可以练习乐器,可以去电子阅览室,甚至可以一个人发呆。”
在张先龙看来,初中生住校应该慎重,因为亲密的亲子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而对于高中生,寄宿的经历并不坏,甚至是必须!“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来没有和另外的人一起学习、相处。”张先龙说,“事实上,寄宿制就是让你在相对独立的空间里,学会适应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协调人际关系。”
张先龙认为,人的知识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积累,一种是体验,“比如规则的东西,妥协、协商等,道理也许学生明白,但由于缺乏体验,他可能又做不到了。”
对话校长
希望每个学生 都有高贵的精神状态 和强健的生命力
1.对学校的理解
张先龙:我们想办真正的学校、真正的教育,我们首先关注人的成长,人格的形成,最终培养出什么样的“才”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副产品。
概括来说,那就是培养有强健的身体,对生命、生活怀有饱满热情的学生,培养真诚的人,培养对善良、正义、崇高永远有坚定信念的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2.二中人的培养
张先龙:北京十一中校长李希贵说过,学校未必要有什么特色,但学生应该有特长,学校可贵的是全面。在二中,我们除了有竞赛课程项目,还有阅读、写作、辩论、戏剧表演等三四十个社团,我们提出“不一样的二中人”,就是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己。
我自己受益于读书,我一直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不用微信、很少应酬,保持每个月读两份杂志、一份报纸、4到5本纸质书的习惯。读书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观念、精神世界,让每一个二中人都养成手不释卷、终身阅读的习惯,这也是我的目标。
非户籍生
也能报考“应元”特色班
去年,二中特色课程“应元班”首次进入中考独立批招生,以本地生746分、异地生748分的录取分数,招收了第一批100名学生,两个班。今年“应元班”招生计划仍为100人。
今年又有7所学校加入独立批进行特色招生,有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独立批特色招生整体分数或略微下降。但另一方面,今年广州中考总人数降低,非户籍人数依然走高首次突破3万人,同比增加3664人。由于非户籍生招生计划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8%,因此今年非户籍生的竞争仍将激烈。对于想要入读二中的学生来说,不妨在独立批、提前批同时填报学校,增多一次录取机会。
文献来源:2015-05-19   新快报-B03
作者:黄婷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