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光塔街开讲风光史

     一图在手,“寻古”不愁!昨日,广州市规划局和越秀区光塔街道联合推出的市内首张历史建筑手绘地图,一出街便被热心街坊一抢而空。借助这一记录光塔街65处历史建筑分布的地图,可以不费力气地“穿越”到清末民国,重温属于这条千年商贸街的古色古香。

    光塔街的历史建筑图片展位于越秀区光塔街伦文叙纪念广场,将持续到12月1日。为了让街坊和街道办基层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历史建筑,保护专家昨日还首次公开“讲课”,传授历史建筑保护知识。一系列历史建筑保护宣传活动将陆续走进广州其他街区。
  
    光塔街65处历史建筑
 
   ●学校类:1处,广东国民大学第二校舍旧址
  
    ●医院类:1处,广州市儿童医院内达保罗医院旧址
  
    ●民居类:63处,分布于朝天路、大新路、观绿路、光塔路、海珠中路、惠福西路、米市路、诗书路、纸行路、中山六路
  
    唤起街坊许多回忆
  
    光塔街自唐宋以来是广州城内的主要街区,位处广州市老城市中轴线的核心位置。在光塔街辖区内居住有28个民族的同胞,各民族往来沉淀的悠久商贸文化造就了光塔街浓郁的历史风情,记载其风光史的活标本莫过于光塔街道鳞次栉比的老房子。
  
    昨日,广州市规划局在光塔街举办“为了光塔街还是光塔街”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宣传暨光塔街历史建筑图片展,邀请粤语说书名人彭嘉志、街道老街坊讲述光塔街的“前世今生”,同时展出光塔街65处历史建筑的图片,希望藉此唤醒居民对所处社区的历史记忆,培养保护意识,让光塔街的历史建筑与文化价值得到更好的保护。
  
    光塔街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2013年合并原诗书街、原大新街的3个社区后,光塔街更是成为在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中管辖历史建筑最多的街道,拥有传统岭南风格民居、侨房、洋房、骑楼、近现代独立住宅等多种风格形态的历史建筑。
  “
    我在光塔街出生长大,看到这些历史建筑觉得很亲切。过去几十年,很多老房子被拆或者装修成全新的样子,能有部分建筑保留至今实在很不容易,大家应该齐心协力来保护。”住在光塔街纸行路的街坊程伯告诉记者,昨天的保护宣传活动唤起了他小时候的许多回忆。
 
   专家讲授保护措施
  
    昨日上午,保护专家专门给光塔街道及社区的基层工作人员上了一堂课,讲授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保护政策和保护措施。
  
    据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的孙婧介绍,光塔街辖内一共涉及海珠中(全部)、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部分)以及近代传统中轴线(部分)等三个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划定的历史文化街区,在这些历史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内,除确需建造的必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对现有建筑进行改建时,应当保持或恢复历史原貌。同时,街区内禁止大型商业开发,鼓励小型特色商业、办公、住宅发展,区内的历史建筑就可以进行再利用和小规模改造。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林佳博士已经将光塔街内的65处历史建筑走访了几遍。他发现,这些历史建筑大多是私人产业,存在监管盲区,有时候基层工作人员即使得以入户调查建筑的使用状况,因为专业知识缺乏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所在。
  
    林佳昨日专门就历史建筑的修缮维护“讲课”。他表示,广州市规划局网站挂有一份《广州市历史建筑日常保养维护检查表》,列出了数十种历史建筑平日使用时应该注意的维护情形,比如要观察墙体是否倾斜、室内外是否存在积水处等,历史建筑的业主可以根据这张表为历史建筑做“养生体检”。
  
    一旦历史建筑出现修缮需要时,业主应第一时间向规划部门申请专业咨询,“诊断”是否需要“动手术”,如果确定是非轻微修缮,则需按程序进行修缮方案以及施工的报批。林佳表示,即将出台的历史建筑修缮指引将对修缮报批程序进行详细的规定,相关的专业技术力量将可以依指引查询到联系方式,届时业主可以轻松地为历史建筑“拿处方”、“找医生”。

文献来源:2014-11-27   羊城晚报-A12

作者:吕楠芳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