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下午,上百名80后90后广州后生齐聚广州北京路联合书店,参加一场“广味十足”的影视放映活动——“睇广州,讲‘视’非”。该活动由粤拍粤掂工作室、黑逗工作室、最耀B工作室等三家由广州本地年轻人组建的影视团队主办,目的是向更多年轻人展示发展中的广州,并表达广州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情怀。
“最能代表广州的三件事物是什么?我们的答案是:包袱、钩机和相机。”最耀B工作室副总监陈国展解释,“包袱”代表那些因拆迁而搬走或因为工作四处漂泊的人;“钩机”代表政府,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把旧的东西推倒重来;“相机”代表媒体。
作为城市的“相机”,陈国展告诉记者:“粤语是土生土长的语言,但在当下,很多广州90后00后粤语发音都不准,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说粤语了,我们有义务把粤语延续下去。”因此,该工作室一直以来坚持粤语创作。
黑逗工作室创始人之一兼任总监的欧灏麟还是一名大学生,3年前,他跟一群志趣相投的同学组建了这个工作室。他认为,目前拍广州题材的团体不少,但没有一部作品是真正代表广州的“广产片”,“拍出有独特标签的作品,是我们想做的事。”
不过,年轻的活力往往难敌资金缺乏等现实。
“一旦毕业,散伙是很自然的事。”粤拍粤掂工作室创始人谢文君回忆起大学毕业时工作室的境况,“工作室本来有三四十个人,最终只留下3个人,我和两个我的高中同学。”
为解决“饭碗”问题,2012年,谢文君成立了广州市粤扬广告有限公司。从梦想回到现实,他坦言,自己对待作品的态度也都变了,“商业的束缚必然是存在的,创作再也不是考虑自己喜不喜欢,而是考虑观众、客户喜不喜欢。”
虽说从非盈利的工作室向公司企业的转型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在资金规模上,影视工作室仍然未成气候。“这个市场很大,单凭个体的力量是做不来的。”谢文君表示,“我们曾经想拍一部关于广州9个地方9个故事的较大型电影,但我们才拍完第一段就已经用光资金了。”
文献来源:2014-08-06   羊城晚报-A12
作者:何裕华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