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湖往事

    四月里,沿着麓湖路挺立的洋紫荆繁茂盛放后,成片的紫红、粉红、纯白花束与青绿枝叶相互映衬的花势,到了五月初,只剩下零星。花虽逐渐凋谢,迎来的却是枝叶的逐日茂盛。

    春夏交季的麓湖,人气一贯旺盛。大概是天气宜人,雨水过后,宜人的春风容易撩起户外游逛的兴致,加上麓湖在闹市中静立,难得有一处闲适区域,可以让人们就近步行过去。

    一到夜晚,麓湖最熙攘的一角,当属麓湖艺博院广场。与所有城市相似的是,大妈们的广场舞非常活跃。伴舞音乐传出循环往复的“凤凰传奇”,有着永不退落的欢快节奏。喧闹中夹杂着从麦克风传出来的声音,是有人站在一个播放着音乐视频的电视前,毫无禁忌地唱着一元一首现点现唱的歌,犹如广场开放式K T V,不完美的五音随着旋律传开,大胆、尽情又放松。整个广场的人们,简直像和谐社会的缩影,溜滑板鞋的小孩自顾自地学,打羽毛球的自顾自地挥,下棋的自顾自地想,卖小物件的自顾自地show,坐下来聊天的自顾自地说,互不认识,又互不打扰,一块地儿,各自有序占据。每次路过艺博院广场,看到别人的小乐趣,才知道那平实又闲适的小日子,很多人还是过得自得其乐的。

    只是自己喜欢静。所以几乎不在那一处停留,径直往麓湖碑的方向走,路过儿童游乐园。在夜里,游乐园门口的一块空地,是狗友们聚集的专属地,尽是遛狗聊天的人。

    习惯从麓湖碑开始绕着湖边慢慢走。夜里的麓湖暗中带静,很少灯,尽管有不少人沿着麓湖夜跑,或者三三两两散步,遛狗,但一个人的时候,总觉缺乏安全感。因此也极少一个人沿麓湖走,大多时候,是和一个就近居住的朋友一同走。

    麓湖属于白云山风景区的南麓,公园区域广。完整绕麓湖整体一周,步行时间估计不下两个小时。他带我沿着湖中的小路走,从麓湖碑开始,经过湖心亭、白玉桥、晓岚亭,穿过游艇部、水闸亭,慢慢走,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再回到麓湖碑。从前不识路,回回随着他走,后来仅有一次,凭着印象独自走一遍,竟也能找到起始点。

    人们大多喜欢聚集在白玉桥,是立在湖中的长亭,赏月聊天,遛狗吹风,或者走累了,坐下来歇一歇,也是惬意的。

    而他有时会一个人在白玉桥一端成片的高树遮蔽下,背对着路过的人,面对湖面练太极,无视他人。以他的话来说,“是麓湖最隐蔽的一处”。年纪轻轻学练太极,在一群远远年长过他的师兄弟里,也属低龄。只是心思缜密,性格沉稳,虽说是为强身健体,但气质却与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有或多或少的相似。

    记忆里,麓湖并不是谈情说爱的地方。我们散步、交谈,谈论的话题几乎都与彼此的工作有关。只是走过几遍,有些东西就慢慢形成习惯。例如但凡走在有车经过的湖边路面,他会习惯地走在我的右手边;回回走,间中穿过大片大片的马尾松、相思桉、竹林,总是有一处小径,一棵树干歪长出来,弯曲的干几乎立在小径中央,路过时,他习惯提醒,大概因为我总习惯说着话便不注意前方,撞上树干的概率蛮大,只是在他的提醒下,也从没撞过。而我,回回路上遇见尾随主人的狗,经过时,不自觉要往他边上或身后躲一躲,不知为何就怕陌生的狗。

    白天的麓湖是清新靓丽的,尤其在阳光遍洒的早晨,睡一个懒觉,起来就可以走到麓湖边喝茶。麓湖碑正对面的正大方圆,原来有依山的茶亭,坐在山上吹着山风喝茶,点上一盅两件,看着大片的阳光铺满周围林立的树木,听着叽喳不停的鸟鸣声,慵懒和惬意之感即立上心头。大概是轻松慵懒的生活方式太容易让人贪恋,只记得他抽着烟,翘着腿,说过一句:“经常十点钟坐在办公室喝茶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是坐在这里喝茶。”

    正大方圆依山的茶亭停业后,我们便转移到麓湖中心的鹿鸣。两人都喜欢坐在露天的湖边,在湖边吹着湖风喝茶,也是自在舒畅的。他依然可以翘起腿抽烟,依然可以在久坐之后伸个懒腰说一句“回去再睡一觉”,把日子过得随心所欲。鹿鸣有他喜欢吃的螺肉粥和腐皮卷,回回取,而我,有他带来的雪菊———自从有一回端起茶来喝,抿一口,问他“这是什么”,他说是雪菊,应了一句“好喝”,他第二次便也带来。

文献来源:2014-07-24   南方都市报-B15

作者:黄佳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