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社区的居民身体有恙可去光塔街社区医院

    如今大医院人满为患,但人们似乎忽视了另外的选择:社区医院。南都和大粤网的联合调查显示,有35%的受访市民不知道自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在哪里,近一半受访者不知其主要开展哪些医疗服务。很多市民不去社区医院看病,主要是担心社区医院科室不全、设备不先进、医生技术水平不够高等。广州市卫生局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处处长吴峰向记者表示:“实际上,一些社区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不比二级医院低。”

    社区医院属于那种“你见与不见,我就在那里”的真实存在,你家小区附近有哪间社区医院?有哪些特色医疗?南都将推出系列报道,为您发现身边的社区医院。 ——— 编者按

    社区医院设备“鸟枪换炮”了

    在市民眼中,社区医院就是小医院,设备不先进、医生没实力。不过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何彬告诉记者,“很多社区医院‘鸟枪换炮’了,不比二级医院差。”何彬列举了一些设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动态血压计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这些医疗设备,或许就是他眼中的“炮”。

    社区医院的官方名字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居人口密集的街巷,很多居民或许无视它的存在。越秀是广州老城区,其中东濠涌以西、人民路以东,北至东风路南至珠江边,是老越秀区的核心区域,这一带有7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间,服务近10万居民,是部分老年人生活中绕不开的地方之一。

    家住起义路的梁女士说,相比大医院看病那种“举目无亲”的窘境,社区医院温馨得多,医生跟她“混”得很熟,去看病就像见老朋友一样。记者看到,在走道,一些病人医生见面,打招呼都直呼其名。

    “除了急症、重症,80%的常见病、多发病都可在社区医院看好,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旦确诊,后期跟踪用药、康复治疗也可在这里进行。”越秀区卫生局赵莹梅科长告诉记者,社区医院的很多中医诊疗项目很受欢迎,像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脑病康复专科、黄花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骨伤科、建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科、人民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等。

    住院床位费每晚20元

    一位住院患者告诉记者,一些三甲家医院的床位费每晚80元左右,而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床位最贵就20多块钱,而且住院比较方便,送饭、送汤都不用跑太远。何彬说,社区医院看病只需要10元诊疗费,其中包含挂号、诊金、注射费等,参保人员能报销75%,相当于个人只需支付2.5元。而大医院的挂号费通常只包含挂号和诊金,注射和滴注的费用需另付。在康复科针灸、拔火罐等,或者慢性疾病患者定期复查,都免诊疗费。

    日前记者来到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珠中院区),这里看不到大医院那种人满为患的情景,挂号处只有十几个老人排队。但该中心门诊量去年达到了88万,相当于一家区级医院。

    记者来到这里已是中午12点,在副主任中医师彭燕芳的诊室外,还有十几个病人在候诊。原以为彭医生会准点下班,但彭医生看完一个又叫进来一个,把脉、看舌苔、开药、叮嘱,不紧不慢。这时同事打来盒饭,见她在忙就把饭放在后面的桌子上,说了一句“彭医生,吃饭了”。彭医生应了一句,头都不抬在那继续写病历。中午1点40分,彭医生才把所有病人看完,她洗过手,给签字笔换了一支笔芯,才打开饭盒吃饭。

    一位从钟落潭来的李阿姨看完病之后,打开手机给彭医生看一些照片。记者悄悄问:“干吗给彭医生看这些照片?”原来手机里拍的是她90多岁的父亲的舌苔照片,彭医生比较清楚他的状况,给她看父亲的舌苔照片,是想开点调理身体的药。

    社区医院全科医生比较缺乏

    社区医院医护人员配备、住院床位不足的问题逐渐体现出来了。广州市卫生局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处处长吴峰说:“受编制限制,广州市社区医疗每万人配8名医护人员,他们还要兼顾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医护人员不愿意来,社区医院留不住人。”

    他说,近期广州市将出台社区医疗服务政策文件,完善机构标准化建设、增加人员配备、加强全科医生队伍的培养、调整医务人员绩效工资和考核。针对社区医院病床短缺、儿童用药缺乏等问题,将跟医保部门合作,让医保政策向基层倾斜。

    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社区

    三元巷社区、和义巷社区、枣子巷社区、怡乐里社区、诗家里社区、祝寿巷社区、福地巷社区、通宁道社区、孝友东社区、马鞍北社区、师好巷社区、云合里社区、象牙北社区、庆福里社区、玉华坊社区、杏花巷社区、陶家巷社区、温良里社区、七株榕社区、观绿社区、魁巷社区、白薇社区。

文献来源:2014-06-16   南方都市报-D08

作者:唐学良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