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存7座书院亟待修缮

    如今集中分布在越秀区中山四路、中山五路、解放中路、惠福中路、文明路、文德路所围合的区域内的民间书院,其实都是宗族书院,即同姓合族祠堂。清末,宗族书院产生并大规模发展,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和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家庭社会结构有着紧密关系。宗族书院兼具教育功能和祭祖功能。

  至于合族祠堂改名书院,是清道光以后的事。清末,由于外敌入侵,社会不稳定,官方禁止合族祠堂的存在,合族祠堂纷纷另名某某书院。如流水井的何家祠另名“庐江书院”,周家祠另名“濂溪书院”,马家祠另名“冠英书院”,广州西郊的陈家祠另名“陈氏书院”等。

  据资料和实地勘察,广州清代宗族祠性质的书院自成封闭式合院,建筑多为砖木石结构的硬山顶。大型书院以左右两条青云巷分为三路,中路为书院主体,三开间三进深,第一进为头门,第二进为大堂,第三进为祖堂。左右两路为书房及辅助用房。此外还有门楼和魁星楼或文阁。个别大型书院的内院大门前立照壁。小型书院没有左右两路,头门和祖堂设耳房作辅助用房。

  购物中心建设会否影响书院?

  经历风雨沧桑,广州清代壮观的书院群如今所剩无几,广州城里官办书院都已消失。

  若以书院群论之,大马站、小马站、流水井书院群是最具代表性的片区。这片古书院群是全市旧城区内唯一尚存的古书院群,2000年大小马站、流水井书院群更被市政府划定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

  然而,2001年,大马站的书院群遭到拆除。小马站及流水井仍然保存有部分书院,现存尚可看到的书院只有7座,包括流水井两侧3座(庐江书院、考亭书院、冠英家塾),小马站西侧3座【曾家祠、周家祠(濂溪书院)、见大书院】,起义路1座(青云书院)。小马站、流水井现存的见大书院、濂溪书院、考亭书院、曾家书院保存情况堪忧,或已经大改建,或人去楼空,即使幸存的见大书院和考亭书院两个门楼,也岌岌可危,亟待修缮。

  上周,有报道称,大马站地块项目近期将重新启动,目标是建成购物中心和五星级酒店。大马站开发项目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挖基坑,红线占地、容积率等问题已经解决,项目正在设计的深化阶段。预计三年后可建成开业。”不少市民担忧购物中心建设可能与文物保护相冲突。

  对此,越秀区经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马站地块建设购物中心不影响保护书院群,规划局目前已经批准。

文献来源:2013-09-18   广州日报-A30

作者:莫冠婷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