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内拆建全部要停下来

     5宗历史城区遗留地块,被政府回收或活化利用,陈建华表态:

  “以后凡是在中心城区,特别是历史街区范围内的,不再跟恩宁路或大小马站一样大拆大建,拆建全部停下来,以保护和抢救为主,更新的部分也要复制老广州的建筑元素。”昨日上午举行的市规委会会议上,陈建华明确表态,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要学习西关广场的拆建办法,重在保护与抢救而非建设。

  报告中具体提及了被强拆的金陵台在内的5宗地块,均为已批未建项目,其中4例为港资业主方。这些市民眼中的“烂尾烂地”,由于建设方案与历史名城保护条例相违背,并存在拆迁难问题,十数年来一直未得到解决。此次处理,在方法上,除常规的收回地块或减量建设外,位于北京路与高第街交界的东方购物广场地块首次采用“活化”处理办法,由开发商进行保护利用,该做法被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为首次尝试。

  为了保护老广州的历史建筑,陈建华表示政府得“下血本”。记者了解到,此次5个地块的减量建设或收回,单金陵台所在的观绿路地块,政府就可能要赔偿开发商2亿元。

  A

  活化利用

  东方时代购物广场:

  保留18栋骑楼商场照建

  东方时代购物广场项目,位于北京路与高第街交界,用地面积1.111万平方米,由港资公司广州金鸿顺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该地块位于建控地带,按名城保护规划建筑限高18米,并且地块内有推荐历史建筑。新快报记者获悉,市规划局今年5月曾要求这一项目的开发商委托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教授对这一地块进行历史建筑排查。据汤国华教授透露,他们提交的评估意见认为:这一地块中位于北京路的18栋骑楼属传统风貌建筑,南面及西南角的19个门牌号码的建筑属于历史建筑,都是中西结合的洋楼,尤其是西南转角处的红砖墙建筑与对面街区形成传统风貌景观。

  据介绍,开发商原规划是建46.6米高的购物广场。保留骑楼建筑,但要拆除西南角的建筑作地下停车场入口。从昨天送审规划图看,购物广场高度已压减到18米,南面建筑得以保留,但西南角建筑仍要拆除。规委会主任委给出的处理意见称,在该地块引入珠江实业等市属国有企业收购项目公司51%或以上股份,对该地块进行保护和活化改造。目前对地块已停止建筑拆迁行为,保留北京路沿街骑楼以及高第街牌坊,在骑楼背后建造购物广场,广场高度限制在18米。

  B

  金陵台所在的观绿路地块:

  容积率强行降低

  政府或赔开发商2亿

  因金陵台强拆而备受关注的观绿路地块,由港资企业广州翠桦地产进行开发。规委会上,除讨论复建规划之外,该地块还提出新建规划方案。报告表明,新建方案于7月19日提交主任委会议审议,复建后新建筑有两种开发方案,方案一采用悬挑结构,复建建筑近乎镶嵌进新建筑,较已缴纳土地出让金面积减少2412平方米,总面积11618平方米,高度65米,为此政府需赔偿7173万元。方案二中新建筑退让适当距离,并完全分离,较出让土地减少6871平方米用地面积,政府赔偿2.043亿元,总面积7159平方米,高度60米。

  主任委给出的最终意见称,复建项目验收合格后,需按规范退让复建的民国建筑,计算容积率小于1.403万平方米,建筑限高60米,地下空间面积可不受限制。按照该意见,方案一不符合要求,选定方案二,这意味着政府或将赔偿开发商2亿元。据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容积率强行降低,政府需支付赔偿,但2.043亿元只是开发商自己提出的赔偿额,并非最终数额,还有待进一步协商。

  C

  第十甫路临街项目:

  32幢历史建筑均保留

  位于第十甫路北侧、曾巷直街西侧地块,由粤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原本拟建17层74米的商业办公楼,用地面积6763平方米。记者走访发现,该地块多为临街骑楼建筑,对街建筑仅为6至9米高骑楼。文广新局对该地块给出意见称,项目可能涉及旧宝华3号民居、陶陶居、翁源里12至18双号民居、广州酒家等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处于历史街区范围内,建设严格按名城保护规划限高。

  据了解,该地块内现有5幢推荐候选历史建筑,及27幢推荐传统风貌建筑。主任委会议建议称,保护区域内的历史建筑,将该地从开发商手里购买回来,由市土地开发中心收储。

  减量建设

  同福中路商业楼:

  楼高从90米降至60米

  早在1992年已出让的海珠区同福中路商业楼地块,位于同福中路、同庆路交叉口西北角,属历史城区环境协调区内。至今过去21年,开发商广州建恒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并未让该地块有起色。按照保护要求,新建建筑限高30米。区域内有5栋推荐传统风貌建筑,红线外有15栋历史风貌建筑。对此,开发商最新报批方案中提及保留面积740平方米的传统建筑,建设高度为90米,容积率为6.0。

  对该地块的建设方案,主任委明确提出,建筑高度需降至60米,容积率不高于5.0,建筑密度可适度增加,并保留地块内的风貌建筑。为防止金陵台事件再发生,主任委特别强调各主管部门联动,避免地块内的建筑被强拆或误拆。

  政府回收

  北京路商业楼项目:

  建成广州的“上海新天地”

  5宗遗留问题中,北京路李白巷商业办公楼地块是唯一的国企开发地块,为越秀区城市建设开发公司所有。在最新的规划方案中,开发商愿意将办公楼高度降至名城保护规划建筑控高的18米,但由于该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10幢推荐传统风貌建筑,及1口古井,该方案未予通过。报告称主任委决定将该地收储,并由越秀区政府负责在该地块的下一步活化改造工作,以上海新天地等作为参考。

  ■西关广场

  泮塘地区改造规划通过,陈建华就保留传统风貌拍板:

  走车的路面

  也要用麻石铺路

  新快报讯广州现存的最古老村落——泮塘五约,地处荔湾湖畔,其改造项目一直受到关注。昨日泮塘地区改造规划提交规委会并获得通过,陈建华还拍板称整个泮塘地区,包括走车的路面均使用麻石铺路,并用雕塑把西关两千余年的历史故事诉之于众。

  在历史保护方面,规划对泮塘三约、五约进行翔实的“一屋一表”传统建筑排查和历史文化资源调研。调研记录728处建筑,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仁威庙和2处区级登记文物——泮塘五约亭、暤遐书社,建议保留15处推荐的文物线索和57间传统风貌建筑,并在原貌基础上更新。合计建议必须保留的村落建筑约占泮塘五约总量的48%。此外,恢复“牛脷嘴”周边水道,扩大小翠湖面,建立循环水路。并保留荔湾中学内2棵古树名木,以及泮塘五约内古树名木4棵,并将保护北帝诞等道家文化、庙会和庙祠、祭祖、舞狮、龙舟竞技、泮塘五秀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荔湾湖的整体风貌,泮塘五约安置区地块的两种方案,专家们一致认同临湖建设控制在18米,之后阶梯式上升至54米,否定了全部按控高来建的30米高建设方案。会上,专家还一致认为,保留泮塘的建筑和遗产本身,更应该留住原著民。陈建华表示认同,并用“荔湾湖、青砖屋、黑瓦顶、荔枝红、麻石路、古树木、泮塘人,保育好”来形容未来的泮塘地区。

文献来源:2013-09-06   新快报-A23

作者:周雯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