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宋时岭南第一探花李昴英修建 今无存
中山四路附近有两条相邻的街道,都以“塘”命名,一条是长塘街,一条是大塘街,这两个街名的渊源,正与水有关。早在唐宋时,长塘街畔便是一条古河道,名曰文溪,它从白云山滴水岩蜿蜒而下,至越秀山下小北门外,分两路流入内城:支流经大石街、华宁里,流入古西湖,向南流入珠江;主流经仓边路、长塘街,最后流入珠江。文溪的水很深,足以通舟楫,两岸都种上了木棉,春暖花开之时,一路云蒸霞蔚,颇为动人。
有河必有桥,据清代樊封所著的地方志《南海百咏续编》记载,当年的文溪古桥位于今长塘街北,为南宋岭南第一探花李昴英所建。这李昴英出生于番禺县(即今广州),早年曾受教于名臣崔与之门下,崔与之是个刚直的大儒,李昴英也颇有节操。李昴英是岭南历史上第一名探花,入仕后宦海沉浮,常因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要说宋朝的皇帝还是很有容人之量的,淳佑年间,李昴英上书弹劾京兆尹贪婪残暴,宋理宗置之不理,拂袖而去,李昴英居然扯住皇帝的袖子,继续说个不停。后来,宋理宗虽然将他调出京城,但背地里还是很欣赏他的,曾对人说:“李昴英,南人无党”,意思是这耿直的南蛮子从来就不会结党营私。
李昴英在宋理宗手下几起几落,最后为支持弹劾奸相贾似道的御史范天锡而自请辞官,回到老家。他在文溪畔盖了座宅子,日日与流水相伴,清净度日。他又见百姓渡河不便,所以又在溪上修了座桥,取名文溪桥,他自己当然也自号为“文溪公”了。
李昴英曾写下了近两百首诗歌,今天为大众知晓的已经不多。这里有一首他题写在自画像上的小令,诗曰“岭竮山癯,搭飒野服。煮茗松根,煨芋岩曲。且农且渔,非仙非俗。其傍何有?秋鹤霜竹。”溪畔隐居的日子如此自在,难怪皇帝老儿后来几次三番让他出山做官,他都懒得搭理了。
文献来源:2013-09-03   广州日报-A21
作者:王月华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