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 “故地重游”,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从外观到内在,完全褪去了不属于它的“华丽”,酒吧外墙、门口大量的招牌、其它饰物均全无踪影,门口用简陋的木板遮挡,不少窗玻璃也不翼而飞。
旧址门口张挂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牌不见踪影,旧址原本供人出入的后门只有铁将军“把门”,门口张贴了一张停电通知,落款已经是5月中旬。透过木板“偷窥”里面,原本装修得“富丽堂皇”的大厅、吧台、桌椅全都拆除一空,就连墙上厚厚的包层也都拆空,一片狼藉。
记者询问附近的街坊,郭女士告诉记者,自从酒吧被叫停后,拆装修材料闹腾了一阵,之后就没动静了。
信息时报记者 成小珍
广州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变身“哈哈酒吧”,文物建筑“华丽大变身”的背后,付出了“文物建筑内部原状明显改变、文物本体遭受损害”的沉重代价。
在信息时报曝光此事,记者开始追踪时,心情十分复杂。气愤的是,广州又一处文物建筑没“保”住,无奈的是,呼吁了多年,却还是有若干的文物建筑“前赴后继”,成为一个又一个悲剧。
广州是个文化名城,有名头、有年份的文物建筑并不少,截止到目前,被开辟做博物馆、纪念馆的为数不少,而部分文物建筑在受保护的同时,也开始尝试被商业用途,比如陈少白故居——塔影楼,就变身为西餐厅,一直营业到现在。在不少专家看来,文物建筑光封起来不用,这也不是好事。但一旦要利用,必须有个大前提,即对文物不能有破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怕就怕出现打着合理利用的“幌子”,将文物建筑改造得彻底“变性”,遭到严重破坏。
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变身酒吧,可以说是光明正大的,因为文化部门有关人士曾到现场查看,认为有利于社会资金实现对文物的保护和发挥其价值、使用意向没有改变旧址作为俱乐部的历史用途!于是乎,旧址以酒吧的身份试业,最终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等着有关部门去收拾。
一栋有年头的文物保护建筑改成酒吧,从施工到悄悄试业有大半年时间,破坏得如此“面目全非”,却依然开门试业,四处招客,究竟谁来监管?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教授、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汤国华认为,商用中要杜绝破坏文物建筑事件的发生,就应该建立对文物的跟踪监管制度,而公安、工商、文物、城管多部门也应建立起对文物保护保证书责任人制度。然而到目前,这些都还是美好愿望而已、说说而已。
如今的同学会旧址可谓一片狼藉,记者更为关心的是,何时能帮助它恢复原状,重焕光彩?广州将来如何能不出现第二个被破坏的同学会旧址?信息时报记者 成小珍
2010新闻回顾之八
革命旧址变酒吧事件
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旧址(下称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位于越秀区沿江中路239号,1987年,该建筑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2月,“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变身“哈哈酒吧”悄然试业一事被曝光,有关专家称这是“广州发现的最严重的破坏文物建筑事件”!经信息时报报道后,同学会旧址的命运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信息时报随后连续进行深入追踪,持续关注这栋文物建筑的命运。3月2日,酒吧被叫停,市文广新局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旧址不作酒吧”。
文献来源:2010-12-28   信息时报-A22
作者:成小珍 龙成关
查看相关: